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筆承包費用九千萬對於南糯山的山民實在是太巨大的一筆數字,但是於李均而言,真是微不足道,這十萬畝茶樹,特彆是那些古茶園產生的效益是驚人的,至少每年有十幾億的產值,越到後世越爆發的厲害……
在華夏逐漸富裕起來後,中產階級達到兩億人規模,好茶是供不應求的,送禮送好茶,做老板的都是喝好茶,以至於古樹茶下一年的葉子還沒長出來,就賣出去了。
茶葉生意是一本萬利的生意,隻要品牌做得好,那就不愁賣不出高價,特彆是加著噱頭的茶,那都是躺著掙錢的。
李均以後也不用琢磨其他噱頭,直接一個古樹茶,直接讓客戶可以追索到古茶園那一棵樹上。
所有的古樹茶都不愁賣。
這年代銀聯銀行卡還沒有普及,家裡也隻是有存折和現金,大企業還有什麼支票什麼的,但是企業發員工工資還得發現金,承包費用自然也要發現金發給村民。
哈尼鄉政府決定統一發放,場麵要搞大一點,讓十裡八鄉都知道哈尼鄉富裕了,都爭著將女兒嫁到哈尼鄉來,增加哈尼鄉的人丁。
讓哈尼族人揚眉吐氣,哈尼族窮得太久了。
何止是哈尼鄉窮太久了,整個華夏都窮得太久了。
這就是後世華夏為什麼經常會看到現金發錢什麼的。
錢是什麼,特彆是一個窮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國家,那是巨大催化劑,刺激劑,如今這個國家被壓製了許多年的發財欲望一下子被激發。
李均願意成為先鋒者。
長期以來華夏都是一個重農抑商的社會,發財人人都想,但是華夏封建社會統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階級利益,在道德觀念上,在倫理觀念上給華夏人一直下套。
比如十商九奸!
比如商人沒有一個好東西啊!
比如君子重義輕財!
比如士農工商,商人是最下等的……
特彆是夷族統治中原上千年裡,從觀念到政策上都是極度的重政抑商,但實際上,除了猶太人意外,大概就是華夏人是發財欲望最強烈的國家。
隻要有機會就想賺錢,這種強烈的欲望,在改革開放後,在華夏各項政策釋放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強烈的發財欲望這是讓華夏經濟飛速發展驅動的巨大心理動力之一。
十億華夏人都想發財的時候,就是華夏最有希望的時候,大家想著發財,必然要去淘汰舊的產業,去創新去建設新的房子,新的發明,新的技術……
未來華夏每年的“首富”們最初的夢想基本也都是想要賺錢,要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惡生活,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一些人成功了,這些成功的人,一部分人也並沒有滿足僅僅隻是剛開始時候的發財致富,而是選擇推動和實現社會進步。
當然那是後話了。
現在這個年代所有的下海的欲望,都隻有一個,發財。
無論是下海的馬雲,還是下海的劉永好,還是教師俞敏洪……
哈尼鄉人要發財了,戶戶都要成為萬元戶了。
現金運送來哈尼鄉,這是一個很受鄉領導重視的事情,九千萬現金,那是多少錢,估計百元大鈔那也得有一噸多了。
鄉領導向縣裡申請一排武警戰士進行跟班,保護這些錢,這錢數目太大了。
哈尼鄉政府各寨和各戶代表數千人聚集在哈尼鄉中學裡。
今天是周末,學生們沒有上課,也就借用了學校操場,不然這裡也站不下幾千人。
各個寨頭人讓寨子的人排列好隊。
隊伍裡有人拿著蛇尼袋,有人拿著黑皮毛,有人拿著孫子的書包,有人拿著布袋……
他們今天都是拿錢的。
大茶商運了整整一車錢來。
從此,哈尼族人人都奔小康了。
每家每戶都是萬元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