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方言說完後,院長立馬接過話茬說道:
“他們接下來肯定會到處打聽咱們治病的藥方,說不定還會通過收買一些人,來達到他們的目的。”
“我看我們可以象征性的給他們透露一些消息,讓他們奔著我們給的方向去做研究,反正他們也研究不出什麼東西來。”
“還可以借著借這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出錢,幫我們驗證中西醫結合這件事。”
說罷他看向一旁的衛生部和外交部領導。
兩個部門的人想了想,最終點點頭。
於是計劃就這麼定了下來。
隨後,當天《人民日報》國際版,和《光明日報》的國際新板塊,刊登了今天亨利.海姆利希他們訪問協和的新聞。
上麵描述了兩位專家和中方醫生在友好親切的氛圍之下,交流了關於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病的治療手段。
兩位專家在中醫這邊獲得了很多的啟發。
並承認華夏傳承千年的古老醫術,在這方麵確實比西醫要先進。
報道的照片還專門挑選了亨利.海姆利希彎著腰和方言握手的招牌,看起來就特彆的謙卑。
其實那是被方言捏痛了,忍不住做的動作。
當然了,新聞學的精髓就是這個,我管你是不是被捏的,反正照片當時拍下來是這樣的,至於其他人要怎麼理解,那就是他們的事兒了。
新聞學就是這樣的……
另外在新聞裡麵華夏醫學前沿俱樂部,也第一次出現在了眾人視野中。
這個民間醫生組織,第一次登場,並沒有引起太大重視。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又過了三天時間。
今天《禦修醫方類聚》的全部校驗工作完成,裡麵所涉及到的33本失傳資料全部整理完畢,另外涉及外界保存需要修複補全的殘卷書籍,也在本書裡找到了對應的記載。
除了那失傳的11冊,還有朝鮮自己那本朝鮮中醫《禦醫撮要》,其他書籍全部梳理工作完成。
接下來校驗室的大部分人調回原崗位,隻留下少部分人研究那本朝鮮醫書。
《禦醫撮要》由朝鮮李朝醫官俞孝通、盧重禮等奉敕編撰,成書於1445年,是一部綜合性醫學著作。
裡麵對中醫基礎理論,如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等學說進行了解釋。
它是以朝鮮醫學家的視角來解讀的。
這本書結合了朝鮮半島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以及當地人的體質特征,分析這些因素對臟腑器官功能的影響,和可能引發的病症。
收入記載了朝鮮半島本土藥物,非常有地域用藥特色。
屬於是很有研究價值的一本書,但是對中醫發展並沒有太大的貢獻,相較於華夏的中醫書,他們這本書顯得很小家子氣。
當然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人家就是寫給自己國家人看的。
而華夏地域遼闊,古代的醫學家們寫的書,當然也更加符合國情。
因為今天華夏中醫研究院這邊的《禦修醫方類聚》工作完成,所以領導組織校驗室眾人吃散夥飯。
方言作為校驗室的核心人物是必須在場的。
上次接待美國醫生的事兒,已經過去了三天,現在大部分人都知道這事兒了,方言他們的華夏醫學前沿俱樂部,也都被研究院這邊的人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