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管走哪條路,他們都隻有被利用的份。
所以……
人民是偉大的,也是無所不能的,但是古代的人民要打個引號。
他們是被迫加入各種各樣的鬥爭,不管什麼事情都是被迫參與,甚至是不讓參與。
那這種參與又能夠發揮多大的能力,起到多大作用呢?
沒辦法!
弱的讓人心疼!
正是因為如此,王朝的當政者,才更應該看明白問題的核心性。
不是你想對百姓好,你就能對百姓好的,你得為百姓真正的掃清威脅,掃清徹底的威脅,或者掃清關鍵的威脅。
否則,你這邊不顧後果的去實行一些所謂的認證,但是這種好處會真正的落入到百姓手裡嗎?他們又能夠掌控多久,享受多久呢?
這很難說!
你隻有真正的掌控所有的局勢,並且把那些不穩定的因素全都死死按住,或者說能消滅多少就消滅多少,或者說從性質上能改變多少就改變多少,這才是更優的選擇。
比如始皇帝,一統六國是一連串的戰爭行為,但是戰爭是為了消滅敵人嗎?隻是為了消滅彆的政權嗎?
如果隻是這樣,那麼大秦一統天下在曆史上就不可能有那麼高的評價,更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意義。
哪怕曆史書再怎麼抹黑秦始皇再怎麼否定他,把他稱作為暴君,但是他一統六國的行為仍然是得到了幾乎所有後世皇帝和王朝主流的認可。
因為,隻有統一後的完整的政權,才有更高的決策力和執行力,隻有結束了分裂分割,那麼相互敵對才可能會一步步的消失,隻有相互敵對的消失才能夠避免無數的兵戈。
反對秦國的人,隻說秦始皇發動戰爭滅了多少國家,但是他們卻故意忽略另一個問題就是整個春秋戰國,除卻秦國。的一統戰爭之外,到底發生過多少場戰爭?到底死過多少人?
隻要有對立政權在,隻要有不穩定的因素在,隻要有外部威脅在,那麼你是不可能和諧安定的,你是不可能安安穩穩的發育的。
你必然會經曆戰爭。
這不是你要選擇戰爭,而是彆人要選擇對你發起戰爭。
這,才是血淋淋的事實。
“你要記住,不是我們要一次次找匈奴人的麻煩,而是匈奴人趁著大秦和六國爭戰的時候占領了河南地。”
嬴政看著扶蘇說道,“也不是我們之後要和他們爭戰不停,而是他們稍稍休整之後就選擇了一次次南下襲擾破壞,燒殺搶掠!
如果有這樣的鄰居,就算他今天會暫時的和你和諧下去,那明天呢,後天呢?他換一個想法,就會繼續和你作戰,換一個人也會繼續和你作戰,換一批人更會和你繼續作戰,你難道要一次次被動接受嗎?
你身為皇帝要記住,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的想法,是所有人的意誌,所有人的未來!既然對方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你就把這個不穩定的因素把它徹底變穩定!如果他不想穩定,要麼消滅他,要麼徹底的降服他。光靠勸光靠等,光靠著他們自己選擇,而你被動等待結果那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