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華藝鬨掰之後,她不僅沒了妝造團隊,連之前定做的衣服也被人家拿走。她本以為自己這次在戛納沒了走紅毯的機會。
但沒想到,昨晚11點過,風雲突變。
突然,她被齊雲天通知第二天早上要去走紅毯。
在床上翻來覆去到5點左右,突然又被叫起來,因為一隻DIOR的頂級妝造團隊已經入駐了彆墅,他們不僅帶來了3套成品禮裙任她挑選,還負責她從頭到腳的全部造型。
到了7點過,她的紅毯造型差不多完成了,正想著戴什麼首飾才好。
結果梵克雅寶的人來了,由他們的設計師帶了滿滿一盒珠寶,最後根據她的衣著和發型,親自為她挑了一對耳環和手鏈。
最後,DIOR團隊裡的攝影師,帶著她去陽台上拍下了這幾張定妝照。
她這個時候才知道,原來走紅毯之前,真正的頂尖造型團隊,會提前幫你設計好pose,以展現你妝容和服飾的最美狀態。
她剛才一邊看著照片一邊就在想,她要是留在華藝,要混到什麼程度,才會有這個待遇?
她估計混到另外一個繽冰60歲都不可能。
陳諾有點好笑,故意板起臉:“你想叫什麼?”
範繽冰現在是真的有點嚇他,看他臉色一板,趕緊露出笑容道:“我覺得叫什麼都可以。人家不是什麼都叫過嗎?哎呀,彆板著臉嘛……要不要,人家幫你輕鬆一下?”
陳諾笑了,撫摸著她的頭,淡淡道:“行,反正路上的時間還長。”
範繽冰嬌媚的橫了他一眼。
心裡卻在想,什麼叫時間還長?時間不長也沒關係啊,反正你又要不了多少時間。
就在陳諾坐在開往影節宮的加長林肯上,拚命想要延長時間的時候,全世界許多媒體上,關於《藍莓之夜》的評論,逐漸擴散開來。
《世界報》的影評:“無與倫比的美學遊戲,王嘉衛貫徹了他自己的風格,把一個糟糕的劇本變得美輪美奐,然而,他更應該感謝的是他的演員。”
“感謝展現成熟風韻的拉塔莉·波特曼,感謝性感的蕾切爾·薇茲,也感謝他青澀又可愛的女主角,這些女性聯手為我們呈現了一場美學盛宴。”
“當然還有那個中國男孩陳諾,要不是他超出年齡的沉穩表演,這場盛宴也無非是空中樓閣。他的表演成為了這場浮誇戲劇的壓艙石,讓這個不真實的故事有了生活的質感。”
《解放報》的影評更加長篇累牘,但說的是另外一個方向:“這部影片很淺顯,像一個頭上抹滿頭油的人,他目的很明顯,要想吸引人們的注意。”
“戴瑞斯·康吉,作為一個在法國成長的攝影師,他對影片色彩的探尋,極具悲劇表現力。尤其是最後一個接吻的鏡頭,據說為了這個鏡頭他們拍了三天三夜。”
“但真的很值得,看過的人無不驚歎,其中蘊含的哲學意義更值得我們拍手叫絕。”
“男性和女性,天生對立的兩麵,在這個畫麵中共生。如同米開朗基羅那副舉世著名的《創世紀》。米開朗基羅巧妙地利用了對角線構圖,將亞當和上帝分彆置於畫麵的對角線上,創造出一種動感和張力。”
“戴瑞斯·康吉利用同樣的方法,將諾陳和艾瑪·斯通分割左右,塑造了對立又和諧的兩極。”
“至此,男女之間的愛情,就像上帝為亞當注入生命一般,給王嘉衛的電影注入了靈魂。”
“戴瑞斯·康吉真的可以憑借這個鏡頭,囊括今年所有的攝影獎項!他實至名歸!而男女主角的表演也值得嘉獎。”
《好萊塢報道》:“全部的掌聲獻給艾瑪·斯通,獻給這個土生土長的亞利桑那姑娘,她以空白的履曆,為我們獻上了一幕非凡的表演。在沸騰的讚歎聲中,我們不能忘記,是她14歲追尋夢想的勇氣,才導致她在今時今日迸發出璀璨的光芒。”
“這是一部香港導演王嘉衛獻給好萊塢的一封情書,而筆者要告訴王嘉衛,我們收到了。從此往後,lalaland的鋼鐵巨門為你敞開,你將是繼Angli之後,第二位有資格踏進這座鐵門的華人導演。”
“詩意,柔和,衝滿懷舊的淡黃和朦朧模糊的燈火是影片的底色,舊香港的虛幻浪漫,恍惚間在燈火交輝的紐約高樓同樣找到落腳點。”
“刻意放慢的鏡頭,充滿動感和性感的局部特寫,這一次,沒有停留在腿部和裙擺間,而是轉移到臉部。”
“臉部的特寫,不僅考驗導演,同樣考驗演員。”
“但艾瑪·斯通經受住了考驗,她的表演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她奉獻出了奧斯卡級彆的天才表演。”
這個撰稿人毫無疑問是在一種激情澎湃的情況下寫出的稿子,也不知道為什麼他的編輯沒有稍作修改,而是原文刊發。
或許是想讓這篇文章給艾瑪·斯通增添一些粉絲吧。
《好萊塢報道》對艾瑪的吹噓還並沒有到此而止,在下一段,它暴露出了它真正的野心和用意。
“在這部沒有男主角的電影裡,我不知道戛納的評委是否還會心中猶豫。但我想,隻有瘋子和傻瓜,才會忽略到這個年輕美國姑娘的優秀。”
“投她一票!”
“筆者在大西洋的另一端,在電影世界的中心好萊塢向戛納評委會大聲疾呼:這將是戛納電影節展現權威性的最好時機,把那座該死的最佳女演員獎頒給她,你將獲得好萊塢人的尊敬和認同。”
瑞秋·摩爾看到這幾篇影評的時候,一點都不意外。
《世界報》還是相對公正,《解放報》就是民族主義的巢穴。
而《好萊塢報道》……
嗬嗬,美國兩大娛樂雜誌之一,已經成了白人至上者的窩點。
通篇都是對女主角的吹噓造勢,一副一定要讓她拿戛納影後的樣子。
至於裡麵黃皮膚的男主人公呢?
上上下下都仿佛是變成了瞎子,以至於壓根看不到跟艾瑪·斯通接吻談情的是誰。
真是無恥。
不過……
瑞秋·摩爾突然笑了。
這樣一來,她的影評豈不是正好獨樹一幟?
《時代》雜誌特約撰稿,作者瑞秋·摩爾:“其實我討厭王嘉衛,我認為《花樣年華》是最被高估的戛納最佳,而梁朝偉的影帝獎杯拿得不倫不類。”
“《藍莓之夜》影片中的有些鏡頭運用,我也看不明白。我不知道王嘉衛為什麼要強化公路上汽車,或者火車的運行速度,以及背景的燈光。這些東西,多少年前,我們都在他好幾部影片中已經看過了。”
“但《藍莓之夜》終究成為我在本次戛納中的最大驚喜,原因隻有一個。”
“它的男主角。”
“諾陳的表演征服了每一個熱愛電影的人,當然我不是說我們的女主角艾瑪·斯通不好,而是我在腦子裡想過,艾瑪能夠被很多優秀的女演員替換,而陳呢?能夠替換他的男演員我一個都想不出來。”
“尤其是他的眼睛,它簡直是一種致命的武器,能夠戳中每一個信仰真愛的人的心房。我甚至相信,他能用他的黑色雙眸,寫出一篇最美麗的十二行詩。”
“當看完這部電影,我走出影院,深夜的戛納讓我迷醉。”
“對於職業電影愛好者——導演、演員、製片、宣傳人員、影評人——來說,戛納永遠是一個具有誘惑力的寶地。每年5月,我們都會來到這個位於裡維埃拉的度假勝地,就像是一群聖地朝拜者。”
“我們可能要觀看來自二三十個國家的四五十部電影。每次放映開始的時候,我們都希望看到能夠打動人心的東西,而結束的時候,又往往產生這樣的期待——希望下一部影片會更棒。”
“然而,此時我發現,《藍莓之夜》幾乎在第一天晚上,就摧毀了我的這種幻想。”
“我幾乎不太信會有更好的電影出現在本屆戛納影展中,就像我在觀影之前,我不太相信自己會被這部電影所打動。”
“我不得不承認,王帶來的中國同鄉,用他不多的戲份,拯救了其餘幾十分鐘的無聊和尷尬。”
“你帶對人了,王嘉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