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心中,已然打好了如意算盤。
隻要高昌王真的被逼反,引發西域大亂,他就有絕佳的機會將三位皇子接回。
這三位皇子一直是他手中的重要棋子,若能借此契機重新布局,說不定能扭轉當前局勢,實現自己更深層次的謀劃。
然而,李恪卻絲毫不慌。
他目光冷峻地掃過朝堂,突然將視線定格在長孫無忌身上,高聲說道:“眾卿莫要忘了,這主意可是長孫無忌提出來的!朕不過是覺得此計能彰顯我大唐威嚴,才允準了此事。”
李恪巧妙地將鍋甩到長孫無忌頭上,瞬間將自己置身事外,好像這一切決策與他毫無乾係。
長孫無忌臉色驟變,沒想到李恪竟會來這一招,將責任全都推到他身上。
他正要出聲辯解,卻聽李恪接著說道:“怎麼,諸位愛卿若是對此不滿,覺得朕決策有誤,不妨站出來,與朕腰間這佩劍比比鋒利!”
“看看是你們的言辭厲害,還是本王的劍更快!”
李恪說著,手按在劍柄上,眼神中透著一絲殺意。
此言一出,朝堂上瞬間鴉雀無聲。
百官們麵麵相覷,無人再敢吭聲。
畢竟,在這朝堂之上,李恪身為帝王,手握生殺大權,誰也不敢輕易觸怒龍顏。
見百官噤聲,李恪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後大踏步離開朝堂,徑直往後宮走去。
李恪也沒想到長孫無忌會讓逼高昌王獻出王妃,不過經過這麼一鬨,李恪不僅化解了危機,還成功打壓了長孫無忌的氣焰。
至於高昌王那邊,他自有打算,並不擔心會引發不可收拾的局麵。
踏入後宮,李恪一掃朝堂上的陰霾,宮女太監們見陛下駕到,紛紛跪地行禮。
“參見陛下!”
“傳旨,即刻為新皇妃準備入宮事宜!”
王妃在被送往後宮的途中,趁看守的宮女太監稍有疏忽,悄悄尋了個機會溜了出來。
宮外,高昌王心急如焚,一直在隱蔽處焦急地等候著。
當看到王妃的身影出現時,高昌王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情緒,幾步衝上前去,緊緊握住王妃的雙手。
他的雙眼布滿血絲,麵色憔悴不堪,顯然在這短短半天時間內承受了巨大的痛苦與煎熬。
“你怎麼能答應他們!怎麼能去侍奉那昏君!”
高昌王聲音顫抖,帶著無儘的憤怒與不甘。
此刻的他,情緒激動到了極點,幾近失控。
王妃眼中含淚,看著眼前痛苦的高昌王,心中滿是哀傷。
“大王,莫要衝動啊!”
她輕聲勸道,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
高昌王猛地甩開王妃的手,來回踱步,咬牙切齒地說道:
“當時在朝堂之上,隻要我不顧一切出手,李恪那賊子必死無疑!”
他緊握雙拳,關節泛白。
王妃趕忙上前,再次拉住高昌王,神色凝重地說道:“大王,您冷靜些!當時朝堂之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猛將都在。”
“不錯,若您出手,李恪或許真的性命不保,可我們呢?我們根本無法活著離開那朝堂啊!”
王妃的聲音帶著哭腔。
高昌王身形一頓,如遭雷擊,臉上的憤怒之色稍稍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