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判戶部事、上柱國、博
陵縣開國伯崔胤檢校尚書左仆射,兼廣州刺史、禦史大夫,充清海軍節度、嶺南
東道觀察處置等使。丙午,製以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左丞、知製誥、嘉興縣開國
子、食邑五百戶陸扆為戶部侍郎、同平章事。八月己酉朔。甲寅,新除鎮東軍節
度使錢鏐權領浙江東道軍州事。戊午,製以戶部侍郎、平章事陸扆為中書侍郎,
兼判戶部事。
九月己卯朔,汴州朱全忠、河南尹張全義與關東諸侯俱上表,言秦中有災,
請車駕遷都洛陽。全忠、全義言臣已表率諸藩,繕治洛陽宮室。優詔答之。乙未,
製新除清海軍節度使崔胤複知政事。胤之出鎮,朱全忠再表請論奏,言胤不宜去
相位,故有是命。丁酉,製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士、判戶部事陸扆責授硤州刺
史,崔胤怒扆代己,誣奏扆黨庇茂貞故也。丙午,製以鎮國軍節度使韓建檢校太
尉,兼中書令,充修複宮闕、京畿製置、催促諸道綱運等使。以京兆尹孫偓為兵
部侍郎、同平章事。十月戊申朔,以中書舍人、權知禮部貢舉薛昭緯為禮部侍郎。
壬子,製以兵部侍郎、平章事孫偓為中書侍郎,充鳳翔行營招討使。甲寅,偓於
驛舍會諸將,以議進軍。戊午,李茂貞上表章請罪,願改事君之禮,繼修職貢,
仍獻錢十五萬,助修京闕。韓建左右之,師遂不行。
十一月丁醜朔,以韓建兼領京兆尹、京城把截使。十二月丁未,李克用縱兵
俘剽魏博諸郡邑。以前翰林學士承旨、尚書左丞、知製誥趙光遠為禦史中丞。太
常禮院奏權立行廟,以備告饗,從之。
四年春正月丁醜朔,車駕在華州行宮,受群臣朝賀。癸未,汴將龐師古陷鄆
州,節度使朱瑄與妻榮氏潰圍,瑄至中都,為野人所殺,榮氏俘於汴軍。朱全忠
署龐師古為鄆州兵馬留後。宰相孫偓罷知政事,守兵部尚書。
二月丙午朔。戊申,汴將葛從周攻兗州,陷之,節度使朱瑾奔楊行密,其將
康懷貞降從周,朱全忠署從周為兗州兵馬留後。自是鄆、齊、曹、棣、兗、沂、
密、徐、宿、陳、許、鄭、滑、濮等州皆沒於全忠,唯王師範守青州,亦納款於
汴。己未,製朝議大夫、守右散騎常侍、上柱國、滎陽縣男鄭綮為禮部侍郎、同
平章事。癸醜,責授硤州刺史陸扆為工部尚書。甲寅,華州防城將花重武告睦王
已下八王欲謀殺韓建,移車駕幸河中。帝聞之駭然,召韓建諭之,建辭疾不敢行。
帝即令通王已下詣建治所自陳。建奏曰:“今日未時,睦王、濟王、韶王、通王、
彭王、韓王、儀王、陳王等八人到臣治所,不測事由。臣酌量事體,不合與諸王
相見,兼恐久在臣所,於事非宜。況睦王等與臣中外事殊,尊卑禮隔,至於事柄,
未有相侵,忽然及門,意不可測。”又引晉室八王撓亂天下事,“請依舊製,令
諸王在十六宅,不合典兵。其殿後捧日、扈蹕等軍人,皆坊市無賴之徒,不堪侍
衛,伏乞放散,以寧眾心。”昭宗不得已,皆從之。是日,囚八王於彆第,殿後
侍衛四軍二萬餘人皆放散,殺捧日都頭李筠於大雲橋下,自是天子之衛士儘矣。
丙辰,韓建上表,請封拜皇太子、親王,以為維城之計。己未,製德王裕宜冊為
皇太子。辛酉,製第八男秘可封景王,第九男祚可封輝王,第十男祺可封祁王,
第十一男禛可封雅王,第十二男祥可封瓊王。
三月丙子朔。戊寅,製韓建進封昌黎郡王,改賜“資忠靖國功臣”。以光祿
大夫、兵部尚書、上柱國、河間郡開國侯、食邑二千戶張浚為尚書左仆射,依前
充租庸使。四月丙午朔,就加福建節度使王潮檢校尚書右仆射。韓建獻封事十條,
其三,太子、諸王請置師傅教導。乃以太子賓客王牘為諸王侍讀。宰相鄭綮以病
乞骸,乃罷知政事。
五月乙亥朔,以國子博士朱樸為右諫議大夫、同平章事。七月甲戌,帝與學
士、親王登齊雲樓,西望長安,令樂工唱禦製《菩薩蠻》詞,奏畢,皆泣下沾襟,
覃王已下並有屬和。
八月甲辰朔,以工部尚書陸扆為兵部尚書。韓建與邠、岐三鎮素有無君之跡,
及李克用誅行瑜,心常切齒。去歲車駕將幸河東,乃令延王戒丕使太原,見克用,
陳省方之意。是月,延王自太原還。韓建奏曰:“自陛下即位已來,與近輔交惡,
皆因諸王典兵,凶徒樂禍,遂致輿駕不安。比者臣奏罷兵權,實慮有不測之變。
今聞延王、覃王尚苞陰計,願陛下宸斷不疑,製於未亂,即社稷之福也。”上曰:
“豈至是耶!”居數日,以上無報,乃與知樞密劉季述矯製發兵,圍十六宅。諸
王懼,披發沿垣而呼曰:“官家救兒命!或登屋沿樹。是日,通王、覃王已下十
一王並其侍者,皆為建兵所擁,至石堤穀,無長少皆殺之,而建以謀逆聞。尋殺
太子詹事馬道殷、將作監許岩士,貶平章事朱樸,皆上所寵昵者。
九月癸酉朔,以禦史中丞狄歸昌為尚書右丞。以刑部侍郎楊涉為吏部侍郎。
製以鎮海軍節度使錢鏐為鎮海軍節度、漸江東西道觀察處置等使、杭州越州刺史、
上柱國、吳王。
冬十月癸卯朔,以華州節度使韓建兼同州刺史、匡國軍節度使。朱全忠遣其
將權徐州兵馬留後龐師古、兗州留後葛從周率兗、鄆、曹、濮、徐、宿、滑等兵
士七萬渡淮討楊行密。製以太中大夫、前禦史中丞裴贄為禮部尚書、知貢舉。幽
州節度使劉仁恭大敗沙陀於安塞,李克用單騎僅免。
十一月壬申朔。癸酉,淮南大將朱瑾潛出舟師襲汴軍於清口,龐師古舉軍皆
沒,師古被執。進葛從周自霍丘渡淮,至濠州,聞師古敗,乃退軍,信宿至渒
河,方渡而朱瑾至。是日殺傷溺死殆儘,還者不滿千人,唯牛存節一軍先渡獲免。
比至潁州,大雪寒凍,死者十五六。自古喪師之甚,無如此也。由是行密據有江、
淮之間。以檢校司空、權知兗州兵馬事葛從周為兗州刺史,充泰寧軍節度使;以
潁州刺史王敬蕘檢校尚書左仆射、兼徐州刺史,充武寧軍節度使:從全忠奏也。
光化元年春正月辛未朔,車駕在華州。以兵部侍郎崔遠為戶部侍郎、同平章
事。諸道貢修宮闕錢,命京兆尹韓建入京城計度。朱全忠遣判官韋震奏事,求兼
領鄆州。時全忠軍敗之後,欲自大其權,以扼鄰藩之變。幽州節度使劉仁恭恃安
塞之捷,欲吞噬河朔,是月遣其子守文將兵襲滄州,節度使盧彥威棄城而循,守
文遂據之,自稱留後。四月庚子,製淑妃何氏宜冊為皇後。上幸陟屺寺,宴從官
於韓建所獻禦莊。
五月己巳朔,以立後大赦。汴將葛從周率眾攻李克用邢、洺、磁等州,陷之。
全忠署從周為三州兵馬留後。
六月己亥,帝幸西溪觀競渡。天下藩牧、文武百僚上表,請車駕還京。七月,
汴將氏叔琮陷趙匡凝之隨、唐、鄧等州。敕升華州為興德府,剌史為尹,左右司
馬為少尹,鄭縣為次赤,官員資望一同五府。封華嶽廟為佑順侯。
八月戊戌朔。己未,車駕自華還京師。甲子,禦端門,大赦,改元光化。
九月戊辰朔,以禦史中丞狄歸昌為尚書左丞。製以鎮國、匡國等軍節度使韓
建守太傅、中書令、興德尹,封潁川郡王,賜鐵券,並禦寫“忠貞”以遺之。建
累上表辭王爵,乃改封許國公。魏博節度使羅弘信進封臨清郡王。是月,弘信卒,
贈太師,諡曰莊肅。衙軍立其子副大使紹威知兵馬事,尋賜之節鉞。十月丁酉朔,
河南尹張全義就加侍中。汴將朱友恭自江西行營還,過安州,殺刺史武渝,遣部
將守之。汴將張存敬以兵襲蔡州,刺史崔洪納款,請以弟賢質於汴,許之。十二
月丙寅,李克用將潞州節度使薛誌勤死,澤州刺史李罕之乘其無帥,襲潞取之,
遣其子顥乞降於汴,全忠表罕之為節度使。
二年春正月乙未朔。丁未,以兵部尚書陸扆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
二月,蔡州刺史崔洪為衙兵所迫,同竄淮南。時洪以弟賢質於汴,汴人遣賢
還蔡,征兵三千出征。蔡兵亂,殺賢,遂擁洪度淮。朱全忠令其子友裕守蔡州。
幽州節度使劉仁恭驅燕軍十萬,將兼趙、魏。是月陷貝州,人無少長皆屠之,投
屍清水,為之不流。遂進攻魏州。羅紹威求救於汴。
三月,朱全忠遣大將張存敬率師援之,屯於內黃。葛從周自邢、洺率勁騎八
百入魏州。燕將劉守文、單可及聞汴軍在內黃,引軍往擊之。存敬設伏內黃東,
大敗燕軍,俘斬三萬,生擒單可及。劉守文以餘眾還魏州,為存敬、從周所乘,
燕軍複敗,仁恭父子僅免。汴、魏合兵躡之,趙人複邀之東境,自魏至滄五百裡
間,僵屍相枕。是春,有白氣竟天如練,自西南徹東北,而旋有燕卒之敗。四月,
汴將氏叔琮由上黨進軍攻太原,出石會,為沙陀擒其前鋒將陳章,叔琮乃退去。
六月,製以昭義節度使、檢校太尉、兼太師、侍中、潞州大都督府長史、隴
西郡開國公、食邑三千戶李罕之為孟州刺史,充河陽三城節度、孟懷觀察等使;
以檢校司徒、孟州刺史、河陽節度使丁會為澤、潞等節度使:從全忠奏也。丁醜,
李罕之至懷州,卒於傳舍。陝州軍亂,殺其帥王珙,立都將軍李璠為留後。丁亥,
製以前太常卿劉崇望為吏部尚書,兵部侍郎裴樞為吏部侍郎,戶部侍郎薛昭緯為
兵部侍郎。七月,青州守海州將牛從毅擁郡人投淮南,行密遂有海州。
十一月,陝州衙將朱簡殺李璠,自稱留後,降汴,全忠表簡為帥守。
三年春正月庚子朔,以禮部尚書裴贄為刑部尚書。癸卯,朱全忠奏:“本貫
宋州碭山縣,蒙恩升為輝州,其地卑濕,難葺廬舍,請移輝州治所於單父縣。”
從之,仍賜號為崇德軍。四月戊午,汴、魏合軍攻滄州,以報入郛之役,葛從周
連陷滄德郡邑,王鎔遣使和解於全忠,令劉仁恭修好,汴、魏班師。辛未,皇後、
太子謁九廟。
六月丁巳,朱全忠表陝州兵馬留後朱簡鄉裡同宗,改名友謙,乞真授節鉞。
從之。戊辰,特進、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王摶貶崖州司戶,尋賜
死於藍田驛,樞密使宋道弼、景務修並死。為崔胤所誣,言三人中外相結也。七
月丁亥朔,兵部尚書劉崇望卒,贈司空。甲午,兵部郎中薛正表為右諫議大夫。
以許州刺史朱友恭檢校司徒,為潁州刺史;以左武衛將軍趙霖檢左仆射,為許州
刺史;宣武押衙劉知俊檢校右仆射,為鄭州刺史:從全忠奏也。戊申,製以武貞
軍節度、澧朗敘等州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徒、同平章事、朗州
刺史、上柱國、馮翊郡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戶雷滿檢校太保,封馮翊郡王,餘
如故。以武泰軍節度、黔中觀察處置等使、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左仆射、黔州刺
史、禦史大夫、上柱國趙崇封天水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庚戌,製昭義節度留
後、光祿大夫、檢校司空、上柱國孟遷為檢校司徒,兼潞州大都府長史,充昭義
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潞磁邢洺等州觀察處置使,仍封平昌縣男,食邑三百戶,
從李克用奏也。以金紫光祿大夫、守兵部尚書、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一
千五百戶孫儲守兵部尚書,兼京兆尹。乙卯,製忠烈衛聖鎮國功臣、劍南西川節
度副大使、知節度事、管內營田觀察處置統押近界諸蠻兼西山八國雲南安撫製置
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中書令、成都尹、上柱國、琅邪郡王、食邑三
千戶、實封一百戶王建可兼劍南東川、武信軍兩道都指揮製置等使,加食邑一千
戶,餘如故。時建攻下梓州顧彥暉,兼有東川洋、果、閬等州故也。又以忠義軍
節度、山南東道管內觀察處置三司水陸發運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中
書令、兼襄州刺史、上柱國、南平王、食邑三千戶趙匡凝可檢校太師、兼中書令,
加實封一百戶。
八月丙辰朔,朱全忠奏:“先割汝州隸許州,請卻還東都。河陽先管澤州,
今緣蕃戎占據,得失不常,請權割河南府王屋、清河、鞏三縣隸河陽。”從之。
癸亥,製忠貞平難功臣、河東節度、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太師、
兼中書令、北都留守、太原尹、上柱國、晉王、食邑九千戶、食實封七百戶李克
用加實封一百戶。丁卯,以朝請大夫、虞部郎中、知製誥、上柱國、賜紫金魚袋
顏蕘為中書舍人。己巳,製前歸義軍節度副使、權知兵馬留後、銀青光祿大夫、
檢校國子祭酒、監察禦史、上柱國張承奉為檢校左散騎常侍,兼沙州刺史、禦史
大夫,充歸義節度、瓜沙伊西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庚辰,太原大將李嗣昭
攻洺州、下之,執汴將朱紹宗。汴將葛從周率師赴之,嗣昭棄城而去。從周邀之
於青山口,晉軍大敗,從周乘勝攻鎮州。壬午,製荊南節度、忠萬歸夔涪峽等州
觀察處置水陸催運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中書令、江陵尹、上柱國、
上穀郡王、食邑三千戶成汭可檢校太師、中書令,餘如故。甲申,製扶危匡國致
理功臣、特進、行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監修國史、判度支、上
柱國、清河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崔胤可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魏國公,加食邑一
千戶,餘如故。
九月丙戌朔,朱全忠引三鎮之師攻鎮州,王鎔懼,遣判官周式、副大使王昭
祚、主事梁公儒子弟為質於汴,出犒師絹十五萬匹求盟,許之。張存敬遂自深、
冀進軍,攻瀛、莫,下郡邑二十,阻雨泥濘,不及幽州。遂西行陷祁州,大敗中
山將王處直軍於沙河北,進屯懷德驛。遂攻定州,節度使王郜奔太原,衙將王處
直斬孔目官梁汶,出縑二十萬乞盟,許之。全忠遂署王處直為義武軍留後。乙巳,
製扶危匡國致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守太保、兼門下侍郎、平章事,充太清宮
使、修奉太廟使、弘文館大學士、延資庫使、諸道鹽鐵轉運等使、上柱國、齊國
公、食邑五千戶、食實封一百戶徐彥若可檢校太尉、同平章事,充清海軍節度、
嶺南東道管內觀察處置供軍糧料等使。丙午,製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兼吏部尚
書、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判戶部事、博陵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崔遠罷
知政事,守本官。戊申,製左仆射、門下侍郎、平章事、監修國史、判度支崔胤
充太清宮使、修奉太廟使、弘文館大學士、延資庫使,依前判度支,兼充諸道鹽
鐵運等使。光祿大夫、中書侍郎,兼戶部尚書、同平章事、上柱國、吳郡開國公、
食邑一千五百戶陸扆為門下侍郎、戶部尚書、監修國史。以正議大夫、守刑部尚
書、上柱國、河東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賜紫金魚袋裴贄為中書侍郎,兼刑部
尚書、同平章事,充集賢殿大學士。以銀青光祿大夫、行尚書吏部侍郎、上柱國
裴樞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判戶部事。辛亥,以光祿大夫、尚書右仆射、租庸
使張浚罷租庸使,守本官。十月丙辰朔。辛酉,以前清海軍節度副使、朝散大夫、
檢校左散騎常侍、禦史大夫、上柱國王溥守左散騎常侍,充鹽鐵副使。癸未,製
以保義軍節度留後、銀青光祿大夫、檢校戶部尚書、兼禦史大夫、上柱國朱友謙
為金紫光祿大夫、檢校尚書右仆射,兼陝州大都督府長史、禦史大夫,充保義軍
節度、陝虢觀察處置等使。
十一月乙酉朔。庚寅,左右軍中尉劉季述、王仲先廢昭宗,幽於東內問安宮,
請皇太子裕監國。時昭宗委崔胤以執政,胤恃全忠之助,稍抑宦官。而帝自華還
宮後,頗以禽酒肆誌,喜怒不常,自宋道弼等得罪,黃門尤懼。至是,上獵苑中,
醉甚,是夜,手殺黃門、侍女數人。庚寅,日及辰巳,內門不開。劉季述詣中書
謂宰相崔胤曰:“宮中必有不測之事,人臣安得坐觀?我等內臣也,可以便宜從
事。”即以禁兵千人破關而入,問訊中人,具知其故。即出與宰臣謀曰:“主上
所為如此,非社稷之主也。廢昏立明,具有故事,國家大計,非逆亂也。”即召
百官署狀,崔胤等不獲已署之。季述、仲先與汴州進奏官程岩等十三人請對,對
訖,季述上殿待罪次。左右軍將士齊唱萬歲聲,遂突入宣化門,行至思政殿,便
行殺戮,徑至乞巧樓下。帝遽見兵士,驚墮床下,起而將去,季述、仲先掖而令
坐。何皇後遽出拜曰:“軍容長官護官家,勿至驚恐,有事取軍容商量。”季述
即出百官合同狀,曰:“陛下倦臨寶位,中外群情,願太子監國,請陛下頤養於
東宮。”帝曰:“吾昨與卿等歡飲,不覺太過,何至此耶!”皇後曰:“聖人依
他軍容語。”即於禦前取國寶付季述,即時帝與皇後共一輦,並常所侍從十餘內
人赴東宮。入後,季述手自扃鎖院門,日於窗中通食器。是日,迎皇太子監國,
矯宣昭宗命稱上皇。甲午,宣上皇製,太子登皇帝位,宰臣、百僚、方鎮加爵進
秩,又賜百僚銀一千五百兩、絹千匹、綿萬兩充救接,皆季述求媚於朝也。時朱
全忠在定州行營,崔胤與前左仆射張浚告難於全忠,請以兵問罪,全忠自行營還
大梁。十二月乙卯朔。癸未夜。護駕鹽州都將孫德昭、周承誨、董彥弼以兵攻劉
季述、王仲先,殺仲先,攜其首詣東宮門,呼曰:“逆賊王仲先已斬首訖,請陛
下出宮慰諭兵士。”宮人破鑰,帝與皇後方得出。
天複元年春正月甲申朔,昭宗反正,登長樂門樓,受朝賀。班未退,孫德昭
執劉季述至樓前,上方詰責,已為亂棒擊死,乃屍之於市。乙酉,製以孫德昭檢
校司空,充靜海軍節度使。丙戌,宰相崔胤進位司空。己醜,朱全忠械程岩,折
足檻送京師,戮之於市。製皇太子裕降為德王,改名祐。庚寅,製以孫德昭為安
南節度、檢校太保。以周承誨為邕州刺史、邕管節度經略使,以董彥弼為容州刺
史、容管節度等使,並檢校太保、同平章事。殺神策軍使李師虔、徐彥回。敕曰:
“朕臨禦已來,十有四載,常慕好生之德,固無樂殺之心。昨季述等幽辱朕躬,
迫脅太子。李師虔是逆賊親厚,選來東內主持,動息之間,俾其偵伺。每有須索,
皆不供承。要紙筆則恐作詔書,索錐刀則慮為利器,淩辱萬狀,出入搜羅。朕所
禦之衣,晝服夜濯,凝冽之際,寒苦難勝。嬪嬙公主,衾裯皆闕。緡錢則貫百不
入,繒帛則尺寸難求。六輩同其主張,五人權其威勢。若言狀罪,翰墨難窮,若
許生全,是為貸法,宜並處斬。”時朱全忠既服河朔三鎮,欲窺圖王室篡代之謀,
以李克用在太原,懼其角逐。是月,全忠令大將張存敬率兵三萬,由含山襲河中
王珂。晉州刺史張漢瑜、絳州刺史、陶建不意賊至,城守無備,皆以郡降。存敬
移兵圍河中,王珂求救於太原,克用不能救,乃嬰城謂存敬曰:“吾與汴王有舊,
俟王至即降。”二月甲寅朔。戊辰,朱全忠至河中,遂移王珂及兄璘、弟瓚舉室
徙於汴,以張存敬守河中。是月,製以全忠檢校太師、守中書令,進封梁王。
三月癸未朔,全忠引軍歸汴,奏:“河中節度使歲貢課鹽三千車,臣今代領
池場,請加二千車,歲貢五千車。候五池完葺,則依平時供訂額。”從之。四月
癸醜朔,汴軍大舉攻太原,氏叔琮以兵三萬由天井關進攻澤潞,節度使孟遷以上
黨降。叔琮長驅出圍柏,營於洞渦驛。葛從周率趙、魏、中山之兵由土門入,陷
承天軍,與叔琮會。時屬大雨,芻糧不給,汴將保眾而還。甲戌,天子有事於宗
廟。是日,禦長樂門,大赦天下,改元天複。李茂貞自鎮來朝,賜宴於壽春殿,
進錢數萬緡。時中尉韓全誨及北司與茂貞相善,宰相崔胤與朱全忠相善,四人各
為表裡。全忠欲遷都洛陽,茂貞欲迎駕鳳翔,各有挾天子令諸侯之意。
五月壬午朔。庚子,製門下侍郎、戶部尚書、平章事陸扆加兵部尚書,進階
特進。壬寅,製以朱全忠兼河中尹、河中節度、晉絳慈隰觀察處置、安邑解縣兩
池榷鹽製置等使。閏六月辛巳朔,製以河陽節度丁會依前檢校司徒,兼潞州大都
督府長史、昭義節度等使,代孟遷;以遷檢校司徒,為河陽節度。全忠奏也。仍
請於昭義節度官階內落下邢、洺、磁三州,卻以澤州為屬郡,其河陽節度隻以懷
州為屬郡,從之。全忠又奏請以齊州隸鄆州,從之。十月己卯朔。戊戌,全忠引
四鎮之師七萬赴河中,京師聞之大恐,豪民皆亡竄山穀。
十一月己酉朔。壬子,中尉韓全誨與鳳翔護駕都將李繼誨奉車駕出幸鳳翔。
是日,汴軍陷同州,執州將司馬鄴,華州節度使韓建遣判官李巨川送款。甲寅,
汴軍駐靈口。乙卯,全忠知帝出幸,乃回兵攻華州。大軍駐赤水,全忠以親兵駐
西溪。韓建出降,乃署為忠武軍節度使,以陳州為理所。丁巳,宰相崔胤令戶部
侍郎王溥至赤水砦,促全忠以兵迎駕。戊午,全忠自赤水趨長安,崔胤率文武百
僚太子太師盧知猷已下迎全忠於坡頭。庚申,汴軍趨鳳翔。戊辰,至岐下。全忠
令判官李擇、裴鑄入城奏事,言:“臣在河中,得崔胤書,言奉密詔令臣以兵士
迎駕,臣不敢擅自迎鑾。”昭宗怒胤矯命,連詔全忠以兵士還鎮。辛未,全忠引
軍離鳳翔,退攻邠州。甲戌,製扶危致理功臣、開府儀同三司、守司空、門下侍
郎、平章事、充太清宮使、弘文館大學士、延資庫使、諸道鹽鐵轉運等使、判度
支、上柱國、魏國公、食邑五千戶、食實封二百戶崔胤可責授朝散大夫、守工部
尚書。乙亥,邠州節度使李繼徽以城降,全忠乃舍其孥於河中,以繼徽從軍。以
汴軍營於三原。十二月己卯,崔胤自長安至三原砦,與全忠謀攻鳳翔。
二年春正月戊申朔,車駕在鳳翔。全忠在三原,李克用遣大將周德威攻慈、
隰、晉等州。全忠歸河中,令其將朱友寧率眾五萬屯絳州,大敗太原軍於蒲縣西
北,友寧乘勝追奔,陷汾州,進圍太原。天子遣諫議大夫張顗至晉州諭全忠,令
與太原通和。屬友寧再戰不利,乃還關西。四月丁醜,朱友寧總大軍屯於興平。
五月,岐軍出戰,大敗於武功南之漢穀。全忠聞捷,自引汴軍五萬西征。
六月,進營虢縣。丁亥,進圍鳳翔,遣判官入城迎駕。
九月,岐軍出戰,又敗。
十一月,鄜州節度使李周彝率眾救鳳翔。十二月癸酉,汴將孔勍乘虛襲下鄜
州,獲周彝妻子,周彝即以兵士來降。於是邠、寧、鄜、坊等州皆陷於汴軍。茂
貞懼,謀誅內官以解。
三年春正月癸卯朔,車駕在鳳翔。甲辰,天子遣中使到全忠軍,茂貞亦令軍
將郭啟奇來達上欲還京之旨。丙午,青州牙將劉尋阝陷全忠之兗州,又令牙將張
厚入奏,是日,亦竊發於華州,殺州將婁敬思。上又令戶部侍郎韓偓、趙國夫人
寵顏宣諭於全忠軍。辛亥,全忠令判官李振入奏,上令翰林學士姚洎傳宣,令全
忠喚崔胤令率文武百僚來迎駕。癸醜,上令禮部尚書蘇循傳詔,賜全忠玉帶,仍
令全忠處分蔣玄暉侍帝左右。丁巳,蔣玄暉與中使同押送中尉韓全誨、張弘彥已
下二十人首級,告諭四鎮兵士回鑾之期。戊午,遣中使走馬華州,追崔胤,胤托
疾不至。甲子巳時,車駕出鳳翔,幸全忠軍。全忠素服待罪,泣下不自勝,上親
解玉帶賜之。乙醜,次扶風,令朱友倫總兵侍衛。丙寅,次武功。丁卯,次興平,
宰臣崔胤率百官迎謁。即日降製,以崔胤守司空、門下侍郎、平章事,複太清宮
使、弘文館大學士、延資庫使、諸道鹽鐵轉運使、判度支,魏國公封邑如故。戊
辰,次鹹陽。己巳,入京師。天子素服哭於太廟,改服冕旒,謁九廟。禮畢,禦
長樂樓,大赦,百僚稱賀。全忠處左軍。辛未,宴全忠於內殿,內第子奏樂。是
日,製內官第五可範已下七百人並賜死於內侍省,其諸道監軍及小使,仰本道節
度使處斬訖奏,從全忠、崔胤所奏也。帝悲惜之,自為奠文祭之。
二月壬申朔。甲戌,製賜全忠“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名。己卯,製以輝
王祚充諸道兵馬元帥。又製以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宣武宣義天平護國等軍節
度使、汴宋亳輝河中晉絳慈隰鄭滑潁鄆齊曹等州觀察處置等使、太清宮修葺宮闕
製置度支解縣池場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守中書令、河中尹、汴滑鄆
等州刺史、上柱國、梁王、食邑九千戶、食實封六百戶朱全忠守司徒,兼侍中、
判六軍十二衛。以吏部尚書、平章事裴樞檢校右仆射,同平章事,兼廣州刺史、
可守太尉、中書令,充諸道兵馬副元帥,進邑三千戶。以宰臣崔胤清海軍節度、
嶺南東道觀察等使。甲戌,製以門下侍郎、兵部尚書、同平章事、監修國史陸扆
責授沂王傅分司。己醜,上宴全忠於壽春殿。又令全忠與茂貞書,取平原公主。
同州節度使趙翊、陝州節度使朱友謙來朝。製以朱友裕為華州刺史,充感化軍節
度使。乙未,會鞠於保寧殿,全忠得頭籌,令內弟子送酒,仍麵賜副元帥官告。
以新除廣州節度使裴樞為門下侍郎、吏部尚書、平章事、監修國史;以戶部侍郎
王溥同平章事。戊戌,全忠歸大梁,上宴之內殿,置酒於延喜門。是日,全忠與
四鎮判官皆預席,上臨軒泣彆,又令中使走送禦製《楊柳枝》詞五首賜之。辛醜,
平原公主至京師。
三月壬寅朔,全忠引四鎮之兵征王師範。先是,大將朱友寧、楊師厚前軍臨
淄、青,師範求援於淮南,楊行密遣將王景仁帥眾萬人赴之。四月辛未朔,西川
王建以兵攻秦、隴,乘茂貞之弱也,仍遣判官韋莊入貢,修好於全忠。
五月,製鳳翔隴右四鎮北庭行軍、彰義軍節度、涇原渭武觀察處置押蕃落等
使、開府儀同三司、守尚書令、兼侍中、鳳翔尹、上柱國、秦王李茂貞可檢校太
師、守中書令。初,茂貞淩弱王室,朝廷姑息,加尚書令,及是全忠方守太尉,
茂貞懼,乞罷尚書令故也。崔胤奏:“六軍十二衛名額空存,實無兵士。京師侍
衛,亦藉親軍。請每軍量召募一千一百人,共置六千六百人。”從之。乃令六軍
諸衛副使、京兆尹鄭元規立格招收於市。製以潁州刺史朱友恭檢校司空,兼徐州
刺史,充武寧軍節度使,從全忠奏也。
六月,青州、淮南軍與汴人戰於臨淄,汴軍大敗,朱友寧戰死,傳首淮南。
九月,汴將楊師厚大敗青州軍於臨朐。荊南節度使成汭以舟師赴援鄂州,澧
朗雷彥恭承虛襲陷江陵。汭軍士聞之潰歸,汭憤怒投水而死。趙匡凝遂以兵襲荊
州,據之。辛巳,汴州護駕都將朱友倫擊鞠墜馬卒,全忠怒,殺同鞠將校數人。
十一月丁酉朔,王師範以青州降楊師厚,全忠複令師範知青州事。邠州、鳳
翔兵士逼京畿。汴軍屯河中。青州牙將劉尋阝以兗州降葛從周,稟師範命也。全
忠嘉之,署為元帥府都押衙,權知鄜州留後事。十二月丁卯朔。辛巳,製以禮部
尚書獨孤損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丙申,製守司徒、侍中、太清宮使、弘文館
大學士、延資庫使、判六軍十二衛事、諸道鹽鐵轉運使、判度支、上柱國、魏國
公、食邑四千五百戶崔胤責授太子賓客,守刑部尚書、兼京兆尹、六軍諸衛副使
鄭元規責授循州司戶。是日,汴州扈駕指揮使朱友諒殺胤及元規、皇城使王建勳、
飛龍使陳班、閣門使王建襲、客省使王建乂、前左仆射上柱國河間郡公張浚。全
忠將逼車駕幸洛陽,懼胤、浚立異也。
天祐元年春正月丁酉朔,以翰林學士、左拾遺柳璨為右諫議大夫、同平章事,
賜紫金魚袋。己亥,製以兵部尚書崔遠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
己酉,全忠率師屯河中,遣牙將寇彥卿奉表請車駕遷都洛陽。全忠令長安居人按
籍遷居,徹屋木,自渭浮河而下,連甍號哭,月餘不息。秦人大罵於路曰:“國
賊崔胤,召朱溫傾覆社稷,俾我及此,天乎!天乎!”丁巳,車駕發京師。癸亥,
次陝州,全忠迎謁於路。
二月丙寅朔。乙亥,全忠辭赴洛陽,親督工作。四月丙寅朔。癸巳,帝遣晉
國夫人可證傳詔諭全忠,言中宮誕蓐未安,取十月入洛陽宮。全忠意上遲留俟變,
怒甚,謂牙將寇彥卿曰:“亟往陝州,到日便促官家發來!”閏四月乙未朔。丁
酉,車駕發陝州。壬寅,次穀水行宮。時崔胤所募六軍兵士,胤死後亡散並儘,
從上東遷者,唯諸王、小黃門十數,打球代奉內園小兒共二百餘人。全忠在陝,
仍慮此輩為變,欲儘去之,以汴卒為侍衛。至穀水頓,全忠令醫官許昭遠告內園
等謀變,因會設幄,酒食次並坑之,乃以謀逆聞。由是帝左右前後侍衛職掌,皆
汴人也。甲辰,車駕由徽安門入,朱全忠、張全義、宰相裴樞獨孤損前導。是日
大風雨土,跬步不辨物色,日暝稍止。上謁太廟,禮畢還宮,禦正殿宣勞從官衛
士,受駕。乙巳,上禦光政門,大赦,製曰:
乃睠中州,便侯伯會朝之路;運逢百六,順古今禳避之宜。況建鼎舊京,
我家二宅,轘轅通其左,郟、鄏引其前。周平王之東遷,更延姬姓;漢光武之
定業,克茂劉宗。肇葺新都,祈天永命,皆因否運,複啟昌期。或西避於戎狄,
或載殲於妖孽。朕遭家不造,布德不明,十載已來,三罹播越。亦屬災纏秦、雍,
叛起邠、岐。始幸石門,以避衛兵之亂;載行華嶽,仍驚畿邑之侵。憂危則矢及
車輿,淩脅則火延宮廟。迨至逆連宮豎,構結奸凶,致劉季述幽朕於下宮,韓全
誨劫予於右輔。莫匪兵圍內殿,焰亙九重,皆思假武以容身,唯效指鹿而威眾。
矯宣天憲,欺蔑外藩,行書詔以任情,欲忠良而獲罪。雖群方嶽牧,協力匡扶,
拘戎律於阻修,報朝恩而隔越。副元帥、梁王全忠以兼鎮近輔,總兵四藩,遠赴
岐陽,躬迎大駕。辛勤百戰,儘剿凶渠,營野三年,竟回鑾輅。鹹、鎬載新其宮
闕,讓、珪絕類於閹徒,方崇再造之功,以正中興之運。又邠岐結釁,巴蜀連兵,
上負國恩,下隳鄰好。焚宮烈火,更延熱於親鄰;卻駕凶鋒,複延侵於禁苑。抑
又太一遊處,並集六宮,罰星熒惑,久纏東井,玄象薦災於秦分,地形無過於洛
陽。爰有一二藎臣,洎四方同誌,竭心王室,共誓嘉謀。魏鎮定燕,航大河而畢
至;陳徐潞蔡,輦巨軸以偕來。披荊棘而立朝廷,劃灰燼而化輪奐。左郊祧而右
社稷,肅爾崇嚴;前廣殿而後重廊,藹然華邃。公卿僉議,龜筮協從。甲子令年,
孟夏初吉,備法駕而離陝分,列百官而入洛郊,觀此殷繁,良多嘉慰。謝罪太廟,
憂惕驚懷;登禦端門,軫惻興感。蓋以一人寡祐,至萬姓靡寧,工役艱疲,忠良
儘瘁,克建再遷之業,冀延八百之基。宜覃渙汗之恩,俟此雍熙之慶,滌瑕蕩垢,
鹹與惟新。可大赦天下,改天複四年為天祐元年,於戲!肆眚閶闔,即安宮闈。
雖九廟幾筵,已閟於新室;而諸陵鬆柏,遙隔於舊都。將務乂寧,難申綣慕。文
武百辟,執事具僚,從我千裡而來,端爾一心蒞政。恩覃既往,效責從新,方當
開國之初,必舉慢官之罰。
戊申,敕今後除留宣徽兩院、小馬坊、豐德廟、禦廚、客省、閣門、飛龍、
莊宅九使外,其餘並停。內園冰井公事委河南尹,仍不差內夫人傳宣。殺醫官閻
祐之、國子博士歐陽特,言星讖也。宰相裴樞兼右仆射、諸道鹽鐵轉運等使、監
修國史,戶部尚書、門下侍郎、平章事獨孤損判度支,中書侍郎、平章事柳璨判
戶部事。
五月乙醜朔。丙寅,製河陽節度使張漢瑜同平章事。宴百僚於崇勳殿,上讚
述全忠之功業,因言禦樓前一日所司亡失赦書,賴元帥府收得副本施行,幾失事
矣,中書不得無過。裴樞等起待罪。中飲,帝更衣,召全忠曲宴閣中,全忠懇辭。
帝曰:“朕以全忠功業崇高,欲齋中款曲,以表庇賴耳。全忠既不欲來,即令敬
翔來,朕與之言。”全忠令敬翔私退,奏曰:“敬翔亦醉而出矣。”己巳,全忠
辭赴大梁,宴於崇勳殿,是日雨甚。乙酉,翰林學士、左諫議大夫、知製誥沈棲
遠守本官,以病陳乞故也。丁亥,敕河南府畿縣先減尉一員,可準京兆府例,複
置縣尉一員。癸巳,中書奏:準今年四月十一日赦文,陝州都督府改為興唐府,
其都督府長史宜改為尹,左右司馬為少尹,錄事為司錄,陝縣為次赤,餘為次畿。
從之。
六月甲午朔,邠州楊崇本侵掠關內,全忠遣朱友裕屯軍於百仁村。丙申,通
議大夫、中書舍人、賜紫金魚袋楊注可充翰林學士。庚子,三佛齊國入朝使薄訶
粟可寧遠將軍。丁未,製金紫光祿大夫、太子少傅盧紹可太子太保致仕。銀青光
祿大夫、太子少師、天水男、食邑三百戶趙崇可檢校右仆射。甲寅,以京兆少尹
鄭韜光為太常少卿,前侍禦史韋說為右司員外郎,前進士姚顗為校書郎,前進士
趙頎、劉明濟、竇專並可秘書省校書郎正字,從柳璨奏也。荊南襄州忠義軍節度、
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中書令、江陵尹、襄州刺史、上柱國、楚王、食邑六
千戶趙匡凝宜備禮冊命。七月癸亥朔,全忠率師討邠、鳳。甲子,自汴至洛陽,
宴於文思球場。全忠入,百官或坐於廊下,全忠怒,笞通引官何凝。丙寅,製金
紫光祿大夫、行禦史中丞、上柱國韓儀責授棣州司馬,侍禦史歸藹責授登州司戶,
坐百官傲全忠也。甲戌,製以中大夫、中書舍人、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杜彥林為
太中大夫、守禦史中丞。丁醜,製以兵部郎中蕭頎為吏部郎中,戶部郎中徐綰為
兵部郎中,司勳員外郎張茂樞為禮部郎中,監察禦史郤殷象為右補闕。己卯,製
武昌軍節度、鄂嶽蘄黃等州觀察處置兼三司水陸發運淮南西麵行營招討等使、開
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中書令、西平王、食邑三千戶杜洪加食邑一千戶,實封
二百戶。庚寅,中書奏:“西京舊有淩煙閣,圖畫功臣,今遷都洛陽,合議修建。
副元帥梁王勳庸冠世,請淩煙閣之側彆創一閣,以表殊勳。”從之。
八月壬辰朔。壬寅夜,朱全忠令左龍武統軍朱友恭、右龍武統軍氏叔琮、樞
密使蔣玄暉弑昭宗於椒殿。自帝遷洛,李克用、李茂貞、西川王建、襄陽趙匡凝
知全忠篡奪之謀,連盟舉義,以興複為辭。而帝英傑不群,全忠方事西討,慮變
起於中,故害帝以絕人望。帝自離長安、日憂不測,與皇後、內人唯沉飲自寬。
是月壬寅,全忠令判官李振自河中至洛陽,與友恭等圖之。是夜二鼓,蔣玄暉選
龍武衙官史太等百人叩內門,言軍前有急奏麵見上。內門開,玄暉每門留卒十人,
至椒殿院,貞一夫人啟關,謂玄暉曰:“急奏不應以卒來。”史太執貞一殺之,
急趨殿下。玄暉曰:“至尊何在?”昭儀李漸榮臨軒謂玄暉曰:“院使莫傷官家,
寧殺我輩。”帝方醉,聞之遽起。史太持劍入椒殿,帝單衣旋柱而走,太追而弑
之。漸榮以身護帝,亦為太所殺。複執何皇後,將害之。後求哀於玄暉,玄暉以
全忠止令害帝,釋後而去。帝殂,年三十八,群臣上諡曰聖穆景文孝皇帝,廟號
昭宗。二年二月二十日,葬於和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