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年代的京城,結乾親是比較常見的社會關係締結形式。
通常因為兩家的關係密切,為了讓孩子能更多的受到長輩疼愛,或者加強兩家之間的情誼,就會舉行這麼個認乾親的儀式。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乾爹乾媽也會承擔起一部分類似親生父母的責任,在孩子的生日和一年中的重要節日裡互相走動,體現親情。
除了這些情況,還有一種就是因為感恩而認乾親,有些孩子生了重病,在醫院得到醫生全力救治,病好了之後,家長非常感激,於是就和醫生一家結成乾親。
當然,這裡麵大多數情況都是“乾爹”這個角色發起的。
但這次孫佳林明顯沒有和陳楷歌商量,自己覺得喜歡,當即就對著方潔提出了結乾親的要求。
我行我素這四個字,算是被她演繹的淋漓儘致。
這下不光是給方潔整的有些懵逼,就連一旁的陳楷歌也懵逼了。
不過等到陳楷歌反應過來,倒也不反對這個方案。
反正老婆這幾年都不打算生孩子,好像認個乾閨女倒也行。
於是他趕忙也說道:
“就是姐,我瞧著孩子也挺喜歡的。”
“咱們兩家認個乾親,以後我把明珠當親閨女疼。”
聽到這話後,孫佳林對著陳大導投去一個認同的眼神,這可給陳楷歌整得像是吃了蜜似的。
虐久了偶爾對他好點,簡直就像是恩賜。
陳楷歌感覺,沒準這乾閨女或許是兩個人關係緩和的契機呢。
大姐看著眼前這兩口子,倒是沒忙著答應,而是笑著說道:
“感謝你們對明珠這丫頭的喜愛,不過這事兒我一個人做不了主,等我家那口子回來,我和他商量商量吧。”
“反正也不急這一時,你們說對不對?”
這話說的有理有據的,也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結乾親也不是現在答應了說結就結的,這還得挑個日子多少舉行個儀式才行。
聽到人家媽媽這麼說,兩口子也隻好答應下來。
方言倒是看出來了,這孫佳林完全就是奔著無痛當媽來的,既不用生孩子,還可以體驗當媽的感覺。
陳大導則是打算利用認乾閨女這事兒,和孫佳林重新建立聯係紐帶,孩子除了是閨女的角色,就更像是他們兩口子的一個共同話題。
畢竟在大學畢業前兩口子都不會有孩子,建立一個紐帶,更像是陳楷歌的一次病急亂投醫。
方言可不認為,孫佳林會為了一個乾閨女就不去國外留學了。
到時候一去加拿大,兩口子該離婚還是得離婚。
不過明珠小朋友如果有這兩位乾爹乾媽,倒是以後能獲得不少的資源,特彆是孫佳林這種後來不生孩子不結婚的,她年齡越大,越是要找精神寄托。
明珠這個乾閨女,到時候就會成為那個類似於親閨女一樣的存在。
所以方言並不反對這件事兒。
怎麼看都是三贏的局麵。
隻有大姐感覺這情況有些突兀,所以沒有貿然答應。
這個話題結束後不久,大姐夫也從外邊回來了。
今天回來居然還拿了一麵錦旗。
一看原來是因為大姐夫昨天見義勇為的舉動,培訓班為了表揚這種行為特意做的。
現在這麼看,大姐夫等到十一月初培訓結束,估計是直接留市局了,沒辦法其他人都沒這事兒加持啊。
再加上大姐夫的技術現在也是排在班級前麵,所以其他人分配到各區,大姐夫這個最優秀的,應該是留在市局。
這樣也好,市局隔這裡並不是太遠,每天上班也要不了多久時間。
而且還能夠分到房子。
這都是一個好的開始。
遠遠超出了他們剛回來那會兒,就隻是想要個工作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