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方言要和自己打招呼,程老立馬對著他使了個眼色。
方言立馬明白過來,老頭子這是想要和他裝不認識。
這舉動讓方言有些哭笑不得,這是要給自己當托打配合啊。
不過效果確實一下也就出來了,其他病人聽到程老的話後,一個個也開始紛紛附和起來。
“就是,這老同誌說的沒錯,你不配合醫生治療,最終倒黴的還不是你自己,運輸隊不能吃飯那你隨身帶點乾糧,按時吃不行嗎?”
“沒錯,想做總是有辦法的,不想做總是有理由的,我看你就是自己給自己找理由,我也認識運輸隊的人,人家怎麼又沒你這毛病?”
“自己的身體自己愛惜,你給人家醫生說,人家也沒辦法給你換工作啊。”
其中一個看起來像是領導的老同誌更是說道:
“你現在這問題可以申請工傷啊,上級領導肯定不能看著你就這麼下去吧,自己的利益要自己爭取,帶病上班不是你愛工作的表現,奉獻精神不是讓你把命搭進去的。”
聽到其他人這麼一說,坐在方言麵前的病人頓時整張臉都漲紅了,支支吾吾的想要反駁,但是好像又不知道該說什麼。
病人不遵醫囑,幾乎是每個醫生都會遇到的事情。
就連名醫都一樣。
哪怕再出名,依舊還是有病人不把醫囑當一回事。
就比如最早記錄的名義扁鵲和蔡桓公的故事。
扁鵲見蔡桓公,指出他有疾病在腠理,蔡桓公不以為然,沒有聽從扁鵲的勸告及時治療。
後來扁鵲多次提醒他病情在逐漸加重,已到肌膚、腸胃,蔡桓公都不相信,還厭惡扁鵲。最後疾病深入骨髓,扁鵲知其無法醫治而逃走,蔡桓公最終病死。
這些故事曆史上可不少,都警示人們要重視醫生的建議,不要因偏見或盲目自信而貽誤病情。
但是人就是不會從曆史裡吸取教訓。
方言這時候叫停大家說道:
“好了好了,大家都少說兩句吧。”
這時候現場的患者們才停下輸出。
方言對著這個患了萎縮性胃炎的病人說道:
“你也聽到了,請你認識到自己身體的狀態,已經不容樂觀了,你還是儘快想辦法吧。”
“剛才你自己也說了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家裡不能沒有你,那就更加應該謹遵醫囑配合治療。”
現在這年頭的單位還是能好好說話的,不存在非讓人往死裡乾的情況,隻要患者自己能夠提出來,自然單位是有辦法給他解決的。
“可是我已經評了好多年優秀了,還帶出了很多徒弟,這個時候退出車隊,他們背地裡肯定要說我是逃兵的……”男人支支吾吾的說道。
方言恍然大悟。
這才算是看明白,這是個被榮譽和名聲綁架的人。
這年頭這類人還不少。
說起來都是很光榮,大家都豎大拇指。
奉獻,犧牲。
這本身就和醫生治病救人是反著來的。
這話一出,周圍的其他病人也都不好開口了。
誰敢明目張膽的說他這種行為不對嗎?
這人起碼都是好幾年的勞模了。
這時候程老開口問道:
“那你是準備死在崗位上是吧?”
這話直白的讓大家都有些不適應。
“……”病人麵露糾結之色。
方言想了想,突然心裡有了主意,對著他說道:
“行了,既然事情已經說清楚了,這事兒最終選擇權還是在你身上,我隻能儘力幫你醫治。”
“不過我還是要多句嘴,教員說過一句話,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意思是一切行動的前提條件是,必須有個良好的體魄,整日身體不適、疾病纏身,怎麼能夠做好建設祖國的革命工作?他老人家,可沒讓同誌們提前透支身體,也沒說治病的人是逃兵。”
此話一出,病人渾身一震。
短短幾息後,糾結之色就儘去,露出恍然之色,然後他點點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