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必須的嗎?不租房住哪裡?房租很便宜的,我租的房子一個月五百塊,還帶廁所。”
“那你為什麼不找一份工作?”
“因為我喜歡自由的生活。”
“你一直在京城嗎?”
“不,現在京城還暖和,等再過兩個月天冷了我就要去南方了。而且不能在一個地方呆久了,不然就會被送到家裡。我可不想被送回去,這樣再出來又要花錢。”
洛特·杜根:“???”
“你給的錢隻能問這麼多了。再問就要加錢了!”
洛特·杜根無奈,又拿了一張一百元出來……
“你能負擔得起去南方的旅程嗎?你的錢哪來的?”
“你給的啊!你不知道嗎?你今天給我的錢,隻要再添幾十塊就夠我從京城到深城的路費了。當然隻能做綠皮車,要坐整整一天,也是很辛苦的。”
洛特·杜根聽說過深城,同樣是華夏超大型城市,而且距離港島很近。
但這些並不重要,一番交流下來,洛特·杜根發現了,華夏的流浪漢跟新鄉的流浪漢似乎完全不一樣。
聊過之後他甚至覺得這家夥過的還特麼挺滋潤的。
這讓他心情很複雜……
不過一上車,喋喋不休的司機又開始了:“哎,杜根教授,你不該給他錢的。在華夏,但凡遇到乞丐,我們都願意給吃的,而不是給錢!”
“哦?為什麼?”
“因為絕大部分都是假的!他們行乞純粹是因為懶得工作。而且你看剛才那人有手有腳,乾點啥不行?
你要真想幫助一些人,也不該給這些乞丐。如果可以我們更願意幫助那些麵對命運不公,還依然願意積極奮鬥的人,而不是利用人的善心牟取利益的人。”
好吧,洛特·杜根不想再說什麼了。
沒辦法,兩天下來,完全顛覆了他對華夏的整體認知。他的司機也是他了解華夏很重要的一環。
然後他發現同樣是首都,在華夏京城生活明顯比在美國的華盛頓特區生活要輕鬆太多。
即便兩邊的房租都比較貴,但在華夏京城起碼還有給低收入者租房的地方。
而且京城的物價明顯要比華盛頓特區低的太多。還沒有高達百分之六的消費稅。
還有極為發達跟高效且便宜到讓他咋舌的公共交通體係,讓人們不需要擁有車輛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出行服務。
這也讓洛特·杜根自認為找到了華夏汽車能如此便宜的原因。
畢竟在美國糟糕的公共交通體係,讓汽車成為了人們出行的必需品。
但在華夏,照司機的說法,幾乎所有城鄉的公共交通係統都是差不多的,而且絕大多數地方公交體係的價格要比京城更便宜。
這也意味著對於華夏的普通人來說,他們並不需要一輛車,同樣擁有便捷的出行權利,而且遠比買一輛車要劃算許多。
這種情況下,想要讓華夏普通人買車,性價比的確很重要了。就算偶爾有特殊需要,還有出租車跟網約車,價格還便宜的離譜……
城際交通係統則有世界規模最大的高鐵跟鐵路網,同樣遠比開車要劃算。
所以在華夏車要是賣的跟美國一樣貴,還真沒生存空間。
洛特·杜根都想不明白,華夏那些車企為什麼不點錢遊說政府不要在公共交通係統上大肆投入,畢竟在美國大型利益集團為了賺錢遊說政府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
而且華夏的汽車工業看起來已經發展的很發達,應該有足夠的驅動力去做這件事情。
但當他問出這個問題,司機看他的眼神差點又讓他抑鬱了,像是在看神經病。
“杜根教授,你這話說的……怎麼聽起來像是合法賄賂呢?造車的遊說咱們當家的不要興建公共交通體係?不是,您這應該是跟我開玩笑的吧?
哪家車企敢這麼乾,萬一消息要是傳出去了,還不得被人罵死啊?那不立刻原地倒閉才奇怪了,嘿嘿,你們美國人可真是太幽默了。”
這句話,讓閒逛兩天下來,本就心情複雜的洛特·杜根徹底想要自閉了。
他突然意識到為什麼皮埃爾·德裡尼會說他就算知道了原因,也毫無辦法了。
兩邊普通人的思維模式完全不在同一個頻道。
他已經習以為常,並不覺得有任何不對的事情,對於華夏人來說卻是匪夷所思的。
偏偏仔細想想,對於普通人而言,明顯美國的製度設計並不太合理。當然,對於那些大富豪而言,又是另一種感受了。
他又想到了自己的助理兼秘書的抱怨。
好吧,雖然美國普通人生活的必需品這些年雖然相較於其他國家越來越貴了,但富人青睞的奢侈品相對於其他國家反而更為便宜。
還真特麼是個地獄笑話。
……
洛特·杜根已經感覺整個人都不好了的時候,喬喻已經將打開的思路轉化成了報告會上要講的內容。
雖然隻有兩天時間,但喬喻跟袁老和田導打了聲招呼後,直接開始閉門謝客,從而保證了他的高效率。
事實上,隻要摒棄了追求絕對完美的數學家思維,追求另一種相對完美,果然是件更貼合自然的事情。
讓係統自身驅動力去尋求最優化路徑,才是模擬量子行為最優選擇。
所以他要做的不過是設計一個路徑權重函數。然後交給係統自行選擇。
一下就解決了無限維複雜性,開放性不足,跟非局部性與糾纏的數學表達限製。
不管彆人怎麼看,但在喬喻這裡,彼得·舒爾茨絕對是一位好同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