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流浪地球》的編劇,孟白。”
“嘩——”
伴隨著孟白話音落下,觀眾們瞬間爆發出比剛才還要熱烈幾倍的聲音。
對於這位身上充滿傳奇性的“年輕大佬”,很多人對他的興趣一點都不比那些普通的明星要差。甚至因為他一向低調神秘的風格,反倒是更增加了大眾的好奇心理。
因此看到他上台,大家的到熱情瞬間就被點燃了。
“孟總,牛逼!”
“感謝孟總!”
“孟總我愛你!”
“孟總,我要給你生猴子!”
“……”
聽著觀眾席傳來各種亂七八糟的聲音,孟白忍不住道:“剛才喊生猴子的那哥們兒,咱先不提物種隔離的事。我很好奇,你要怎麼生出來?”
“哈哈哈哈……”
聽到孟白的玩笑,觀眾們又是一陣大笑。這位年輕的“億萬富豪”,看起來比他們想象中要接地氣的多。
隨口調侃了一句,把現場的氛圍平複了一些,孟白這才接著道:“剛才郭導說到感謝,其實我們這些主創也很好、主演也好,都是在做自己的工作而已。真正需要感謝的,是創造了這個成績的各位觀眾朋友們,你們才是這個奇跡的創造者。”
“《流浪地球》這個項目,我最早是在15年聽到的。那時候的電影市場和現在其實變化不大,青春片、喜劇片是我們從業者的拿手好戲,動作片之類的類型片表現也不差,但對於科幻,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是好萊塢大片‘專屬’。記得那時候還有一句話,叫‘國產科幻,狗都不看’。”
“當然,這和觀眾其實沒什麼關係,主要是我們的電影產業起步晚,還沒有發展到人家的那個等級。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製作水平,都達不到要求,拍出來的效果也差。觀眾們支持一次兩次,但時間長了,自然就沒人願意再相信。”
“科幻這個題材的電影類型很多,有的重點在於創意,可能一間屋子幾個人就能拍出來。還有的重劇情,科幻隻作為點綴。但更多的,還是需要各種特效場景的搭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重工業電影。這需要的就不僅僅是幾個優秀的電影人,或者是充滿創意的腦洞思路,更多的還是需要整個產業基礎的支持。”
“電影作為文化組成的一部分,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和社會發展直接對應的。《流浪地球》會出現在這個時候獲得成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是一種必然。原因很簡單,隻有當大家在現實裡有餘力的時候,才有機會和精力稍微抬頭,去看一下星空。”
“今天早上的時候,我看了一篇關於電影的評論,內容是在說《流浪地球》的成功,是不是打開了國產科幻的大門。但其實不管哪種電影題材,都不存在大門之類的,無非就是有的門檻高一點,有的門檻低一點。門檻這東西,就相當於一個標準,它不會因為過的人多就降低。”
“所以說比起什麼‘推開大門’,我更希望《流浪地球》能夠成為一粒火種,點燃大家對國產科幻題材的熱情。無論是好是壞,哪怕是泥沙俱下,在時間的大浪淘沙下終究會留下那些好的作品。”
“就像電影裡說的一樣,無論最終結果會將曆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謝謝大家!”
——
《流浪地球》的慶功見麵會在一片歡樂聲中結束了,觀眾們還趁機問了不少關於第二部的規劃。
隻不過現在連孟白、郭凡這些核心主創,也都還沒開始考慮過第二部的問題,所以隻能和大家表示等待劇組後期有了消息,會告訴大家的。
“終於結束了。”
回到後台,郭凡不由得感慨:“總算是突破五十億了。”
“這話說的,不是還有一個月的上映嘛,說不準還能再漲點。”孟白道:“而且國外幾個市場的上映才剛開始,目前來看反響還不錯,值得期待一下海外票房。”
理論上來說,像《流浪地球》這種大製作影片,指望單一市場其實是有風險的。好萊塢的大片為什麼票房那麼高,主要還是因為他們能把電影賣到世界各地。
其實《流浪地球》一開始也考慮過全球同步上映,但這個IP彆說國外了,就是國內知道的人也不多。沒有足夠的說服力,海外的那些院線也對這電影不太敢上。
最後幾家出品方和發行方商議過後,決定還是等國內的票房反饋出來,有了實際的成績再去聯係海外市場,應該會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