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大姐夫舉著自己的手,說去不了的。
方言表示沒事兒,到時候弄個塑料口袋紮緊就行。
這下明晚的泡澡活動,就算是定下來了。
這年頭單位裡還發澡票,就比如方言他們同仁堂,一個月發兩張。
協和稍微多一些,一個月發六張。
70年代京城公共澡堂收費標準,普通池塘澡,一般收費2毛6。
而盆堂因為在單獨小房間內用搪瓷浴缸泡澡,一次僅供一人到兩人使用,所以價格相對較高,一張票一人5毛5左右。
此外洗完澡後,澡堂中還有搓澡修腳的服務,一項一般是1毛3。
有這種單位澡堂福利的人,去澡堂的次數相對較多,沒有這種福利的人,一般都不怎麼去澡堂。
一方麵是當時家庭洗澡條件有限,若想去澡堂洗澡需要一定經濟基礎,對於一些收入較低的家庭來說,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另一方麵天氣降溫後,有些澡堂保溫條件差,洗澡容易感冒,所以秋冬季一些澡堂生意會下降,有些人可能整個冬季都不會去一次,甚至有的人從入秋到第二年端午期間都不洗澡。
聊完了洗澡的事兒,一家人也沒去複習了,難得聚在一起看起了電視。
當晚電視裡播放著電影《春苗》。
這影片是講的赤腳醫生的故事。
1968年9月,當時華夏最具有影響力的《紅旗》雜誌,發布了一篇名為《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的方向》的文章。
隨後被《人民日報》刊載。
赤腳醫生的名稱開始走向全國。
治療醫生是農村合作醫療製度的產物,是農村社員對半農半醫的衛生員的親切稱呼。
他們一般是未經正式醫療訓練,仍持農業戶口,半農半醫的農村醫療人員。
主要赤腳醫生來源有三部分,一部分是醫學世家,一部分是高中畢業且略懂醫術病理的當地人,另外一部分就是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
影片對赤腳醫生這一職業做出了詳細描寫,完美表現了為人民服務的品質,兩腳泥巴,一身粗布衣裳,卻有著最純真最熱切為人民服務之心,滿足了當時農村大多數群眾的初級醫護需要。
方言還記得前世調查報告裡說,在1977年全國有85%的生產大隊實行了合作醫療,赤腳醫生數量一度達到150多萬名。
一直到1985年,一篇《不再使用赤腳醫生,鞏固發展鄉村醫生隊伍》一文登報,赤腳醫生逐漸消失。
2004年實行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必須經過相應注冊及培訓考試後,才能以正式名義執照開業。
赤腳醫生的曆史由此結束。
今年大學裡,應該就會見到一批考入大學,且很有本事的赤腳醫生。
這些大多數都是醫學世家出生,從小就跟著家裡人行醫,醫療經驗相當豐富。
該說不說,這電影拍的還真是不錯。
看完了電影之後,趙正義小朋友學醫的熱情好像又增加了幾分。
時間轉眼到了第二天。
一大清早起床,方言就感覺溫度又下降了。
打開門來到院子裡鍛煉的時候,方言發現自己家養的那隻貓,被凍得蜷成一團,和兩隻小狗子擠在一起,看來昨天晚上溫度很低,隻有小狗子那厚厚的毛發抗住了。
小狸花不得不去擠著取暖。
方言見狀,趕緊給他們挪窩,把它們弄到了廚房旁邊的雜物房裡。
這裡麵堆的都是一些家裡的雜物,在裡麵倒是比屋簷下暖和多了。
要知道這會兒還是秋天,還沒入冬呢。
今天是十一月份第一天,農曆九月二十。
立冬要到農曆九月二十六。
算起來還有一周時間。
方言弄好這邊的事兒後,就開始在院子裡練起功來,站了一會兒三體式過後,老娘就開門從西廂房出來了,跟著她一起的還有趙正義。
沒有二話,小家夥立馬來到師父身邊,開始了三體式練習。
事實證明昨天晚上的加練還是很有效果的,今天這三體式終於是對味兒了。
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的外三合,算是初步達成。
方言接著就開始對小家夥講起了體內講求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內三合來。
就在方言剛講完要點的時候,大姐夫趙援朝就從前院走了進來。
一進院子他就對著方言招呼道:
“兄弟,你過來瞧瞧,你姐說她好像發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