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沒想到,靜開疆這個老家夥,竟然看透自己的心思,把話挑明了。
到現在,已經無法反悔,隻好硬著頭皮答應。
天色未明,整座京城一片寂靜。
天壇和社稷壇周邊人頭攢動。
今日,皇帝將率領文武百官,為即將出征將士舉行祭天祭地儀式,祈求天地保佑,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天壇之上,香煙嫋嫋,皇帝身著華服,神色凝重,緩緩走上祭台。
身後,身著朝服的文武百官,依照品階高低,整齊排列,神情肅穆。
皇帝站定後,抬手示意,樂師們奏響莊重肅穆的祭天樂曲,悠揚的旋律在天壇上空回蕩。
隨後,禮部官員獻上精心準備的祭品。
齊明帝額頭輕觸地麵,口中念念有詞,祈求上天庇佑出征的軍隊,保佑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百官們見狀,也紛紛跪地,跟隨皇帝一同叩拜。
社稷壇,祭地儀式。
社稷壇上,皇帝再次獻上祭品,向土地神表達敬意與感激之情。
他莊重地行三跪九叩之禮,懇請土地神保佑出征軍隊在行軍途中平安順利,糧草充足,能夠踏破敵陣,凱旋歸來。
校軍場,齊明帝身著黃龍袍,頭戴冠冕,端坐在高台之上,神色莊重。
身旁,禮部官員雙手捧著虎頭帥印。
靜開疆身著嶄新的戰袍,大步走上高台,在皇帝麵前單膝跪地,雖過六旬,還是精神抖擻。
齊明帝緩緩起身,雙手捧起虎頭帥印說道:“今委卿以重任,望卿率我軍將士,揚我國威,凱旋而歸。”
靜開疆雙手接過帥印,高舉過頂,大聲回應:“臣定當竭儘全力,不辱使命,不平叛亂,死不回朝!”
靜開疆話語不多,使得忠臣良將感動流淚。
士兵齊聲高呼,聲震雲霄。
到此為止,靜開疆正式被任命為平西大元帥。
臘月初八是小年,靜開疆校軍場祭旗,出征西夏。
楊偉暗自感歎,古代人儀式感滿滿,動人心弦。
就憑校軍場靜開疆一番豪言壯語,將士們深受鼓舞。
十裡長亭,文武百官無有缺席,全部來送行出征將士。
楊偉陪著萬貴妃,就站在皇帝身邊。
嗚嗚!
浩浩蕩蕩的軍隊揚起塵土,飛馳而過。
齊明帝竟然雙手捂臉,嗚嗚痛哭。
文武百官相互動容,不知道該不該勸說。
“陛下,不必傷心,靜大帥威風不減當年,定能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萬貴妃把金絲手帕遞給齊明帝,小聲說道。
“唉!看到靜愛卿出征,朕突然想起蘇愛卿,今有蘇家軍在,何懼西夏叛軍。”
齊明帝嗚嗚咽咽,泣不成聲。
楊偉暗罵,這個老東西,竟然還能想起蘇文舉。
看來,他還沒到泯滅人性的地步。
楊偉看周圍沒人注意,對萬貴妃耳語一番。
萬貴妃不住點頭稱是。
齊明帝痛哭一陣,萬貴妃再次遞過手帕,輕聲說道:“陛下,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您看將士們都是健壯男兒,萬不能斷了他們糧草啊。”
“嗯,愛妃說的是,蕭國丈朝堂上立了軍令狀,糧草耽擱,自願領罪。”
“陛下,話是這麼說,依靠一人,難免有所失誤,如果有人暗中監督,將會萬無一失。”萬貴妃說得輕描淡寫,就像閒聊天一樣。
“沒想到愛妃無時無刻不在為朕操心,放心,朕會安排的。”齊明帝感激的眼神看向萬貴妃。
楊偉眼望西方,暗自說道:靜老頭兒,我隻能幫你到這兒了,接下來,看你表演。
日落西方,滿朝文武陸續回城。
剛到華清宮,宮女太監都在紛紛議論,好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兒。
楊偉正在納悶兒,禦前太監王來福滿頭是汗跑來,大聲宣讀:
“皇上有旨,宣太監楊偉速去東宮……”
臥槽,讓我去東宮?到底出了啥事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