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韓拔陵之亂,豐以守城之功,除普樂太守。魏永安初,除靈州鎮城大都督。周
文授以衛大將軍,豐不受,乃遣攻圍,不克。豐遠慕高祖威德,乃率戶數萬來奔。
高祖上豐為平西將軍、南汾州刺史。遂與諸將征討,平定寇亂。又從高祖破周文
於河陰,豐功居多,高祖執手嗟賞。入為左衛將軍,出除殷州。
王思政據長社,世宗命豐與清河王嶽攻之。豐建水攻之策,遂遏洧水以灌之,
水長,魚鱉皆遊焉。九月至四月,城將陷。豐與行台慕容紹宗見北有白氣同入船,
忽有暴風從東北來,正晝昏暗,飛沙走礫,船纜忽絕,漂至城下。豐遊水向土山,
為浪所激,不時至,西人鉤之,並為敵人所害。豐壯勇善戰,為諸將所推。死之
日,朝野駭惋。贈大司馬、司徒公、尚書令,諡曰忠。子曄嗣。
破六韓常,字保年,附化人,匈奴單於之裔也。右穀蠡王潘六奚沒於魏,其
子孫以潘六奚為氏,後人訛誤,以為破六韓。世領部落,其父孔雀,世襲酋長。
孔雀少驍勇。時宗人拔陵為亂,以孔雀為大都督、司徒、平南王。孔雀率部下一
萬人降於爾朱榮,詔加平北將軍、第一領民酋長,卒。常沉敏有膽略,善騎射,
累遷平西將軍。高祖起義,常為附化守,與萬俟受洛乾東歸,高祖嘉之,上為撫
軍。與諸將征討,又從高祖攻擊諸寇,累遷車騎大將軍、開府,封平陽公,除洛
州刺史。常啟世宗曰:“常自鎮河陽以來,頻出關口,太穀二道,北荊已北,洛
州已南,所有要害,頗所知悉。而太穀南口去荊路逾一百,經赤工阪,是賊往還
東西大道,中間曠絕一百五十裡,賊之糧饟,唯經此路。愚謂於彼選形勝之處,
營築城戍,安置士馬,截其遠還,自然不能更有行送。”世宗納其計,遣大司馬
斛律金等築楊誌、百家、呼延三鎮。常秩滿,還晉陽,拜太保、滄州刺史,卒。
贈尚書令、司徒公、太傅、第一領民酋長,假王,諡曰忠武。
金祚,字神敬,安定人也。性驍雄,尚氣任俠。魏正光中,隴右賊起,詔雍
州刺史元猛討之,召募狼家,以為軍導,祚應選。以軍功累遷龍驤將軍、靈州刺
史。高祖舉義,爾朱天光率關右之眾與仲遠等北抗義師。天光留祚東秦,總督三
州,鎮靜二州。天光敗,歸高祖,除車騎大將軍。邙山之戰,以大都督從破西軍。
祚除華州刺史,加開府儀同三司,彆封臨濟縣子,卒。贈司空。
韋子粲,字暉茂,京兆人。曾祖閬,魏鹹陽守。父雋,都水使者。子粲仕郡
功曹史,累遷為大行台郎中,從爾朱天光平關右。孝武入關,以為南汾州刺史。
神武命將出討,城陷,子弟俱破獲,送晉陽,蒙放免。以粲為並州長史,累遷豫
州刺史,卒。初,子粲兄弟十三人,子侄親屬,闔門百口悉在西魏。以子粲陷城
不能死難,多致誅滅,歸國獲存,唯與弟道諧二人而已。諧與粲俱入國。粲富貴
之後,遂特棄道諧,令其異居,所得廩祿,略不相及,其不顧恩義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