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目光看向自己的眾高層。
此時高層心裡都是小九九。
去那個名不見丁傳的地方橫店打造什麼影視城建古代的房子,那是一切從頭開始,如同開墾北大荒。
很多高層這些年好不容易將所負責的公司做起來,又要從頭開始,很多人是不願意的,大多數人都是喜歡安逸的,不願意去主動改變,因為他覺得現在已經夠可以了。
分公司有自己聽話的下屬,有他已經熟悉的業務,上班,下班,老婆,孩子,熱菜菜,如果去橫店那個地方,那裡會再有安逸。
就連黑黝黝的史二逵都不願意。
在煤礦場上,他都習慣了每天跟工人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你讓他不再在煤礦上,他都覺得渾身難受。
關鵬,沈誌偉,謝國民,侯軍……
李均從他們身上一一掃過。
這群家夥啊,這都安逸了啊。
看來,不能因為自己的信任就固化高層,李均準備實時引進高層,替換不作為的。
要讓他們有危機感。
不能讓他們滋生不作為主義,這不符合,他這個正在發展的集團公司。
再引進職業高管,比如打工皇帝唐駿之類的。
當然,現在還不是解決這件事情的時候。
不能立即卸磨殺驢。
當然,李均也不是卸磨殺驢的人,他隻是要放些鯰魚而已。
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鯰魚效應。
什麼是鯰魚效應?
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在海上捕得沙丁魚後,如果能讓魚活著抵港,賣價就會比死魚高出好幾倍。
但是由於沙丁魚生性懶惰,不愛運動,返航的路途有很長,因捕獲的沙丁魚往往一回到碼頭就死了。
有一天有一個船長,在撈上來的沙丁魚裡無意放進了一條鯰魚,而鯰魚呢,以吃魚為生,進入陌生環境,就會不停的進攻。
沙丁魚為了生存,就會不停的遊動,以躲避鯰魚,如此一來,沙丁魚便能活著回到港口。自己的沙丁魚大部分都活下來了,在港口賣出了好價錢。
從此這位船上每次捕魚,都帶著活得的鯰魚放在船上的水桶裡。
……
這位船上發財了,買了許多房子和鋪子。
船長嚴格保守著秘密,直到船上去世,他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諸多店鋪財產,他們家也不需要打漁了,向世人公布了秘密。
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裡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鯰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這樣一來,一條條沙丁魚活蹦亂跳地回到了漁港。
這就是後世著名的“鯰魚效應“。
自己這些員工們安逸了,放鯰魚就能再次激發他們的效率,所以卸磨殺驢談不上,但是殺雞儆猴肯定還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