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如買幾家好地段的店鋪收租金。
等以後手裡有錢了,再去喜歡的城市買一套院子或者商品房養老。
周母聞言看向周父,她覺得自家兒媳婦說的沒錯。
自家閨女和女婿都是拿著死工資的人,多一筆收入也好。
外孫魏英東也越來越大了,以後花錢的地方多了去。
閨女一家有了店鋪收租也能減輕不少負擔。
“小珞說的有道理。”
“就在二環內買幾家店鋪給小衡和小書吧。”
周父見識多,也知道自家兒媳婦是實打實的為小姑子周毓書考慮。
他兒子和兒媳婦不是缺錢的人,他兒媳婦更是喜歡院子較多。
可如今,他兒媳婦卻願意為了周毓書一家退而求次舍院子買店鋪。
這份心意,他都看的明白。
“行,那就買多幾家店鋪。”
周母笑著應下,回房後就開始給周毓書寫信。
信裡內容都是誇讚許清珞這個嫂子對她的好。
雖然兒子兒媳婦不缺錢票,可兒子和兒媳婦的一片真心。
她得要讓自家閨女牢牢的記在心裡才行。
總不能因為兒子和兒媳婦不缺,她和周父就因此偏心。
不缺和偏心不給,是兩碼事。
周父托人打聽了幾間二環內的店鋪。
一家店鋪價格都在1000塊錢左右,周父周母添了點錢,一起買了四間店鋪。
四間店鋪的位置都不錯,周父周母直接過戶給了周聿衡和周毓書。
兄妹兩人,一人兩間店鋪。
雖然周毓書不在京都,可周父周旋一番,店鋪也順利過戶到了周毓書名下。
周聿衡拿到店鋪第一時間就是過戶到了許清珞名下。
繼續當每個月隻有五塊零花錢的窮光蛋。
就在忙忙碌碌的時間裡。
時間正式步入了1977年大年三十這一天。
許清珞一家原本是打算去海市陪許父許母過年的。
可許父許母體恤周聿衡剛調任回京都,不宜休假。
兩人便安排了休假來京都,陪大家一塊過年。
正好二兒子(許尚學)也調任到了科學院。
許父許母正好借此機會,來看看二兒子一家,順便幫二兒子一家打通一下關係。
許尚學是個一心隻有研究的人,在人際關係上向來不開竅。
可京都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
就算許爺爺許奶奶和許大伯一家都在京都。
事關孩子,許父許母萬不敢掉以輕心。
必須要親自來為兒子安頓好,才能安心。
大年三十這天下午,許父許母到達京都,周聿衡一早便開車去車站接人。
“爸媽!”
“小衡。”
周聿衡大步流星上前接過許父許母手裡的行李,帶他們擠出人流。
“今年各個城市的人流實在是大。”
許父許母隻有大半個月的假期。
全國恢複高考,許父許母都無法離開崗位太久。
就算隻有半個月的假期,許父許母愛子心切。
依舊大老遠跑來京都為許尚學到處奔波。
“是啊。”
“國家恢複了高考,下鄉的知青們都大量融入了城裡。”
許父許母看著人來人往的人心中都是感慨。
周聿衡把行李放進後車廂,連忙讓兩人上車。
“爸媽,先上車。”
“好好好。”
一上車,許父許母就開始詢問許清珞和兩個外孫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