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武師急急趕回黃州,立即辭職離開了雄赳公司。任高赳、候經怎麼追問,也不說原因。隻說他們沒有完成任務,也沒有泄露雄赳公司的秘密。/br連候捷這些同道武師也不知道他們辭職的原因,四人隻說要尋找高師,繼續修煉,其他什麼都沒說。/br李明四人興致缺缺地回到四望鎮,沒有到各親友家去,住進了鎮招待所,洗好澡後休息了一會,時間還早,還沒到傍晚。/br張碧鬨著要逛街,李明、朱望略作修煉,將真氣恢複如常,就帶著張碧到街上轉一圈。/br朱望向張碧介紹了當地的踩高蹺、舞獅,耍龍燈,紮故事等地方特色文化,張碧聽的興致勃勃。因為爬山時有朱望暗中相助,回來後一點都不感到爬山的疲倦。/br隻是方直就有些累了,連續爬山作戰,沒得到休息,又出來逛街,逛夠了就在招待所吃晚餐。/br為了不打擾張碧休息,朱望奉李明之命,謝絕了所有聞訊而來的親友和鎮領導的請客。/br第二天用了早餐,張碧等四人就直接奔張家院子而去。/br李明在原石牌坊的遺址上說:“這裡就是牌坊舊址,牌坊、青石獅是沒有了,隻能講給你聽。這座牌坊是三進,五丈寬,三丈五尺高。都是幾千斤甚至一萬多斤重一塊的青石堆砌而成的。/br石頭上麵刻滿了傳說故事中的人物、神獸、花鳥、魚蟲,天象地形、山水……。/br張碧:“牌樓是藝術品嗎?”/br李明介紹說:“不是藝術品,勝似藝術品。”/br張碧:“可惜了。當時砌牌樓是出於什麼目的,僅僅是為了展現藝術嗎。”/br李明:“說來話長,張家院子本是你們姓張的祖先居住地,整個院子的人都姓張,這個院子有七百多年的曆史了。/br元末明初,因為戰亂,土地荒廢,人跡稀少,這裡隻有三四戶人家。到了清皇朝,人口才慢慢增多,直到現在,成了兩三百戶人家,七八百個人口的一流大村。”/br張碧:“我是問你牌樓的事,你扯到哪裡去了,打屁不挨大腿。”/br李明:“說的那麼粗俗煩不煩,小姑娘家家的,說話文明點好不好!”/br張碧:“拜托你說話彆離題萬裡好不好。”/br李明:“不把曆史背景說出來,你聽不懂,到時候又來問,我又要倒回來解釋,豈不是又要多出些話來來。算了,你不愛聽我不說就是!留給你自己去想當然吧。”/br張碧笑著搖了搖李明的手臂:“親愛的姐夫,彆生氣了,我逗你玩的,男子漢大丈夫,怎麼能小雞肚腸呢,心胸寬闊一點,彆與小女子一般見識嘛。”/br李明撲哧一聲笑了,沉聲說:“我說話不許打插,再多嘴就不給你說了。”/br張碧:“好!我不多嘴了,你說你說!”/br李明:“清初這裡的人口還是很少的,也就是十來戶人家吧。/br有一年,有個外村的女孩嫁到你們張家院子來。新婚燕爾,喜氣洋洋。良霄美景,新郎享受著小登科之樂,人生達到了快樂的巔峰。/br可惜樂極生悲,尚未天明時的淩晨,張家新郎肚子脹,要起來上茅房,這時候有頭饑餓的猛虎被喜宴的酒肉香味誘來,正在村子裡尋找食物。新郎睡意朦朧地去上廁所,正好撞進餓虎口中,莫名其妙地就成了餓老虎的口中餐。/br待到天明,新娘見新郎如廁未歸,就起床尋找,找到茅房邊,看到了一堆血跡累累的衣服,和一堆骨頭。新娘方知她的良人被老虎吃了,當即大哭昏死。但終竟是與事無補,人死了也就死了,不可能死而複生。/br現實的問題是丈夫沒有了,卻給這個年輕的寡婦留下了一對年老的公公、婆婆。/br這個隻做過一夜新娘的弱女子一生中卻沒有改嫁,從此就伴著公公婆婆,春種秋收,紡紗織布,苦度人生。/br老天有眼,張家新郎和新娘的深情,竟給這個新婦留下了一個遺腹子,接續了張家香火。/br幾年後公公婆婆相繼去世,張婦帶著兒子苦掙苦撐過日子,還節衣縮食供兒子讀書。/br兒子一天天長大,看見自己的母親白天在田地裡累著,經受著日曬雨淋。晚上搖著紡車,踩著織布機。深深體會到了母親的辛苦,認為自己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br兒子感覺母恩如山重,似海深,立誌要報答母恩。當然,報答母親最好的方式就是努力求學,用優秀的成績換取母親的笑容。/br兒子沒有辜負母親的殷殷期盼,中了童生中秀才,中了秀才中舉人,後來中了京試中的探花。/br兒子出人頭地了,做了大官,就把自己母親的悲慘人生寫成奏本,上奏皇上,請求旌表,彰示世人。/br皇帝看後大驚,派人調查核實後,深深為這個寡婦所感動,準其奏,禦賜建貞節烈婦牌坊一座,封誥命貞節夫人。這個張家節婦終於苦儘甜來,晚年享受了榮華富貴。/br這對母子就是你們張家祠堂供奉的先祖,約有四百年的曆史了吧。現在的張家宗祠得到了修複,你可以去看看。”/br張碧被自己的先祖所感動,早就哭的唏哩嘩啦。/br方直感慨地說:“一個弱女子,在生產力低下的封建朝代活下來多不容易,不知她是怎麼挺過來的。”/br朱望:“一個人的信仰很重要,如果她心中的信仰堅定,就會產生出匪夷所思的力量。”/br李明:“有些事是各方麵原因綜合生存的,這對母子缺少任何一方,都不會有這個故事留傳下來,我們常說‘天注定’,說起來真還有些這樣的味道。”/br張碧好不容易止住了哭聲,在小溪裡洗了把臉,覺得這溪水特彆清涼,看著水裡的小魚兒竄上竄下的,也甚覺有趣,對故鄉的親切感油然而生。/br四個人來到張家祠堂,張家院子的人聽說張德勤的女兒回鄉尋根,都出來迎接,上次張大山回鄉給宗祠捐了五十萬元華夏幣,讓張家祠堂經濟寬鬆,張姓的人都念著張大山的好。/br這次張大山的女兒是四望公司總裁李明帶來的,影響更大。李明是誰,在四望鎮人的眼裡就是神一樣的存在,張家院子有四五十個人在吉昌公司工作,差不多每一戶都有一個。/br張家祠堂坐滿了人,大家給張碧說著祖宗留下的故事,有些故事的確是挺感人的,也很有意義。/br李明忽然想到了什麼,就問張家人:“你們這些人裡麵有沒有人收藏有張家牌坊上刻畫的圖畫?”/br有個叫張思賢的退休中學教師站出來說:“我繪有一套,隻是年代久遠,紙張泛黃,有些退色了。”/br李明:“你能不能拿出來讓我看看?”/br張老師:“當然可以!我這一大把年紀,自己也看不了多少年,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是好事啊。”/br張老師回家取出那本繪畫冊給李明看,李明仔仔細細翻了個遍,再遞給張碧看,張碧邊看邊臉現震驚之色。/br待張碧看完之後,李明問張碧:“你認為西強國的人會喜歡這種圖案嗎?”/br張碧:“喜歡!肯定喜歡,華夏本來就是個神秘古老的民族,帶有太多的神秘色彩,而這些靈禽神獸,奇花異木讓神秘更具體化,更美觀了。”/br李明問張老師:“你是如何想到把這些珍貴的圖案以畫的形式保存下來的?”/br張老師:“我是美術老師,繪畫本就是我的專業,也是我的愛好,這些圖案是我們民族的藝術瑰寶。在搗毀牌樓的時候,我不忍心這些美麗的圖被毀之一儘,讓後人失傳,就偷偷地繪了下來,集成一冊。隻是由於時間少,而且是偷著繪的,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br李明:“如果給你時間,能不能畫得更好一些,也就是說更接近原來圖樣。”/br張老師:“現在還行,以後就難說了。畢竟人老手拙嘛。”/br李明:“我們四望鎮有沒有厲害的木匠,能夠把你繪的這些東西刻成圖案?”/br張老師笑道:“有,吳家院子的神手木匠吳天賜你知道嗎,他手中刨出的木板就像是玻璃板一樣,他刻出的雙龍搶寶就像是兩條真龍在搏鬥,雙鳳朝陽就像真有兩隻鳥王在奔向太陽。要把這些東西再現出來,是很容易的事。”/br李明感慨道:“高手在民間!張老師,能辛苦你陪我到吳師傅家走一趟嗎。”/br張老師巴不得吳師傅把他的一片心血刻成木刻留傳於世,立即高興地答應了下來。張碧又給了張家祠堂五十萬元捐贈,就跟著張老師到吳家院子去尋找吳天賜師傅。/br張家院子到吳家院子隻有五裡路,幾十分鐘就到了吳家院子,吳天賜正好在家,聽說李明登門,吳天賜高興地忙上忙下,張羅著招待客人。/br李明笑道:“吳師傅就彆忙活了,我們是慕名而來觀瞻你的大作,請不吝賜我等一觀。”/br吳天賜:“李總言重,我想隻要入得了李總的法眼,就必然能讓我的作品得到大眾的欣賞。平時想請你來都請不到,今日李總不請自到,我歡喜的緊,哪還會藏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