冰淵世界的人類文明,雖已陷落,但又並不徹底。
夏鴻從穿越之初,就已經發現了。
雖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人類確實是倒退回了蒙昧時代,但那基本都是極端環境逼迫的,從很多地方,其實都可以看出來,文明曾經存在的痕跡。
大到營地人類的家庭觀和婚配觀、姓氏文化、喪葬文化,甚至是文字;小到基本的製作工藝、采集工具和皮革製品,乃至儘量吃熟食,不喝生水等等……
起初夏鴻以為,能保留下這麼多文明習慣,是因為導致文明陷落的那場災難,過去的時間還不長,但從惡劣的極寒環境和生物演變上,他又推翻了這個想法。
地球溫度升降個幾度都要數百年,冰淵世界的極寒氣候,寒獸的強大,甚至是那莫名其妙的詭怪,這三種東西,明顯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形成的。
從石清那裡聽到的,根據楊李二人的說法,古淵紀離今天,可能已經極其遙遠。
那這麼一推論,人類能保存如此多的文明習慣,就隻能歸功於人類文明本身的韌性了。
極端環境能讓人口大規模的減少,但想徹底抹滅一個文明,讓它消失的無影無蹤,就沒那麼簡單了。
人類的求生欲,本身就是世間最強大的東西之一。
其他地方的營地是什麼樣子,夏鴻不清楚。
但來到冰淵世界,能投生在紅木嶺這一帶,他時常還是會感到慶幸。
極端環境下,人類能爆發出多大的惡念,等同的就能滋生出多大的善意,這就是文明的力量,或者也可以說成是文明的慣性。
紅木嶺周邊所有營地,就能準確的印證這一點。
假如文明真的完全陷落,那就不存在伐木境冒險外出采集,養活營地幾百號普通人這樣的事,把寒獸肉分出來給其他人,那更是天方夜譚。
文明是能給人提升智慧的,相互扶持,互幫互助,團結與凝聚,責任與分享,任何抵禦自私的行為,可以說,都是智慧的體現。
人類處境之所以艱難至此,最核心的原因,還是極寒環境,其次就是寒獸和詭怪。
極寒環境,讓食物和出行成了問題;
寒獸和詭怪,則讓安全失去了保障。
想要徹底解決這三個問題,目前來看幾乎不可能。
“團結一心,提升實力,適應環境,不斷應對寒獸和詭怪帶來的挑戰,是人類唯一的出路。”
麵對這三個問題,夏鴻思考許久,得出了這句結論。
將最後的“人類”改成“大夏”,這句結論,在夏川等人的宣傳下,很快就成了大夏營地,人人耳熟能詳的思想理論指導。
這句話,用人類當然更貼切,但以大夏營地目前的實力,這麼喊明顯有點起高調,假大空的嫌疑。
任何一個群體性組織,都離不開思想理論指導。
通俗點說,就是讓營地的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在乾什麼,為什麼這麼乾,隻有這樣,他們才有動力,也才能朝著一個目標使勁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