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木材順利運回,城牆修複工作看似步入正軌,然而,新的麻煩接踵而至。負責修築城牆的工匠們在施工過程中發現,原本儲備的石灰嚴重不足,而石灰是保證城牆堅固的關鍵材料,沒有足夠的石灰,城牆即便修複,也難以抵禦未來可能的風雨侵襲和敵軍攻擊。楚逸塵得知這一情況後,再次召集工匠和將領們商議對策。
“這石灰短缺,可如何是好?城牆修築到一半,若因材料不足而停工,前期的努力都將白費。”&bp;楚逸塵神色憂慮,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一位年輕的將領站出來說道:“將軍,我聽聞附近有一處廢棄的石灰窯,或許能找到一些可用的石灰,隻是不知損毀情況如何。”&bp;楚逸塵眼睛一亮,連忙問道:“你可知道具體位置?”&bp;將領點頭稱是。楚逸塵當即決定,派這位將領帶領一隊士兵前往廢棄石灰窯查看情況,同時安排工匠們繼續手頭工作,利用現有的少量石灰,優先處理關鍵部位。
與此同時,蘇瑤在城內的工作也並非一帆風順。雖然在她的努力下,部分商戶已經重新開張,但市場上的商品種類依舊匱乏,百姓的生活仍存在諸多不便。蘇瑤意識到,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吸引更多的外來商賈,促進物資流通。她與城中幾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商議,決定舉辦一場盛大的集市活動,以此為契機,吸引周邊城鎮的商人前來交易。
蘇瑤親自書寫邀請函,派人送往周邊各個城鎮,詳細介紹邊關如今的重建情況以及集市的優惠政策。為了確保集市順利舉辦,蘇瑤還組織人手對城內街道進行清掃和布置,搭建臨時攤位,準備充足的飲用水和休息場所。在籌備過程中,蘇瑤遇到了資金短缺的問題。舉辦這樣一場大型集市,需要大量的資金用於場地布置、宣傳以及對商戶的補貼。蘇瑤思索再三,決定拿出自己的部分積蓄,同時向城中一些富商尋求讚助。她親自拜訪這些富商,向他們闡述集市對邊關重建的重要性。“諸位,如今邊關重建,百廢待興。這場集市若能成功舉辦,不僅能讓百姓的生活更加便利,也能為各位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望大家能慷慨解囊,為邊關的繁榮出一份力。”&bp;在蘇瑤的努力下,富商們紛紛表示願意讚助,資金問題得以解決。
在廢棄石灰窯那邊,士兵們曆經艱難,終於找到了那處廢棄的石灰窯。然而,石灰窯因年久失修,損毀嚴重,裡麵僅存的少量石灰也因受潮變質,無法使用。帶隊將領望著眼前的景象,心中焦急萬分,但他沒有放棄。他仔細觀察石灰窯的構造,發現雖然主體損壞,但部分設施仍可修複。於是,他帶領士兵們就地取材,利用周邊的石頭和木材,對石灰窯進行了簡單的修複。同時,他們四處尋找燒製石灰的原料&bp;——&bp;石灰石。經過幾天的努力,士兵們終於在附近的山穀中找到了大量的石灰石。他們將石灰石搬運到石灰窯旁,開始嘗試燒製石灰。在燒製過程中,由於缺乏經驗,石灰窯出現了幾次故障,導致燒製出來的石灰質量不佳。但士兵們沒有氣餒,他們不斷調整燒製的溫度和時間,經過多次嘗試,終於燒製出了合格的石灰。他們馬不停蹄地將燒製好的石灰運往邊關,解決了城牆修複的燃眉之急。
在城內,集市活動如期舉行。周邊城鎮的商人們紛紛趕來,帶來了豐富多樣的商品,有糧食、衣物、生活用品,還有各種手工藝品。集市上人頭攢動,熱鬨非凡。百姓們興高采烈地穿梭在各個攤位之間,挑選著自己需要的商品。蘇瑤看著熱鬨的集市,心中充滿了欣慰。她穿梭在人群中,不時與百姓和商戶交流,詢問他們的需求和意見。在集市上,蘇瑤還發現了一些來自偏遠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和手工藝品,她意識到這些商品不僅能豐富百姓的生活,還能為邊關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於是,她與這些商人建立了聯係,鼓勵他們以後定期來邊關交易。
夜晚,楚逸塵回到營帳,看到蘇瑤正對著賬本仔細核算。他走上前去,輕輕握住蘇瑤的手,說道:“瑤兒,今日集市舉辦得很成功,辛苦你了。”&bp;蘇瑤微笑著,通過紙筆寫道:“不辛苦,看到百姓們臉上的笑容,一切都值得。你那邊石灰的問題解決了嗎?”&bp;楚逸塵點頭道:“解決了,多虧了將士們的努力。隻是這重建之路,困難重重,不知何時才能真正讓邊關恢複往日的繁榮。”&bp;蘇瑤寫道:“隻要我們齊心協力,一步一個腳印,總會實現的。”&bp;兩人相視而笑,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楚逸塵繼續帶領將士們和工匠們修複城牆,蘇瑤則致力於鞏固和拓展邊關的商業發展。他們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前方依舊困難重重,但他們堅信,隻要心中有愛,有對國家和百姓的責任,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他們的愛情故事,也在這艱難的重建過程中,被百姓們口口相傳,成為邊關的一段佳話,激勵著更多的人投身到重建家園的工作中,為邊關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