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唐朝叛將史思明他是怎麼死的呢?“羅門生教授說啊?
”這個?史思明,他報應來的也很快啊,唐朝安祿山身死兒子安慶緒了那個之毒手後,不久,史思明他同樣也給自己的兒子那是都給去深給去殺死了啊,這個啊,那可是明明是那個之天意啊?”
鳳雛先生說啊?
”上元二年(761年),也是一個夜晚。
史思明突然從一場噩夢中醒來。他滿身冷汗,心有餘悸地將身邊的伶人叫醒,說起當時的夢境,一時尿急去了廁所。
恰在這時,一場政變發生了。
大將駱悅等人秘密見到史思明的長子史朝義,對他說:“我們和您都麵臨被殺的處境,自古以來就有廢立君王之事,請您召見宿衛曹將軍共商大事。”
史朝義低著頭猶豫。駱悅又說:“您如果不聽勸的話,我們今天就歸降李氏,那樣您也就完了。”
史朝義落淚,抽噎著說:“諸位好好處理這件事,不要驚嚇了我父親。”
駱悅等人隻好找來值宿警衛的曹將軍並說服他,無論如何要弄死史思明。
史朝義最終點頭。
大將駱悅帶著一班人提著武器闖進史思明的居所,一路上刀光劍影,誰敢阻攔就用刀劈劍刺,史思明聽到動靜,立刻跳牆逃命,當他跑到馬圈時,被身邊的人出賣,指出了他的去向,史思明趕緊跨馬逃跑,卻被駱悅的侍從箭射中胳膊,活捉並軟禁起來。
史思明詢問是誰作亂,得到的回答是“懷王”。
史思明當即大聲呼喊懷王(指史朝義),對他道:“早晨我說錯話了,活該被捉。可是殺我太早,使我不得至長安。”
史思明又對史朝義厲聲喝斥:“你可以囚禁我,彆落下殺父的名聲啊!”
史朝義在駱悅等人的協助下活活勒死了史思明,用氈毯裹屍,用駱駝運回洛陽。
史思明的下場是挺慘,不過這也都是其咎由自取。
史思明生性殘忍而且多疑,經常濫殺無辜,對部下冷酷無情,動不動就誅人九族,造成手下人人自危,更是寒了自己最懂事的孩子的心。
史朝義作為史思明的長子,經常跟隨史思明帶兵,恭謙謹慎,性情溫良,對父親尊敬,愛惜屬下。
將士們都恨愛戴他,可是如此優秀的史朝義沒有得到史思明的寵愛,反而麵臨被父親殺害的危險。
有一次,史思明派史朝義攻打陝州,途中史朝義的兵馬遭到唐軍的襲擊無法前進,史思明不問青紅皂白差點將史朝義等人誅殺。他說“朝義怯,不能成我事”,史思明的簡單粗暴令史朝義十分惶恐。
另外,史思明和安祿山一樣,都偏愛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史思明偏愛的是自己的小兒子史朝清,他早就想殺掉史朝義立史朝清為太子,並且將自己的這些想法說給手下的人聽,聽到消息的這些人都為史朝義鳴不平,他們將聽到的都透漏給史朝義,並支持史朝義將殘暴的史思明殺掉取而代之,也免除自己的後顧之憂,他們誰也不想活在擔憂自己和家人的腦袋隨時搬家的恐懼中,可是,史朝義並不忍心殺害自己的父親,直到又一件事情的發生。
也就是史思明被活捉的那天早晨。
當時史朝義依令正在修築城牆,因他看到士兵們疲憊就讓士兵們暫歇,正好被巡檢的史思明看到,史思明不問青紅皂白就對史朝義破口大罵道:“汝惜士而違我令邪?”還咬牙切齒地威脅說:“朝下陝,夕斬是賊。”意思就是等史思明攻克陝州,就殺了“此賊”(史朝義)。
史朝義聽了史思明的話非常害怕,他太了解自己父親了,他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殘暴之徒。一個從骨子裡透露著來自並超越突厥人的原始的血腥和野蠻。
他一臉凶相,看一眼就令人不寒而栗,他和安祿山是同鄉兼鐵哥們,精明好學,懂六種語言。
史思明是個老賴,33歲那年,為逃債,去了奚族地區,被當地人活捉。他擅長說謊,對此他說到:“我是大唐王朝派來與你們的大王和親的使者,你們若殺了我就會大禍臨頭的”
就這樣他見到了奚王,騙取了奚王的信任,受到貴賓之禮的待遇。
奚王畏懼唐王朝的勢力,為表感謝,派了100人跟著史思明去拜見大唐皇帝。
史思明想要擒住奚王帳下的大將瑣高將功贖罪,就哄騙奚王說:“大王派去的人雖然不少,但我看多是淺薄之徒,讓這些人去見天子怎麼行呢?聽說大王帳下的瑣高才能出眾,可擔此大任,何不派他來?”
奚王不敢反對,就讓瑣高帶著手下300人跟隨史思明去而去。
史思明心口不一,將借刀殺人之計玩的爐火純青,他偷偷派人告平盧守將裴休子說:“奚族人派瑣高帶領一隊精銳將士來朝拜我大唐天子,說是感謝,其實是來偷襲平盧的,趕緊殺掉他們!”
裴休子信以為真,將瑣高手下的300人殺了個精光,獨留瑣高一人當人質。
就這樣,史思明把瑣高押送到幽州節度使那裡,節度使見史思明竟然拿下奚人最有才能的瑣高,就對史思明產生由衷的佩服,並上奏朝廷上奏大讚史思明。就這樣史思明通過連環騙,在仕途上平步青雲,還被提拔為將軍,獲取了皇帝賜漢名“史思明”的榮耀。
史思明為達目的殘忍至極不擇手段。
就在安祿山自稱“大燕皇帝”時,令史思明經略河北。史思明就像個惡魔般,帶著部下剽掠搶奪,殺人取樂,就連手無寸鐵的百姓他都不放過。大唐裨將張興被俘,史思明想讓其歸附,不從,就鋸殺了張興。
安慶緒殺了安祿山自立為帝後,史思明覬覦安氏的老窩範陽,那裡有堆積如山的珍寶讓史思明垂誕三尺,他想扳倒安慶緒將範陽據為己有。
當安慶緒被唐軍打敗,逃往鄴郡(今河南安陽)時,史思明趁機跟進,他一麵重兵防備,一麵派使者招撫安慶緒的麾下大將北平王李歸仁(率軍逃亡範陽),李歸仁率領的曳落河、六州胡人歸附史思明,他們一路掠奪的財寶都被史思明沒收,李歸仁率領的同羅部不服,史思明就對其發兵,擊殺三千餘人,輕鬆進入範陽,他不斷擴充兵力。
安慶緒得知史思明的兵勢盛猛,心中不免擔憂焦急,他想除掉史思明。史思明早就對安慶緒的弑父稱帝心存不滿,可實力不允許他蠻乾,畢竟安慶緒殺安祿山這件事,安慶緒一直對外宣稱安祿山是上山修仙去了,因而叛軍是依然擁護安慶緒的,史思明決定歸順唐朝,避禍為福。
雖然安慶緒稱帝了,但不久就被唐軍打敗,灰溜溜逃往鄴郡,在鄴郡擴展軍備,他想東山再起。
畢竟人家是安祿山的兒子,不差人脈。安祿山的老部下蔡希德、田承嗣等人紛紛來加入他的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