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火懷遠已死,如今西夏軍的副帥,名叫嵬名令常。
嵬名令常也是一名老將,官居太傅一職,在軍中有著崇高的威望。
他附和道:“蒙古人以為,兩個月來,咱們龜縮在克夷門內,堅守不出,就是黔驢技窮,怕了他們,實在是太小瞧了天下英雄。除了神臂弓、瘊子甲以及潑喜軍外,咱們還有另外一個撒手鐧!”
“什麼撒手鐧?”
“大家還記得這個嗎?”
說話間,他伸出手來,將一個拳頭大小的物事呈現在眾人的麵前。
“火蒺藜?!”有人驚呼出聲。
早在一百年前,就有大量的火器出現在東方戰場上了。比如步槍的鼻祖“突火槍”,比如“震天雷”,比如火球、引火球、霹靂火球、煙球、毒藥煙球、鐵嘴火鷂、竹火鷂、火蒺藜……等等。
隻是這些火器,大都是燃燒和製造毒煙,並不是由爆炸直接產生殺傷,威力並不算突出。
這些火器中,威力最大的就是一種叫火蒺藜的武器。
有人說這種火器,是西夏人發明的,後來傳入了宋朝,又傳入了金朝。有人說,火蒺藜是宋人發明的,西夏從戰爭中,學到了火蒺藜的製作方法。
不管怎麼說吧,西夏人是掌握著完整的火蒺藜的製作方法的。
火蒺藜的整體為圓球狀,外殼為瓷胎,通體施以綠釉。粗略看上去,就好像一枚布滿逆刺的海膽。
它的中間是空的,裡麵裝滿了火藥和用於增加殺傷力的小鐵塊。上部頂端有一小孔,用來放置引火線。
火蒺藜被引燃之後,既能產生強烈的聲光效果震懾敵人,又能用裡麵的小鐵塊以及碎裂的瓷片攻擊敵人,有著較強的殺傷力。爆炸後,散落在地上的突刺狀物體,還可以用於阻擋敵人騎兵。
說穿了,這就是一種最為原始的手榴彈。
隻是以這個時代的生產力水平,火蒺藜造價昂貴,西夏人隻是少量裝備罷了。
如今,西夏麵臨亡國之危,不惜血本,造了兩萬枚鐵蒺藜,運到了前線。
“太好了!咱們兩個月來忍氣吞聲,蒙古人必無防備。這回可要打他們個出其不意!”
“蒺藜爆炸的火光,引發的大火,足以讓咱們在黑夜裡看清一切!”
“哈哈,草原蠻子再勇猛,何曾看見過火器的威力?他們恐怕會以為是神兵天降吧?”
“尤其是晚上,嚇也能把他們嚇死!”
“今晚,我軍必勝!”
……
西夏諸將終於看到了勝利的希望,紛紛鼓噪起來。
夜半二更,克夷門的城門悄然開啟。
兩萬西夏最精銳的士卒,口中銜枚,馬蹄裹布,悄無聲息地潛出城去。
遠處蒙古大營中,篝火稀疏,火光微弱,營地一片沉寂,仿佛全軍都已陷入沉睡。
“將士們,隨我殺敵!”李承禎低聲下令,聲音中透著壓抑已久的怒火。
西夏精銳如同餓虎撲食,朝著篝火的方向疾馳而去。
“放!
隨著李承禎一聲令下,數百個火蒺藜劃破夜空,像流星雨一般落入蒙古大營。刹那間,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徹雲霄,火光衝天而起,一個個蒙古人的帳篷被炸得四分五裂!
“殺光草原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