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家村建立曙光農業科技公司不為掙錢,哪怕是賠本賺吆喝,在李均看來也是值得的。
隨著鄉領導的到來之後,宣稱和對村民的談判突然變得容易些多了。
尤其是鄉領導對那個人的熱情讓大家詫異不已。
“李老板,居然是你啊!”
曹鄉長一萬個沒想到地說道。
那老板能來投資,憑什麼來投資,隻怕也隻有那個李老板,他對江寧鄉小學做慈善,然後看中江寧鄉王家村這邊的田地。
“早該想到啊,早該想到啊!
因為有了政府的介入,不被農民信任的商人李均同誌很快被村民給信任了。
農民朋友們相信鄉領導不會欺騙他們。
接下來的日子裡。
王家村。
曙光農業科技公司成立。
在王家村掛牌,李均從帝都調來了人才,甚至高薪在新希望那裡挖來了農業專家。
現在隻是一個電話的事情。
李均能立即擁有全國最優秀的人才,這是李均如今的實力,也可以說是他財力的一種象征。
這些時日,李均還在金陵不斷買下了後世非常優質的地皮,很多都是在未來金陵地鐵旁邊的地皮。
那些地皮,李均怎麼清楚,因為他前世來金陵會經常坐地鐵,那年,他們一起去過多次中山陵,紫金山,十三陵……
那時候他們在金陵地鐵上還吃著辣辣的鴨脖。
那些幸福的日子,他不會忘記。
所以對金陵以後的地鐵線路很多清楚。
王家村,李均對曙光農業科技公司的遠景是將曙光做成下一個新希望集團公司!
新希望集團公司的故事,這些鄉下村民不知道,但是李均,還有看報紙的鄉村領導們知道!
所以在公司成立大會上,全體村民在場的村打穀場。
李均向他們說了新希望公司的故事。
作為經濟學老師對於華夏這家農民公司的事情如數家珍。
川省古家村劉家兄弟買小雞然後成立育種小雞農場,再養鵪鶉,到了1986年,育新良種場已經年產鵪鶉15萬隻,還帶動了全縣養鵪鶉,最高峰的時候全縣養了1000萬隻鵪鶉,比號稱世界鵪鶉大國的德、法、日還要大!
對於他們把自己養殖鵪鶉的技術和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縣裡的養殖專業戶,很多人說他們傻。
因為到了1987年,新縣的養殖專業戶小兵團作戰,使用劉氏兄弟的飼料和農具,在孵化率、產蛋率和飼料轉換率三項指標上都比劉氏兄弟高出2%到3%。
在家禽養殖和家禽飼料方麵,劉氏兄弟不願意和身邊的農民兄弟短兵相接,以免造成兩敗俱傷。他們開始將產品升級,轉戰豬飼料市場。
不過,華夏有一家名為“正大”的外資飼料公司,當年占據了華夏豬飼料市場的半壁江山。“正大”在華夏投資一億元建了一家飼料廠,雖然價格奇貴,但因為對豬的增肥效果奇好,所以,農民購買“正大”飼料還需要排長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