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那時候再去找外人,倒不如一開始直接培養一個自己人。
更關鍵的是,周羽桐和弧光目前其他幾個女演員的類型都不相同。
李依桐甜美、宋秩清新、祝絮丹青春,各有各的風格,彼此不占賽道,沒有撞型的問題。
聽到孟白的話,周羽桐頓時目光一亮。
弧光影視可是現在網劇市場的頭部公司,自己這種小演員能簽上,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
“願意願意,我沒問題。”她連想都沒想,立馬就答應了下來。
“呃,沒關係的,可以多考慮幾天,不急這一時半會。”
“不,不用考慮,我隨時都可以簽約。”
開玩笑,多考慮幾天,萬一你們冷靜下來不簽了怎麼辦?
孟白倒是沒想到這姑娘這麼積極,在他看來簽約這種相當於就業的大事,怎麼不得多琢磨琢磨。
不過既然人家姑娘願意,那他也會不上趕著再勸。
“行,既然你沒什麼意見的話,那等回京北了我找人聯係你。正好過幾天就是弧光合作的經紀公司正式運營,到時候把你也並過去。”孟白道。
楊銘前兩天給他發消息,邀請參加泰洋川禾的開業酒會。順便,把他這邊幾個藝人的商務合約都轉過去,隻有影視約留在弧光。
孟白一直堅信的理念,是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弧光影視作為一家影視公司,那就專心把影視項目做好就行。藝人經紀這塊,讓彆人乾,自己參股分錢就行,沒必要非得親力親為。
國內早年的影視公司,很多都受了香江那邊行業模式的影響,走的都是“大片場”的路子。
既做影視,也簽藝人,有的還會養自己的導演、編劇、攝影燈光、動作特技之類的幕後團隊。
這種模式在市場興起的階段好處很多,自己的項目捧自己的人,雙倍收益不說,成本也更便宜。
但是缺點則是規模龐大臃腫,一旦市場不景氣,原來的項目和藝人“互相成就”就變成了“互相損耗”。
市場不好,賣不出劇,開工減少,劇組就沒飯吃。
要養活劇組,就得開工拍攝,但是拍完又賣不出去,徒增損耗,直到最後把公司拖垮。
當年如日中天的邵氏,最後就是死於這種“尾大不掉”的模式中。
內地娛樂產業發展的晚,加上市場大,所以直到現在這套模式還能行的通。
像歡瑞、嘉行還有新麗這幾家近幾年興起的公司,也一直以“項目+藝人”的合作模式作為吸引資本注入的賣點。
但是幾個老牌的影視公司,已經慢慢開始出現這種模式的弊端苗頭。
最典型的,一個是黎沁所在的榮信達,還有就是唐人。
甚至之前侯洪亮也曾經提過,他感覺正午陽光的藝人經紀業務,多少有些影響正常的項目製作了。
孟白現在其實也多少有這種感覺。
就拿他那個便宜師妹祝絮丹來說,年初和樂時網的合約到期以後,就簽到了弧光。
但是簽完以後,一直也沒有什麼合適的角色給她。
弧光不可能為了她自己改變早就定下的項目規劃,想找外戲吧,也沒有帶她的經紀人。
導致的結果就是她小半年來,除了在《法醫秦明》的一個單元裡演了個角色外,剩的時間一直在家摳腳。
要不是知道這姑娘也是個學渣,孟白都想讓她借這個空閒時間再考個研了。
不過等到轉到泰洋川禾以後就好了,有專門的經紀團隊,她也不用天天閒的沒事老想著拉花妍一起玩了。
倒不是彆的,主要是擔心自己的小助理和她混久了,難免漏點消息。
畢竟,自己那師妹是目前唯一一個同時和黎沁、李依桐以及宋秩都認識的人。雖說都不熟,但以後時間久了難免出什麼問題。
總不能到時候真把她滅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