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尚書恭敬地向李恪行了一禮,然後轉身麵向群臣,緩緩說道,“翻閱史記,其中不乏前朝趣事。”
“曾有賢明君主鼓勵後宮之人參與民間事務,一來可讓後宮了解民間疾苦,二來也能促進經濟繁榮,陛下此舉,實乃效仿先賢,意在更好地體恤民情啊。”
這番話說得有理有據,引經據典,讓原本激烈反對的百官一時之間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雖然心中仍有不滿,但在禮部尚書的一番說辭下,也隻能暫且作罷。
李恪坐在龍椅上,將眾人的反應儘收眼底。
他心中暗自冷笑,這群老臣,看似道貌岸然,實則各懷鬼胎。
今日之事,不過是他故意為之,意在試探朝堂各方的態度。
“好了,此事就這麼定了,眾愛卿若無事奏,便退朝吧。”李恪揮了揮手,示意退朝。
百官們雖心有不甘,但也隻能無奈地退下。
長孫無忌在退朝的人群中,心中暗自得意。
他覺得李恪果然如他所料,一步步落入了他的算計之中。
武琞這顆棋子,如今已成功埋下,隻等合適的時機,便可發揮巨大的作用。
退朝後,長孫無忌回到府中。
他坐在書房內,細細思索著下一步的計劃。
三位皇子前往高昌國,雖有風險,但隻要運作得當,或許能成為製衡李恪的一股重要力量。而武琞在宮中,也能隨時為他傳遞重要情報。
“李恪啊李恪,我倒要看看,你能得意多久。”長孫無忌眼中閃過一絲陰狠,喃喃自語道。
與此同時,武曌得知自己不但被李恪封為才人,還被特許隨意出入宮闈做生意,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陛下如此信任我,我定不能辜負陛下的期望。”武曌在自己的宮中暗暗發誓。
她開始著手準備經營衣服刺繡生意的各項事宜,同時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另一重使命——為李恪收集情報。
在長安城的大街小巷,人們也都在熱議著朝堂上的這兩件大事。
百姓們對李恪讓武曌出宮做生意一事看法不一,有的覺得新奇有趣,有的則認為皇帝此舉太過荒唐。
但無論如何,這件事都成為了長安城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
而在高昌國,三位皇子曆經艱辛終於抵達。
高昌王得知他們的來意後,心中暗自盤算。
收留這三位皇子,無疑是與李恪徹底決裂,但這也意味著他有了與唐朝談判的籌碼。
“三位皇子遠道而來,本王自當收留,隻是如今局勢複雜,還望三位皇子耐心等待時機。”
高昌王表麵上熱情款待,心中卻在權衡利弊。
三位皇子雖心中焦急,但也隻能暫時寄人籬下,等待著長孫無忌所承諾的那個機會。
在這看似平靜的日子裡,各方勢力都在暗中較勁。
此時的李恪心中很清楚,自己所麵臨的局勢猶如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表麵平靜,實則暗流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