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_舊唐書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玄幻魔法 > 舊唐書 >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2 / 2)

貞元九年七月,其王湯立悉與哥鄰國王董臥庭、白狗國王羅陀忽、逋租國王

弟鄧吉知、南水國王侄薛尚悉曩、弱水國王董辟和、悉董國王湯息讚、清遠國王

蘇唐磨、咄霸國王董藐蓬,各率其種落詣劍南西川內附。其哥鄰國等,皆散居山

川。弱水王即國初女國之弱水部落。其悉董國,在弱水西,故亦謂之弱水西悉董

王。舊皆分隸邊郡,祖、父例授將軍、中郎、果毅等官,自中原多故,皆為吐蕃

所役屬。其部落,大者不過三二千戶,各置縣令十數人理之。土有絲絮,歲輸於

吐蕃。至是悉與之同盟,相率獻款,兼齎天寶中國家所賜官誥共三十九通以進。

西川節度使韋皋處其眾於維、霸、保等州,給以種糧耕牛,鹹樂生業。立悉等數

國王自來朝,召見於麟德殿。授立悉銀青光祿大夫、歸化州刺史;鄧吉知試太府

少卿兼丹州長史;薛尚悉曩試少府少監兼霸州長史;董臥庭行至綿州卒,贈武德

州刺史,命其子利囉為保守都督府長史,襲哥鄰王。立悉妹乞悉漫頗有才智,

從其兄來朝,封和義郡夫人。其大首領董臥卿等,皆授以官。俄又授女國王兄湯

厥銀青光祿大夫、試太府卿;清遠王弟蘇曆顛銀青光祿大夫、試衛尉卿;南水國

王薛莫庭及湯息讚、董藐蓬,女國唱後湯拂庭、美玉缽、南郎唐,並授銀青光祿

大夫、試太仆卿。

其年,西山鬆州生羌等二萬餘戶,相繼內附。其粘信部落主董夢蔥,龍諾部

落主董辟忽,皆授試衛尉卿。立悉等並赴明年元會訖,錫以金帛,各遣還。尋詔

加韋皋統押近界羌、蠻及西山八國使。其部落代襲刺史等官,然亦潛通吐蕃,故

謂之“兩麵羌”。

南詔蠻,本烏蠻之彆種也,姓蒙氏。蠻謂王為“詔。”自言哀牢之後,代居

蒙舍州為渠帥,在漢永昌故郡東,姚州之西。其先渠帥有六,自號“六詔”,兵

力相埒,各有君長,無統帥。蜀時為諸葛亮所征,皆臣服之。國初有蒙舍龍,生

迦獨龐。迦獨生細奴邏,高宗時來朝。細奴邏生邏盛,武後時來朝。其妻方娠,

邏盛次姚州,聞妻生子,曰:“吾且有子,死於唐地足矣。”子名曰盛邏皮。邏

盛至京師,賜錦袍金帶歸國。

開元初,邏盛死,子盛邏皮立。盛邏皮死,子皮邏閣立。二十六年,詔授特

進,封越國公,賜名曰歸義。其後破洱河蠻,以功策授雲南王。歸義漸強盛,餘

五詔浸弱。先是,劍南節度使王昱受歸義賂,奏六詔合為一詔。歸義既並五詔,

服群蠻,破吐蕃之眾,兵日以驕大。每入覲,朝廷亦加禮異。

二十七年,徙居大和城。天寶四載,歸義遣孫鳳迦異來朝,授鴻臚卿。歸國,

恩賜甚厚,歸義意望亦高。時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遣使至雲南,與歸義言語不相

得,歸義常銜之。

七年,歸義卒,詔立子閣羅鳳襲雲南王。無何,鮮於仲通為劍南節度使,張

虔陀為雲南太守。仲通褊急寡謀,虔陀矯詐,待之不以禮。舊事,南詔常與其妻

子謁見都督,虔陀皆私之。有所征求,閣羅鳳多不應,虔陀遣人罵辱之,仍密奏

其罪惡。閣羅鳳忿怨,因發兵反攻,圍虔陀,殺之,時天寶九年也。

明年,仲通率兵出戎、巂州。閣羅鳳遣使謝罪,仍與雲南錄事參軍薑如芝俱

來,請還其所虜掠,且言:“吐蕃大兵壓境,若不許,當歸命吐蕃,雲南之地,

非唐所有也。”仲通不許,囚其使,進兵逼大和城,為南詔所敗。自是閣羅鳳北

臣吐蕃。吐蕃令閣羅鳳為讚普鐘,號曰東帝,給以金印。蠻謂弟為“鐘”,時天

寶十一年也。十二年,劍南節度使楊國忠執國政,仍奏征天下兵,俾留後、侍禦

史李宓將十餘萬,輦餉者在外。涉海,瘴死者相屬於路,天下始騷然苦之。宓複

敗於大和城北,死者十八、九。會安祿山反,閣羅鳳乘釁攻陷巂州及會同軍,西

複降尋傳蠻。

大曆十四年,閣羅鳳子鳳迦異先閣羅鳳死,立迦異子,是為異牟尋。頗知書,

有才智,善撫其眾。吐蕃役賦南蠻重數,又奪諸蠻險地立城堡,歲征兵以助鎮防,

牟尋益厭苦之。有鄭回者,本相州人,天寶中舉明經,授巂州西瀘縣令。巂州陷,

為所虜。閣羅鳳以回有儒學,更名曰蠻利。甚愛重之,命教鳳迦異。及異牟尋立,

又命教其子尋夢湊。回久為蠻師,凡授學,雖牟尋、夢湊,回得箠撻,故牟尋以

下皆嚴憚之。蠻謂相為清平官,凡置六人。牟尋以回為清平官,事皆谘之,秉政

用事。餘清平官五人,事回卑謹,或有過,回輒撻之。回嘗言於牟尋曰:“自昔

南詔嘗款附中國,中國尚禮義,以惠養為務,無所求取。今棄蕃歸唐,無遠戍之

勞、重稅之困,利莫大焉。”牟尋善其言,謀內附者十餘年矣。會劍南西川節度

使韋皋招撫諸蠻,苴烏星、虜望等歸化,微聞牟尋之意,因令蠻寓書於牟尋,且

招懷之,時貞元四年也。

七年,又遣間使持書喻之。道出磨些蠻,其魁主潛告吐蕃。使至雲南,吐蕃

已知之,令詰牟尋。牟尋懼,因紿吐蕃曰:“唐使,本蠻也,韋皋許其求歸,無

他謀。”遂執送吐蕃。吐蕃益疑之,多召南詔大臣之子為質,牟尋愈怨。

九年四月,牟尋乃與酋長定計遣使:趙莫羅眉由兩川,楊大和堅由黔中,或

由安南。使凡三輩,致書與韋皋,各齎生金丹砂為贄。三分前皋所與牟尋書,各

持其一為信。歲中,三使皆至京師,且曰:“牟尋請歸大國,永為藩國。所獻生

金,以喻向北之意如金也;丹砂,示其赤心耳。”上嘉之,乃賜牟尋詔書,因命

韋皋遣使以觀其情。皋遂命巡官崔佐時至牟尋所都陽苴咩城,南去太和城十餘裡,

東北至成都二千四百裡,東至安南如至成都,通水陸行。是時也,吐蕃使數百人,

先佐時在南詔。牟尋悉召諸種落與議歸化,或未畢至,未敢公言,密令佐時稱牂

牁使,衣以牂牁服而入。佐時不肯,曰:“我大唐使,安得服小夷之服。”牟尋

不得已,乃夜迎佐時,設位陳燈燭。佐時乃大宣詔書。牟尋恐吐蕃知,顧左右無

色,而業已歸唐,久之,歔欷流涕,皆俯伏受命。

其明年正月,異牟尋使其子閣勸及清平官等與佐時盟於點蒼山神祠。盟書

一藏於神室,一沉於西洱河,一置祖廟,一以進天子。閣勸即尋夢湊也。鄭回見

佐時,多所指導,故佐時探得其情。乃請牟尋斬吐蕃使數人,以示歸唐。又得其

吐蕃所與金印。牟尋尋遣佐時歸,仍刻金契以獻。閣勸賦詩以餞之。牟尋乃去吐

蕃所立帝號,私於佐時,請複南詔舊名。佐時與盟訖,留二旬有六日而歸。

初,吐蕃因爭北庭,與回鶻大戰,死傷頗眾。乃征兵於牟尋,須萬人。牟尋

既定計歸我,欲因征兵以襲之。乃示寡弱,謂吐蕃曰:“蠻軍素少,僅可發三千

人。”吐蕃少之,請益至五千,乃許。牟尋遽遣兵五千人戍吐蕃,乃自將數萬踵

其後,晝夜兼行,乘其無備,大破吐蕃於神川。遂斷鐵橋,遣使告捷。且請韋皋

使閱其所虜獲及城堡,以取信焉。時韋皋上言:“牟尋收鐵橋已來城壘一十六,

擒其王五人,降其眾十餘萬。”以祠部郎中兼禦史中丞袁滋持節冊南詔,仍賜牟

尋印,鑄用黃金,以銀為窠,文曰:“貞元冊南詔印。”先是,韋皋奏南詔前遣

清平官尹仇寬獻所受吐蕃印五,二用黃金,今賜請以黃金,從蠻夷所重,傳示無

窮。從皋之請也。

十年八月,遣使蒙湊羅棟及尹仇寬來獻鐸槊、浪人劍及吐蕃印八紐。湊羅棟,

牟尋之弟也,錫賚甚厚,以尹仇寬為檢校左散騎常侍,餘各授官有差。俄又封尹

仇寬為高溪郡王。十一年三月,遣清平官尹輔酋隨袁滋來朝。又得先沒蕃將衛景

升、韓演等,並南詔所獲吐蕃將帥俘馘百人至京師。湊羅棟歸國,在道而卒,贈

右散騎常侍。授尹輔酋檢校太子詹事兼禦史中丞,餘亦差次授官。又降敕書賜異

牟尋及子閣勸,清平官鄭回、尹仇寬等各一書,書左列中書三官宣奉行,複舊製

也。九月,異牟尋遣使獻馬六十匹。

十二年,韋皋於雅州會野路招收得投降蠻首領高萬唐等六十九人,戶約七千,

兼萬唐等先受吐蕃金字告身五十片。十四年,異牟尋遣酋望大將軍王丘各等賀正,

兼獻方物。十九年正月旦,上禦含元殿受南詔朝賀。以其使楊鏌龍武為試太仆少

卿,授黎州廓清道蠻首領襲恭化郡王劉誌寧試太常卿。二十年,南詔遣使朝貢。

元和二年八月,遣使鄧傍傳來朝,授試殿中監。三年十二月,以異牟尋卒,

廢朝三日。四年正月,以太常少卿武少儀充吊祭使,仍冊牟尋之子驃信苴蒙閣勸

為南詔王,仍命鑄“元和冊南詔印”。七年十月,皆遣使朝貢。

十一年五月,以龍蒙盛卒,廢朝三日。遣使來請冊立其君長。以少府少監李

銑充冊立吊祭使,左讚善大夫許堯佐副之。十二年至十五年,比年遣使來朝,或

年內二三至者。

寶曆三年,大和元年,亦遣使來。三年,杜元穎鎮西川,以文儒自高,不練

戎事。南蠻乘我無備,大舉諸部入寇。牧守屢陳,亦不之信。十一月,蜀川出軍

與戰,不利。陷我邛州,逼成都府,入梓州西郭,驅劫玉帛子女而去。上聞之,

大怒,再貶元穎為循州司馬。

明年正月,其王蒙嵯顛以表自陳請罪,兼疏元穎過失。國家方事柔遠,尋釋

其罪,複遣使來朝。五年、八年,亦遣使來貢方物。開成四年、五年,會昌二年,

皆遣使來朝。

驃國,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餘裡,去上都一萬四千裡。其國境,東西三千裡,

南北三千五百裡。東鄰真臘國,西接東天竺國,南儘溟海,北通南詔些樂城界,

東北拒陽苴咩城六千八百裡。往來通聘迦羅婆提等二十國,役屬者道林王等九城,

食境土者羅君潛等二百九十部落。

其王姓困沒長,名摩羅惹。其國相名摩訶思那。其王近適則舁以金繩床,遠

適則乘象。嬪妹甚眾,常數百人。其羅城構以塼甃,周一百六十裡,濠岸亦構

塼,相傳本是舍利佛城。城內有居人數萬家,佛寺百餘區。其堂宇皆錯以金銀,

塗以丹彩,地以紫鑛,覆以錦罽。其俗好生惡殺。其土宜菽粟稻梁,無麻麥。

其理無刑名桎梏之具,犯罪者以竹五十本束之,複犯者撻其背,數止五,輕者止

三,殺人者戮之。男女七歲則落發,止寺舍,依桑門,至二十不悟佛理,乃複長

發為居人。其衣服悉以白赩為朝霞,繞腰而已。不衣繒帛,雲出於蠶,為其傷生

故也。君臣父子長幼有序。華言謂之驃,自謂突羅成闍婆,人謂之徒裡掘。

古未嘗通中國。貞元中,其王聞南詔異牟尋歸附,心慕之。十八年,乃遣其

弟悉利移因南詔重譯來朝,又獻其國樂凡十曲,與樂工三十五人俱。樂曲皆演釋

氏經論之詞意。尋以悉利移為試太仆卿。

史臣曰:禹畫九州,周分六服,斷長補短,止方七千,國賦之所均,王教之

所備,此謂華夏者也。以圓蓋方輿之廣,廣穀大川之多,民生其間,胡可勝道,

此謂蕃國者也。西南之蠻夷不少矣,雖言語不通,嗜欲不同,亦能候律瞻風,遠

修職貢。但患己之不德,不患人之不來。何以驗之?貞觀、開元之盛,來朝者多

也。

讚曰:五方異氣,所稟不同。維南極海,曰蠻與戎。惡我則叛,好我則通。

不可不德,使其瞻風。


最新小说: 鏡蝕紀元 開局執掌陰陽契 八零:天才女兒被掉包?我笑了! 江湖情長 我乃極品極女王 桃花頌之降魔神功 新婚夜,醫妃帶著兩萌寶炸了王府 海賊:人為刀俎,我為天龍 白月光嬌又魅,京圈大佬被撩爆! 替妹慘死轎中,出家後四個前夫悔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