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小老弟那邊的第二個故事也在《人民文學》發表了,連帶著的還有他的作家專訪。
上麵還有一張他訪問的照片,穿著白襯衣,帶著眼鏡,看起來斯斯文文的。
《白樺林》海潮的形象就具象化了。
小老弟以為自己走出去,就會被人認出來。
然後他發現一個很讓他無語的事兒。
那些周圍男青年們,都開始跟風起了他拍照的裝扮,就算是沒有近視的人,也開始帶上了眼鏡。
放眼望去滿大街全是“海潮裝扮”的男青年。
方晨大有一種“完了!我成替身了!”的感覺。
方言分析,主要是他這個造型難度小,一件白襯衫,一副眼鏡,太容易被模仿了。
……
結完婚的第三天,大姐夫進入了市局痕跡學培訓組。
方言和朱霖兩口子也繼續投入到了工作中。
除了同人堂看病外,方言著書的進度也逐漸加快,十月八號的時候,方言團隊裡,文字上的工作就全部完成。
提交人民衛生出版社,進入了文字審核階段。
孟濟民的照片備注比較慢,不過也接近尾聲。
方言這邊則是馬上轉頭,進入了市局的足跡恢複培訓中。
在這裡上了幾天課的大姐夫趙援朝,遇到了他另外一個貴人……馬玉林。
對於同樣出生放羊人的趙援朝,馬玉林可給他開了不少小灶。
主要是其他人開小灶聽不懂,內秀的大姐夫這次算是找到痕跡學訣竅了,當即突然開掛了似的,理解力蹭蹭的往上漲。
方言講了第一節課的時候,就發現能聽懂的人不算太多,但是也有那麼幾個。
那些被秦農從林場弄回來的中醫們,和之前研究過方言的痕跡學專家。
最後一個就是大姐夫趙援朝。
他能用自己放羊的知識,來理解方言的話,這是馬玉林教的訣竅。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就到了10月12日。
這天程老和玉川教授他們的出國團隊,飛往上海準備出發,方言去了機場送行。
就在送走程老他們過後,當天中午新聞發布了一個震動全國的通知,國務院批準了教育部的《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書》。
文件規定: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城知識青年,複員軍人和應屆生,符合條件的均可報考,考生要具備高中畢業或之相當的文化水平,招生辦法是自願報名,統一考試。
上級領導規定招生主要抓兩條:
第一是本人表現好!
第二是擇優錄取!
消息在華夏大地飛快的傳播,像火一樣在高粱地,橡膠林,稻田,林場,草原,軍營,車間裡蔓延,帶給無數在文化的黑暗裡掙紮的青年們,尤其是身在農村的青年們一個巨大的希望。
當天全國幾乎都能看到,歡呼雀躍,奔走相告的青年。
恢複高考的正式通知,就像是一顆原子彈一樣,震撼了整個華夏大地。
無數青年人的命運,都再次和試卷聯係起來,一個能通過公平競爭改變自己命運的時代到來了。
PS:月票又多了100,所以更完這章,還欠大家一萬一
今天冇了,明天請早。
老鳳哐哐碼明天的去了嗷,有月票的哥哥砸過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