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廠區外麵的第三代伏爾加24型汽車,米哈伊爾廠長做了詳細的講解。
李均都想試駕一輛。
不過今天的任務不是試駕。
走流程,評估完了之後,他定要試駕一番。
要知道伏爾加汽車第三代是蘇聯人的驕傲,可惜研製成功,蘇聯卻是解體,東歐更是巨變,華夏改革開放引進更多的西方汽車,造成原蘇聯最好的伏爾加汽車成為無人問津的地步。
說起來這第三代伏爾加汽車是挺悲劇的。
就像是古代愛國的俠客,在深山練成了一身武藝報國,練成之後,國已經沒有了,那一身武藝為誰?
接著他們參觀起生產車間。
米哈伊爾廠長和公司高層陪同李均一同詳細了解。
作為整個汽車生產線的起點,眾人來到了衝壓車間。
衝壓車間主要承擔著各生產各種伏爾加汽車自製衝壓件任務。
這些設備都是完全領先於華夏技術的機床。
“這些設備是1990年投入專門生產第三代伏爾加汽車的……”
經過衝壓後的零件進入車身車間。
密密麻麻的零部件。
密密麻麻長長的甬道,一眼望不到頭的感覺。
一輛汽車是由許多小的部件構成的,最後才能組裝成一輛車,每一個部件都應該符合相應規格,隻有每一個器件都是合格的才能保證車的質量。
焊接車間火花四濺,是原蘇聯時代培養的技術工人在認真地焊接。
刺眼的光,刺激的氣味。
“老板,您需要帶上防護眼罩和耳塞,不然會刺激眼睛和耳膜。”
……
焊接之後的汽車進入塗裝車間。
塗裝車間就是給汽車上油漆,平時刷漆很簡單,但是汽車上漆可沒那麼簡單,它不僅僅是上漆那麼簡單,還在車頂,座椅等處塗上一種類似泡沫的材料,哪一個步驟叫做發泡,主要是用來保溫並且隔熱的。
油漆上好了後要進入烘乾室,水旋噴漆室,刮灰等。
上漆全場成功之後,就是各零件進入總裝車間,需要安裝上方向盤,座椅,發動機等。
然後就看到一輛車在眼前造好。
從高爾基汽車廠原材料車間,生產車間,汽車倉庫走了一圈。
李均深深感受到昔日蘇聯重工業的強大。
這個工廠是卡瑪斯廠十倍之大。
而且高爾基汽車廠這樣的分廠在俄羅斯還有二十多家。
這麼大的規模。
依稀見到當年它狂銷東歐,華夏,東南亞的霸氣猙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