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方言腦海裡,一下就想起這玩意兒的有關資料。
1825年的時候,它被法國醫生薩朗弟愛發明出來,1951年在國內已經有人開始用了,但是一直都不溫不火,方言前世倒是用過幾次,主要是用於“筋骨病”這類療法裡。
在不會針灸得氣的醫生手裡,用起來還是很不錯的。
而程老路過的時候,明顯冷哼了一聲。
方言才想起來,程老是聯合國國際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中醫針灸”代表性傳承人。
他執著傳統針灸,電針這東西估計在他眼裡,就是個邪門歪道的東西。
方言好奇的問道:
“程老,您研究過這個電針沒?”
程老點點頭:
“當然研究過了,不過沒研究出啥名堂。”
方言點點頭,想來也對,人家是華夏中醫針灸研究室的主任,怎麼可能沒研究這些東西。
又走了幾步,然後方言看到前麵的牌子,說道:
“喲,您看,前麵還有水針。”
程老沒好氣的說道:
“什麼水針,其實就是穴位注射。”
“研究這玩意兒,還不如花點功夫去研究耳穴療法的臨床呢。”
方言想到後世的一些針灸新發現,對著程老笑著說道:
“也不能這麼說,百花齊放嘛,研究本來就不是一條線的。”
“沒準哪天他們就研究出新東西了。”
聽到這話程老倒是沒有反駁。
反倒是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方言感慨不愧是搞研究的,個人喜好永遠排在後麵。
接著兩人又走過了不少的房間,終於來到一個人很多的大辦公室。
通報了一聲後,兩人被一個女同誌領了進去。
然後他們來到了,裡麵一個領導辦公室裡中。
這裡麵的領導明顯是認識程老的,一口一個程主任,然後熱情的邀請他們兩人坐下,還讓人給他們倒茶。
程老給方言介紹了一下,這個叫林主任,是專門負責批準這塊的。
方言和林主任打了個招呼後,剛要做自我介紹,對方居然就叫出了他的名字,還說自己當時也在衛生部大會上。
方言仔細回想,然後還真記起了他。
衛生部大會剛開場,最開始講話的時候,領導裡麵就有這位林主任。
方言一問過後得到了林主任的確認。
接下來林主任笑嗬嗬的和方言寒暄了兩句,然後兩人把話題重新拉回到了正事上。
程老也沒廢話,說明了來意。
然後就把帶來的文件袋拿了出來。
林主任看了過後,立馬讓人查了一下現在記錄在案的中藥炮製書籍。
確認過後,他又拿著文件出去找了辦公室外邊的人,過了一會兒拿了好幾份文件下來,在桌子上蓋了好一會兒的章。
再然後就是讓程老簽字,七七八八的文件簽了一堆。
最後林主任問一下作者,然後程老叫上方言,居然還要讓方言簽字。
方言也是沒做過這事兒,上去瞄了一眼文件,發現確實需要明確主要作者。
也就是備案裡麵,程老是負責人,方言是作者,兩個人就是這本書的留檔備案的人員。
在方言簽的時候,林主任還誇了方言二十二歲就能給官方著書,真是前途無量。
等到方言把所有文件上都簽好自己的名字後,又按了紅手印,這事兒就算是完成了。
接著林主任又把文件分出一部分塞進檔案袋裡存檔,然後拿出一部分放在程老開的那張文件上,蓋上了章重新遞給了程老。
程老拿起文件袋把東西全部裝好,然後對著林主任招呼一聲“走了”。
林主任站起身,把他們兩人送出了門。
等到方言和程老走出了辦公樓,方言抹了一把汗,心裡暗自感慨還好自己認識程老,這程序換成其他人,哪能這麼快就辦下來。
不止要華夏中醫研究院起草牽頭,藥品生物製品檢定所同意,還要走內部的人民衛生出版社才能發表。
光是這三個地方,就沒一個是簡單的。
一般人進都進不去。
進去過後想找到相關人員,說服他們得到同意,那也千難萬難的。
就算是知道流程,有點關係的,光跑來跑去就的把人腿給跑斷。
因為沒大佬幫忙背書,上頭又沒要求下來,一般人誰理你啊。
你說寫書就寫書?人家認識你嗎?
也就是方言認識程老,直接跳過了好多人需要走的步驟。
這和小老弟的對比,這嚴肅官方性質的書,可比要求的要硬核太多了。
要不曾國藩都感慨“朝中有人好辦事,大樹底下好乘涼”呢。
還好隻忙活半天,方言終於可以合法寫第一版的中藥炮製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