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他跟上來:
“小師叔我送您出去吧。”
方言擺擺手說:
“不用,你忙你的就行了。”
這時候鄧南星跟了上來,對著方言說:
“我也跟你一塊兒過去。”
方言對著他說:
“你不回去同仁堂,跟著我跑什麼?”
鄧南星搖搖頭說道:
“回去也無聊啊,距離下班時間還有很久呢,我先跟著你去玩玩。”
方言對著他詢問道:
“你不是應該好好複習準備高考嗎?”
鄧南星笑著回應道:
“嘿,你這就不知道了吧,我是晚上學習,晚上的時候我們那邊的公社,會組織附近要高考的人,集體參加複習班集中學習。”
“晚上的時候我自然會加倍努力,認真讀書。”
方言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模式,問道:
“你說的是……夜校?”
鄧南星搖搖頭:
“不是夜校,就是公社的集體複習班。”
說罷他解釋道:
“大家會互相監督,互相討論交流學習心得,分享知識和複習經驗,互相鼓勵支持,共同進步,當然時不時還有一些老師會過來根據情況給予指導和建議幫助我們排學習計劃解答學習中的難題,還會給我們講一些複習資料和學習方法。”
“那附近不管是回城的知青,還是單位裡上班的年輕人,都會在晚上彙聚一堂。”
“大家互相交流後,能夠更好的掌握知識點,增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方言恍然,感覺這種模式可不多見。
這公社的領導有點遠見啊。
方言對著他說道:
“那你們這公社整挺好啊!”
“那當然了。”鄧南星有些得意。
方言好奇的問道:
“你們那什麼公社啊?”
鄧南星撓撓頭:
“哎呀,也不叫公社,以前叫習慣了,現在就叫安化樓。”
方言聽到這,立馬就想了起來,問道:
“你說的是崇文區的安化樓?”
“沒錯。”鄧南星點點頭。
方言說呢,如果是安化樓那就說的通了。
鄧南星說的這個安化樓,其實就是目前京城裡,最有名的三座人民公社樓。
另外兩棟是西城區的福綏境大樓,東城區的北官廳大樓。
而崇文區有些人感覺可能會有些陌生。
但他目前是京城4個中心城區之一,坐落在天安門廣場東南側。
之所以陌生,是因為後世在2010年7月,崇文區正式撤銷與東城區合並了。
安化樓是因為拆遷了安化寺,在上麵修建出來而得名。
它在1960年5月竣工入駐,目前是京城最著名的樓盤之一,也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酒店式公寓,擁有京城最早的社區會所。
安化樓的主體有9層,附屬樓有8層,建築麵積近2萬平方米,是當時屬於相當大規模的建築物,大樓竣工時轟動一時,那個時候幾乎沒人不知道這公社大樓的。
另外,安化樓也是京城曆史上第一座安裝了電梯的居民樓,在大樓中心的電梯間有兩部電梯。
規格如此之高,那麼入住也是有條件的。
入住安化樓不僅要身份還要有足夠高的收入,1962年入住大樓的居民大部分的家庭月收入都在200元以上。
分給他們的兩居室,當時的房租是十幾元,相當於BJ市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也因此這地方被稱為“高乾樓”。
裡麵的各種福利,還有社區服務放在後世來看,都是相當驚人的。
就比如這裡有個公共食堂,每周六晚上都會挨家挨戶詢問,第二天是否訂餐……
其他地方根本不可能有。
而沒想到高考前,他們還專門弄了個集體學習班,要不說是高乾樓呢,這社區領導前瞻性確實夠強的。
PS:更完這章,還欠大家20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請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