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將寫好的條子遞給了患者。
患者看了後滿意的對著方言感謝道:
“方大夫有你這條子,我就不用被抓去精神病院了。”
這時候患者對治病藥方需求感,都不如這張條子高。
他感覺藥今天吃明天吃都一樣,但是這條子如果不早點拿到的話,說不定今天下午他就會被強製送去精神病院。
方言擺擺手說道:
“沒事兒,你回去趕緊撿藥喝。”
結果患者說道:
“我得先先拿著單子去街道辦,要不然他們真叫精神病院的人來抓我了,謝謝方大夫,我走了!”
說完還對著方言鞠了一躬。
等到患者離開後,楊景翔嘀嘀咕咕說道:
“邏輯挺清晰,看起來挺正常的,很難想象他發病的樣子。”
精神類疾病的患者其實不常能遇到,這方麵他們三人都沒經驗,而方言剛才明顯就是有這類經驗的樣子。
開起方子來行雲流水的。
就像是已經治療過好多個這類似的病患。
“下一個。”方言對著後麵的患者招呼道。
這時候一對年輕夫妻走了上來,他們手裡還抱著一個小嬰兒。
聽到方言的喊聲後,當即就應到,趕忙快步的走了上來。
“來了來了!方大夫,麻煩您給瞧瞧這孩子。”
說著兩口子已經將懷裡抱著孩子遞到了方言診台前。
方言一怔,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這麼小的患者。
看起來才幾個月的大小。
方言對著他們指了指椅子說道:
“坐著自己抱著說症狀就行了。”
聽到方言的話年輕夫妻裡的妻子重新坐下,將繈褓中的孩子抱在手裡,對著方言說起了情況。
“這孩子已經出生三個月了,當時是在單位的衛生所裡出生的,出生後全身皮膚眼睛發黃,尿出來的尿像是濃茶一樣,我們單位的衛生所說治不了,讓我們去西醫院裡住院。”
“去醫院兒科住院治療了一個多月,又是輸液又是喂藥,但是沒有好轉,後來隻好出院,出院後又找過其他的中醫西醫治療過,還找了一些偏方都沒有明顯的療效。”
“今天這邊聽說全是專家坐診,我們就過來試試運氣了。”
方言點了點頭,然後從診台後麵站了起來。
他繞過診台來到患兒的身邊,開始觀察繈褓裡患兒的情況。
“他兒科也會啊?”楊景翔壓低聲,對著身邊的兩位問道。
張延昌搖搖頭,回應道:
“不知道。”
蕭承誌則是懶得回答,直接走了過去。
楊景翔看著蕭承誌的背影,撇了撇嘴,然後對著張延昌說道:
“去瞧瞧。”
中醫兒科的難度本來就很大。
幾個月大的嬰兒和幾歲大的孩子在兒科治療難度上,就更是有很大區彆了。
幾個月大的嬰兒,各種器官係統發育尚不完善,更加考驗兒科醫生的實力。
有些藥幾歲大的孩子吃了沒問題,到了嬰兒這邊一吃可能就要命。
而且幾歲大的孩子已經能夠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症狀和感受了,雖然存在表述不準或者不完整的情況,但是相對於嬰兒完全不會說,那可要好多了。
所以接下來考驗的不光是方言的辯證能力,還要考驗他的開藥的能力。
這時候方言已經觀察起患兒來,這個孩子形體消瘦,精神萎靡,皮膚發黃粗糙,表情有些呆滯,眼白呈現一種很罕見的黃綠色。
並且嘴角有那種白沫隨著呼吸在往外冒,方言將手伸入繈褓中,摸了摸小孩子的肚子,發現腹脹如鼓,觸摸的時候像是皮球一樣。
接著方言又觀察了一下孩子的口腔,口腔內有馬牙。
馬牙是一種在新生兒口腔內常見的生理現象,是指在新生兒牙齦邊緣或上顎上,有時會出現一些黃白色的小顆粒,很像剛長出來的牙齒,俗稱“馬牙”或“板牙”,西醫裡叫做上皮珠。
這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口腔黏膜上皮細胞在牙板上不斷增殖、角化,形成牙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