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喬喻不能研究這些,但事情總有個輕重緩急。先把計算平台搭建起來,再搞這些花裡胡哨的研究也是可以的。
反正黎曼猜想早一天晚一天被證明都無所謂,全世界那麼多頂尖的數學家啃這個問題多少年了,不都還沒什麼成果麼?
拿起了手機,剛打算打個電話吐槽兩句,然後發現通知欄裡微信閃過了好多條消息。
點開了個微信群看了眼,果然都在熱議喬喻的論文。
不過正在討論的東西也的確引起了劉釗元的注意。
“確定文章是投數學年刊了,你們去看看吧,普林斯頓官宣了喬喻論文的審稿人陣容,那是十二尊神啊!”
“看吧,我就說了這次肯定不是開玩笑。這個時候公布審稿人團隊,肯定是不少審稿人都已經粗讀過論文了。如果真覺得完成度不高,肯定不會接這個審稿。”
“不會吧?難道這篇論文真的把黎曼猜想給解決了?那豈不是說明今年喬喻有資格問鼎菲爾茲獎?”
“還得看審稿需要多久以及最終審稿結果吧?粗讀可不代表最終的結果。”
“當年佩雷爾曼的論文光審核就用了三年!”
“但當年佩雷爾曼光是在arXiv就上傳了三篇論文,而且兩百多頁呢,喬喻這篇論文才38頁,審稿應該用不了這麼久吧?”
本作品由整理上傳~~
……
看到一幫根本就不研究黎曼猜想的人爭得這麼激烈,劉釗元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不過普林斯頓官網公布審稿人陣容還是吸引了他,下意識的就打開了普林斯頓的官網。
畢竟這種情況是非常罕見的。畢竟一篇論文的審稿人是否被公開,是需要征求審稿人同意的。
隻有審稿人願意對公眾透明的情況下,才能這麼做。當然這也就是論文涉及到數學方麵的重大事件了,否則的話,根本不可能這麼玩。
哪怕是千禧年那七個問題,劉釗元覺得大概也隻有黎曼猜想、NP問題跟質量間隙假設能有這個待遇。
當初佩雷爾曼的審稿過程雖然沒有官宣,但所有驗證團隊的身份卻同樣都是公開的。
所以隻能說是一次活久見的特例。
很快,劉釗元就看到了官宣的內容。
“普林斯頓大學和《數學年刊》(Annals&natics)謹此宣布,喬喻博士關於黎曼猜想的論文已通過初步篩選,目前正在接受嚴格的同行評審。
這篇論文旨在解決黎曼猜想這一被認為是數論乃至整個數學界的核心難題。由於問題的曆史重要性和論文的潛在影響,審稿過程將嚴格遵循最嚴謹的學術標準。
我們很榮幸地宣布,由以下12位來自世界頂尖學術機構的數學家組成的審稿團隊,正在對該論文進行深入的審查和驗證。這些審稿人均在解析數論、複分析、代數幾何、譜理論和模形式等相關領域具有卓越成就……”
緊跟著就是十二個人名,以及這些人簡介。
其中菲爾茲獎得主八位,沃爾夫獎得主十一位,阿貝爾獎七位,克雷數學獎五位,以及全員斯蒂爾獎,跟ICM特邀報告人……
這份名單也代表著審稿團隊雖然隻有十二個人,但審稿人肯定不止這十二個。
畢竟這每個人名背後都代表著頂級的數學研究團隊。與其說這些列出的人名是審稿人,不如說其中絕大部分都是象征性的負責人。
這些頂級數學家身後代表著諸多的博士、博士後、跟合作者。審核這篇稿件,肯定是會從團隊中挑選出一些人一起上陣的。
也就是說審稿人團隊由十二位數學家組成,但真實的審稿人可能會超過五十人,甚至更多。
彆問劉釗元怎麼知道的,畢竟如果真遇到重要論文讓他審核,他肯定也會這麼安排的。
劉釗元大概也明白了普林斯頓數學年刊這麼做的原因。官宣了審稿人名單,意味著整個相關學術網絡都可能成為審稿人。
畢竟喬喻的論文已經發到了arXiv上。這意味著每一位對黎曼猜想有研究的同行都能成為隱形的審稿人。
這些沒有被邀請的數學家如果發現了論文中有任何問題,肯定會將想法通過郵箱發給他們所認識的審稿人。
學術界從來就不會缺少懷疑主義者。任何聲稱解決了世界難題的論文,都會吸引這些人,然後用最苛刻的目光去尋找其中可能存在的邏輯漏洞。
當然最後還有一段免責聲明:
“普林斯頓大學和《數學年刊》在此重申,論文的審稿與驗證過程尚未結束,審稿團隊的參與並不構成對論文正確性的認可或背書。
任何進一步的信息更新將通過普林斯頓大學官網和《數學年刊》官網正式發布。”
好吧,看完這段之後,劉釗元覺得普林斯頓搞這麼一出大概還有宣傳《數學年刊》的目的。
看來四大數學期刊已經不能滿足《數學年刊》編輯部了。也許他們希望四大數學期刊改成一超四大……
但不管怎麼說,這個時間點發布這份聲明,足以說明起碼十多位頂級專家在粗讀了喬喻的論文之後,並不認為喬喻的論文中有明顯的漏洞。
也就說三十八頁的論文真有可能把黎曼猜想給證明了?
十七歲搞定這種級彆的數學難題,這是高斯轉世吧?
據說當年高斯十歲發現了任意等差數列前N項求和公,十六歲提出素數定理雛形,十八歲證明二次互反律,十九歲解決正時期邊形作圖問題……
喬喻這也差不到哪去了。十六歲挑出幾何朗蘭茲猜想中的錯誤並證明,提出了廣義模態公理體係,將素數對最先間隔降到6十七歲搞出了一套高效計算係統,順便證明了黎曼猜想……
再次向世界說明了,數學完全就是一門吃天賦的學科,且完全不講任何道理。
勤奮、努力也許能學會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知識,除了數學……
不然根本沒法解釋,為什麼有人十多歲就能解決一幫傳奇數學家一輩子都無法攻克的課題。
劉釗元正在腦子裡感慨萬千,電話突然響了。
隨手拿起來一看,竟然於延江打來的。
剛才他還想給這位大佬打電話來著,沒想到對麵先忍不住了。
嗯,他決定順著大佬的話頭一起批判下喬喻不乾正事!
宣稱解決了黎曼猜想讓數學界集體地震又如何?現在他們可是甲方!
結果剛一接通電話,對麵的大佬就開始興師問罪了。
“劉釗元,我說你們計算所到底行不行啊?!”
一句話,讓劉釗元愣了半晌。
“不是,於總工?您這話我不太懂什麼意思,什麼叫我們計算所行不行?”
“這都聽不懂嗎?喬喻宣稱證明了黎曼猜想你知道了吧?”
“是的,剛才就知道了我之前還正……”
“彆說那麼多,我剛給田言真打過電話了。我問他喬喻到底把沒把咱們的工程放在心上,你猜他怎麼說的?”
“嗯?他還能怎麼說?”
“他說因為你們計算所不行,驗證的太慢耽誤了工程進度。喬喻閒下來沒事做順便就把之前的工作證明了。不是人家不把咱們的工程放心上,是你們的效率太低了!
我琢磨著田言真說的也有些道理。畢竟人家現在計算軟件都做得差不多了,就等你們趕緊測試反饋,結果你們效率低到讓人家還有空琢磨這種世界性難題?劉釗元,你們計算所是不是好好要反省一番了?”
劉釗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