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師們說完估分的情況。
有老師說:“李均,第一誌願得填燕大,北大。”
“是啊,是啊,一定燕大,北大!”
在辦公室看那些帶李均的授課老師也都得意忘形了。
紛紛讓李均鎖定華夏最好的大學。
辦公室裡其他班級的老師就不忿了。
“估分畢竟不是真實的分數。”
“而且燕大北大,在浙省都是招的尖子生,我們又不是首都人士,他們隻在浙省招很少的名額,就是溫市狀元那也不一定能那兩所學府。”
這也是華夏的特色,一直到後世都是如此,燕大北大重點大學在首都招生的比例是百裡挑一,或者五十裡挑一,而他們在華夏的其他省份則是萬裡挑一,甚至數萬裡挑一,隻有很少的招生名額。
這些是後世很多家長拚命買一線城市,大城市的房子的緣故,哪怕是幾萬一平米,那也要去買,孩子考上好大學的幾率更大!
因為大城市大學超多,重點大學也超多,而所在大學在當地的招生也是絕大部分名額的。
這也就是後世不斷讓人詬病的教育資源差距。
公平,這個世界就沒有絕對的公平。
不過這不妨礙老師們現在對李均的幻想,這孩子發揮極好,估分了690分啊!
肯定可以上燕大,北大的,那麼他們的學生上了燕大,北大,那麼榮譽,獎金可有不少,每個授課老師都會跟著沾光的。
李均回家之後,把估分的情況也跟爸媽說了,李爸那是高興得合不攏嘴了,他兒子是大學生了要,李爸連忙讓李媽去買菜。
晚上。
李爸破天荒地拿出了他一直珍藏的好酒。
“兒子,我們喝一口。”
這要在以前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李爸居然能這麼平等地和李均坐著。
他一直都想做那個高高在上的老子,那個威嚴不容質疑,哪怕錯的也是對的,這種極端專製的思想讓昔日的李均很是窒息。
現在怎麼大變樣了?
李爸晚上很高興,晚上喝了不少酒。
李均倒是被李媽攔下,隻喝了一點。
晚上,李均想著自己填報誌願的事情,第一誌願填哪裡?
專業課選什麼?
是聽從老師們的建議,燕大北大?
有那個分數,有那個省排名,李均也不大願意。
他這輩子肯定不再學術,專業研究得那麼深也沒用,這輩子,他主要是做商人,企業家,經濟學上的東西,這個時代也沒人能教自己,上輩子他的研究生專業就是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