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九 誌第二十九_舊唐書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舊唐書 > 卷四十九 誌第二十九

卷四十九 誌第二十九(1 / 2)

◎食貨下

武德八年十二月,水部郎中薑行本請於隴州開五節堰,引水通運,許之。永

徽元年,薛大鼎為滄州刺史,界內有無棣河,隋末填廢。大鼎奏開之,引魚鹽於

海。百姓歌之曰:“新河得通舟楫利,直達滄海魚鹽至。昔日徒行今騁駟,美哉

薛公德滂被!”鹹亨三年,關中饑,監察禦史王師順奏請運晉、絳州倉粟以贍之。

上委以運職。河、渭之間,舟楫相繼,會於渭南,自師順始之也。大足元年六月,

於東都立德坊南穿新潭,安置諸州租船。神龍三年,滄州刺史薑師度於薊州之北,

漲水為溝,以備奚、契丹之寇。又約舊渠,傍海穿漕,號為平虜渠,以避海難運

糧。

開元二年,河南尹李傑奏,汴州東有梁公堰,年久堰破,江淮曹運不通。發

汴、鄭丁夫以浚之。省功速就,公私深以為利。十五年正月,令將作大匠範安及

檢行鄭州河口鬥門。先是,洛陽人劉宗器上言,請塞汜水舊汴河口,於下流滎澤

界開梁公堰,置鬥門,以通淮、汴,擢拜左衛率府胄曹。至是,新漕塞,行舟不

通,貶宗器焉。安及遂發河南府、懷、鄭、汴、滑三萬人疏決開舊河口,旬日而

畢。

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上便宜事條曰:“江南戶口稍廣,倉庫所資,惟出

租庸,更無征防。緣水陸遙遠,轉運艱辛,功力雖勞,倉儲不益。竊見每州所送

租及庸調等,本州正二月上道,至揚州入鬥門,即逢水淺,已有阻礙,須留一月

已上。至四月已後,始渡淮入汴,多屬汴河乾淺,又般運停留,至六七月始至河

口。即逢黃河水漲,不得入河。又須停一兩月,待河水小,始得上河。入洛即漕

路乾淺,船艘隘鬨,般載停滯,備極艱辛。計從江南至東都,停滯日多,得行日

少,糧食既皆不足,欠折因此而生。又江南百姓不習河水,皆轉雇河師水手,更

為損費。伏見國家舊法,往代成規,擇製便宜,以垂長久。河口元置武牢倉,江

南船不入黃河,即於倉內便貯。鞏縣置洛口倉,從黃河不入漕洛,即於倉內安置。

爰及河陽倉、柏崖倉、太原倉、永豐倉、渭南倉,節級取便,例皆如此。水通則

隨近運轉,不通即且納在倉,不滯遠船,不憂久耗,比於曠年長運,利便一倍有

餘。今若且置武牢、洛口等倉,江南船至河口,即卻還本州,更得其船充運。並

取所減腳錢,更運江淮變造義倉,每年剩得一二百萬石。即望數年之外,倉廩轉

加。其江淮義倉,下濕不堪久貯,若無船可運,三兩年色變,即給貸費散,公私

無益。”疏奏不省。至二十一年,耀卿為京兆尹,京師雨水害稼,穀價踴貴,玄

宗以問耀卿,奏稱:“昔貞觀、永徽之際,祿廩未廣,每歲轉運,不過二十方石

便足。今國用漸廣,漕運數倍,猶不能支。從都至陝,河路艱險,既用陸運,無

由廣致。若能兼河漕,變陸為水,則所支有餘,動盈萬計。且江南租船,候水始

進,吳人不便漕挽,由是所在停留。日月既淹,遂生竊盜。臣望於河口置一倉,

納江東租米,便放船歸。從河口即分入河、洛,官自雇船載運。三門之東,置一

倉。三門既水險,即於河岸開山,車運十數裡。三門之西,又置一倉,每運至倉,

即般下貯納。水通即運,水細便止。自太原倉溯河,更無停留,所省钜萬。前漢

都關中,年月稍久,及隋亦在京師,緣河皆有舊倉,所以國用常贍。”上深然其

言。至二十二年八月,置河陰縣及河陰倉、河西柏崖倉、三門東集津倉、三門西

鹽倉。開三門山十八裡,以避湍險。自江淮而溯鴻溝,悉納河陰倉。自河陰送納

含嘉倉,又送納太原倉,謂之北運。自太原倉浮於渭,以實關中。上大悅。尋以

耀卿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江淮、河南轉運都使。以鄭州刺史崔希

逸、河南少尹蕭炅為副。凡三年,運七百萬石,省陸運之傭四十萬貫。舊製,東

都含嘉倉積江淮之米,載以大輿而西,至於陝三百裡,率兩斛計傭錢千。此耀卿

所省之數也。明年,耀卿拜侍中,而蕭炅代焉。二十五年,運米一百萬石。二十

九年,陝郡太守李濟物,鑿三門山以通運,辟三門巔,逾岩險之地,俾負索引艦,

升於安流,自齊物始也。

天寶三載,韋堅代蕭炅,以滻水作廣運潭於望春樓之東,而藏舟焉。是年,

楊釗以殿中侍禦史為水陸運使,以代韋堅。先是,米至京師,或砂礫糠紕,雜乎

其間。開元初,詔使揚擲而較其虛實,“揚擲”之名,自此始也。十四載八月,

詔水陸運宜停一年。

天寶以來,楊國忠、王鉷皆兼重使以權天下。肅宗初,第五琦始以錢穀得

見。請於江、淮分置租庸使,市輕貨以救軍食,遂拜監察禦史,為之使。乾元元

年,加度支郎中,尋兼中丞,為鹽鐵使。於是始大鹽法,就山海井灶,收榷其鹽,

立監院官吏。其舊業戶洎浮人欲以鹽為業者,免其雜役,隸鹽鐵使。常戶自租庸

外無橫賦。人不益稅,而國用以饒。明年,琦以戶部侍郎同平章事,詔兵部侍郎

呂諲代之。寶應元年五月,元載以中書侍郎代呂諲。是時淮、河阻兵,飛挽路絕,

鹽鐵租賦,皆溯漢而上。以侍禦史穆寧為河南道轉運租庸鹽鐵使,尋加戶部員外,

遷鄂州刺史,以總東南貢賦。是時朝議以寇盜未戢,關東漕運,宜有倚辦,遂以

通州刺史劉晏為戶部侍郎、京兆尹、度支鹽鐵轉運使。鹽鐵兼漕運,自晏始也。

二年,拜吏部尚書、同平章事,依前充使。晏始以鹽利為漕傭,自江淮至渭橋,

率十萬斛傭七千緡,補綱吏督之。不發丁男,不勞郡縣,蓋自古未之有也。自此

歲運米數千萬石,自淮北列置巡院,搜擇能吏以主之,廣牢盆以來商賈。凡所製

置,皆自晏始。廣德二年正月,複以第五琦專判度支鑄錢鹽鐵事。而晏以檢校戶

部尚書為河南及江淮已來轉運使,及與河南副元帥計會開決汴河。永泰二年,晏

為東道轉運常平鑄錢鹽鐵使,琦為關內、河東,劍南三川轉運常平鑄錢鹽鐵使。

大曆五年,詔停關內、河東、三川轉運常平鹽鐵使。自此晏與戶部侍郎韓滉分領

關內、河東、山、劍租庸青苗使。至十四年,天下財賦,皆以晏掌之。

建中初,宰相楊炎用事,尤惡劉晏。炎乃奪其權。詔曰:“朕以征稅多門,

郡邑凋耗,聽於群議,思有變更,將致時雍,宜遵古製。其江淮米準旨轉運入京

者,及諸軍糧儲,宜令庫部郎中崔河圖權領之。今年夏稅以前,諸道財賦多輸京

者,及鹽鐵財貨,委江州刺史包佶權領之。天下錢穀,皆歸金部、倉部。委中書

門下簡兩司郎官,準格式條理。”尋貶晏為忠州刺史。晏既罷黜,天下錢穀歸尚

書省。既而出納無所統,乃複置使領之。其年三月,以韓洄為戶部侍郎,判度支;

金部郎中杜佑權勾當江淮水陸運使。炎尋殺晏於忠州。自兵興已來,凶荒相屬,

京師米斛萬錢,官廚無兼時之食。百姓在畿甸者,拔穀挼穗,以供禁軍。洎晏掌

國計,複江淮轉運之製,歲入米數十萬斛以濟關中。代第五琦領鹽務,其法益密。

初年入錢六十萬,季年則十倍其初。大曆末,通天下之財,而計其所入,總一千

二百萬貫,而鹽利過半。李靈耀之亂,河南皆為盜據,不奉法製,賦稅不上供,

州縣益減。晏以羨餘相補,人不加賦,所入仍舊,議者稱之。其相與商榷財用之

術者,必一時之選。故晏沒後二十年,韓洄、元琇、裴腆、包佶、盧徵、李衡相

繼分掌財賦,出晏門下。屬吏在千裡外,奉教如目前。四方水旱,及軍府纖芥,

莫不先知焉。其年詔曰:“天下山澤之利,當歸王者,宜總榷鹽鐵使。”

三年,以包佶為左庶子、汴東水陸運鹽鐵租庸使,崔縱為右庶子、汴西水陸

運鹽鐵租庸使。四年,度支侍郎趙讚議常平事,竹、木、茶、漆儘稅之。茶之有

稅,肇於此矣。貞元元年,元琇以禦史大夫為鹽鐵水陸運使。其年七月,以尚書

右仆射韓滉統之。滉歿,宰相竇參代之。五年十二月,度支轉運鹽鐵奏:“比年

自揚子運米,皆分配緣路觀察使差長綱發遣。運路既遠,實謂勞人。今請當使諸

院,自差綱節級般運,以救邊食。”從之。八年,詔:東南兩稅財賦,自河南、

江淮、嶺南、山南東道至於渭橋,以戶部侍郎張滂主之;河東、劍南、山南西道,

以戶部尚書度支使班宏主之。今戶部所領三川鹽鐵轉運,自此始也。其後宏、滂

互有短長。宰相趙憬、陸贄以其事上聞,由是遵大曆故事,如劉晏、韓滉所分焉。

九年,張滂奏立稅茶法。自後裴延齡專判度支,與鹽鐵益殊塗而理矣。十年,

潤州刺史王緯代之,理於朱方。數年而李錡代之,鹽院津堰,改張侵剝,不知紀

極。私路小堰,厚斂行人,多自錡始。時鹽鐵轉運有上都留後,以副使潘孟陽主

之。王叔文權傾朝野,亦以鹽鐵副使兼學士為留後。

順宗即位,有司重奏鹽法,以杜佑判鹽鐵轉運使,理於揚州。元和二年三月,

以李巽代之。先是,李錡判使,天下榷酤漕運,由其操割,專事貢獻,牢其寵渥。

中朝柄事者悉以利積於私室,而國用日耗。巽既為鹽鐵使,大正其事。其堰埭先

隸浙西觀察使者,悉歸之;因循權置者,儘罷之;增置河陰敖倉;置桂陽監,鑄

平陽銅山為錢。又奏:“江淮、河南、峽內、兗鄆、嶺南鹽法監院,去年收鹽價

緡錢七百二十七萬,比舊法張其估一千七百八十餘萬,非實數也。今請以其數,

除煮之外,付度支收其數。”鹽鐵使煮鹽利係度支,自此始也。又以程異為揚子

留後。四月五日,巽卒。自榷筦之興,惟劉晏得其術,而巽次之。然初年之利,

類晏之季年;季年之利,則三倍於晏矣。舊製,每歲運江淮米五十萬斛,至河陰

留十萬,四十萬送渭倉。晏歿,久不登其數,惟巽秉使三載,無升鬥之闕焉。六

月,以河東節度使李鄘代之。

五年,李鄘為淮南節度使,以宣州觀察使盧坦代之。六年,坦奏,每年江淮

運米四十萬石到渭橋,近日欠闕太半,請旋收糴,遞年貯備。從之。坦改戶部侍

郎,以京兆尹王播代之。播遂奏:“元和五年,江淮、河南、嶺南、峽中、兗鄆

等鹽利錢六百九十八萬貫。比量改法已前舊鹽利,時價四倍虛估,即此錢為一千

七百四十餘萬貫矣,請付度支收管。”從之。其年詔曰:“兩稅之法,悉委郡國,

初極便人。但緣約法之時,不定物估。今度支鹽鐵,泉貨是司,各有分巡,置於

都會。爰命帖職,周視四方,簡而易從,庶葉權便。政有所弊,事有所宜,皆得

舉聞,副我憂寄。以揚子鹽鐵留後為江淮已南兩稅使,江陵留後為荊衡漢沔東界、

彭蠡已南兩稅使,度支山南西道分巡院官充三川兩稅使。峽內煎鹽五監先屬鹽鐵

使,今宜割屬度支,便委山南西道兩稅使兼知糶賣。”峽內鹽屬度支,自此始也。

七年,王播奏去年鹽利除割峽內鹽,收錢六百八十五萬,從實估也。又奏,商人

於戶部、度支、鹽鐵三司飛錢,謂之“便換”。八年,以崔倰為揚子留後、淮

嶺已來兩稅使;崔祝為江陵留後,為荊南已來兩稅使。十三年正月,播又奏,以

“軍興之時,財用是切。頃者劉晏領使,皆自按置租庸,至於州縣否臧,錢穀利

病之物,虛實皆得而知。今臣守務在城,不得自往。請令臣副使程異出巡江淮,

其州府上供錢穀,一切勘問。”從之。閏五月,異至江淮,得錢一百八十五萬貫

以進。其年,以播守禮部尚書,以衛尉卿程異代之。十四年,異卒,以刑部侍郎

柳公綽代之。長慶初,王播複代公綽。四年,王涯以戶部侍郎代播。敬宗初,播

複以鹽鐵使為揚州節度使。文宗即位,入覲,以宰相判使。其後,王涯複判二使,

表請使茶山之人移植根本,舊有貯積,皆使焚棄。天下怨之。九年,涯以事誅。

而令狐楚以戶部尚書右仆射主之,以是年茶法大壞,奏請付州縣而入其租於戶部,

人人悅焉。開成元年,李石以中書侍郎判收茶法,複貞元之製也。三年,以戶部

尚書同平章事楊嗣複主之,多革前監院之陳事。開成三年至大中壬申,凡一十五

年,多任以元臣,以集其務。崔珙自刑部尚書拜,杜忭以淮南節度領之,既而皆

踐公台。薛元賞、李執方、盧弘正、馬植、敬晦五人,於九年之中,相踵理之,

植亦自是居相位。

大中五年二月,以戶部侍郎裴休為鹽鐵轉運使。明年八月,以本官平章事,

依前判使。始者,漕米歲四十萬斛,其能至渭倉者,十不三四。漕吏狡蠹,敗溺

百端,官舟之沉,多者歲至七十餘隻。緣河奸犯,大紊晏法。休使僚屬按之,委

河次縣令董之。自江津達渭,以四十萬斛之傭,計緡二十八萬,悉使歸諸漕吏。


最新小说: 張九陽 揀個神爐無敵 重生:開局遇到高冷校花武館按摩 永夜星冕之領主法典 我靠種田飛升了[穿書] 穿越紫徽大陸 一把斬魄刀,我即是忍界天災! 大唐:開局邀請李二一起造反 我靠毛茸茸緝凶,帶飛祖國被收編 穿成七零病西施,痞帥硬漢抱著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