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寶的幫助下,伏羲成功布下混元河洛大陣,並使其勾連地脈,能在不依靠外力的情況下運轉。
他並未一口氣將洪荒多餘的水元之力送入歸墟之中,而是利用大陣,一點點的疏導水元之力。
要不然,水元之力一旦流逝過多,洪荒世界可能會爆發大旱。
這不是他想看到的。
此外,那個應劫之人,還需要梳理九州的水脈,他總要留些事情,讓應劫之人能夠功德圓滿。
水元之力不斷的湧入歸墟,而隨著“混元河洛大陣”自行運轉,天道當即降下璀璨無比的功德金雲。
雖然天道想要打壓人道,但也要遵循基本的邏輯,伏羲、多寶等大神通者做出對洪荒世界有益之事,天道自然會降下功德嘉獎。
這件事由伏羲主導,他獲得的功德最多,足有一半,其次是多寶,他鎮壓凶獸的時候出了大力,獲得的功德,差不多有總量的兩成。
剩下的三成,則是由白澤、商羊、燭龍、軒轅等人平分。
白澤不由喜極而泣。
自巫妖大戰之後,妖族不要說獲得功德,修行之時,不被天雷劈死,就已經是上天眷顧了!
這份功德,也不算多,但對白澤來說,卻是意義非凡。
代表著妖族的新生!
至於伏羲,倒是沒有立地成聖,人道之力雖然眷顧他,但那也要洪荒眾生主動感念他的恩德。
此外,“混元河洛大陣”剛剛立起來,洪荒水元大道還沒有恢複正常,還需要時間發酵一會兒。
而經過一番溝通交流,龍族、妖族那邊,都答應主動替伏羲宣揚,幫伏羲彙聚更多的氣運之力。
玄門三教這邊,還有天庭那邊,也是大力宣揚,伏羲若能成聖,對他們也是有著諸多的好處。
人族自不必多說。
自家天皇,本就時常祭拜,自然會全力助其成聖。
至於巫族、還有鳳族那邊,雖然因為地道和楊眉大仙的影響,並沒有主動宣揚伏羲的功績,但冥冥之中,卻也是欠下了伏羲的因果。
雖然彙聚的氣運,不如人族、龍族、妖族、天庭和玄門三教,但總歸能對伏羲證道起到一絲助力。
伏羲其實也想在成就人道聖人之時,同時證道混元大羅金仙,但他對太易大道的領悟還差一些火候。
沒辦法!
太易大道,作為先天五太之首,太過玄奧,太過玄妙,洪荒之中,除了玄清和那幾位聖人,就隻有伏羲參悟過,根本找不到人論道。
甚至,諸聖在太易大道上的造詣,也不如伏羲,他想以太易之道證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能依靠的自己。
當然,伏羲也不是沒想過觸類旁通,以其他大道,來驗證逆推太易大道,女媧的太素大道,太清的太極大道,都是他參考的對象。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太素大道和太極大道,同樣作為先天五太之一,生於太無之先,也能讓他驗證一番自己的大道。
但太易大道和太素大道之間,還有太初大道和太始大道,他想要逆推,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伏羲就一邊參悟大道,一邊彙聚無量氣運,人道更是直接賜下一頂華蓋。
這華蓋,乃是人道之力凝聚而成,和天道的“鴻蒙紫氣”一般,能讓修行者的元神與人道緊密相連。
天道紫氣,地道金輪,人道華蓋,就是天地人三道的象征,是其本源凝聚出來的對應聖人烙印。
可助修行者參悟天地大道。
同一時間,大禹應劫而生,梳理水脈,治理洪澇,亦是彙聚無量氣運,被推舉為新的人族共主。
他治洪水,定九州,分諸侯,重整山河地脈,又與塗山狐族聯姻,將人族氣運推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當然,在他成為人皇的過程中,雲中子也出了不少力,幫其煉製了諸如“定海神針”、“九州鼎”、“開山斧”等作用不同的強大靈寶。
“定海神針”測探江河湖海水位,“九州鼎”鎮壓九州地脈,“開山斧”則是被他用來疏導水脈。
伴隨著大禹成就人皇之位,人族氣運抵達巔峰,獲得人道青睞的伏羲,也終於感受到了證道之機。
八景宮中,太清老子亦是有所感應,心念一動,刻有“崆峒”二字的大印就朝著伏羲的所在飛去。
這是當建立人教之時,心有所感,從首陽山地脈中飛出的。
他心念微動,聲如洪雷,向洪荒眾生宣告道:“自即日起,天皇伏羲,為人教第二代教主!”
轟隆!
天道震動,地道轟鳴,人道升騰而起,無儘功德氣運加身的伏羲,終於是成功證道人道聖人。
洪荒眾生皆是不由一驚。
但比起伏羲證道,他們更震驚的,還是太清老子舍棄人教教主之位,並將其傳給了天皇伏羲。
元始天尊也是十分不解。
道統是對自身大道的印證,是自身大道的延續,放棄自身的道統,就相當於是否認自己的大道。
在這種情況下,要麼是道心受損,要麼是破而後立。
他也不知道,為何太清老子不與他和通天教主商量,就直接做出了這種足以改變洪荒格局的大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