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王國強兼任鎮黨委書記,長水鎮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
由於內部沒有了阻力,各項工作落實很快。
轉眼間到了春耕時期,農科院胡教授親自帶隊蹲點,將協議之中承諾的實驗種子帶到了長水,並指導農民種下。
在對接完前期工作後,胡教授返回省城,但科研組沒有走,各自分派任務,在長水十一個自然村蹲點指導,進行實驗數據整合。
與此同時,東明農貿的廠區建設工作也有序開展。
同年九月,廠區落成。
落成儀式上,慶雲縣委和雲山市委都派出了領導,蒞臨現場,並發表了致辭。
其中,雲山市委的領導著重表揚了長水在招商引資和新農業發展模式的突出貢獻,並要求慶雲縣委縣政府對長水模式積極學習,加大政策扶植力度,將該模式推廣出去。
儀式結束以後,當天就有其他的縣區、鄉鎮打來電話,想要來長水考察。
對此,張鬆表示熱烈的歡迎。
長水的發展,日新月異,轉眼間就是兩年的時間。
兩年時間讓長水的百姓徹底脫貧致富,小康就在眼前。
也憑著這個功績,王國強副縣長成功進了一步,變成慶雲縣常務副縣長、常委委員。
胡偉則是在一年前就從鎮長升任書記。
當然了,這一係列功績最大的功臣張鬆自然也是高升鎮長,進入正科級乾部序列。
“宮部長,您有什麼指示?”
這天,張鬆正在處理公文,忽然接到了宮德業的電話。
“張鎮長,我代表組織正式要求你於今天下午兩點到組織部報道。”
客套了一番過後,免不了公事公辦的例外。
張鬆知道,組織部找自己談話,是表明自己要離開了。
隻是去哪裡,張鬆還不知道。
回顧自己這兩年多的工作,張鬆發自內心地驕傲,這是前世宦海沉浮三十年也不曾有過的感覺。
下午兩點,張鬆準時出現在宮德業的辦公室當中。
“宮部長,您好。”
張鬆很客氣地打了招呼。
在外,他可以稱宮德業為宮書記、宮老哥,但在單位,還是得稱職務。
“張鬆同誌,走吧,部長在等你。”
宮德業親自把張鬆送到了組織部長的辦公室當中,接受組織談話。
通過這一點,張鬆這次的調任,必定是重中之重,否則也不至於組織部長親自談話。
“張鬆同誌,這兩年來,你的功績百姓看得見,組織也看得見。對於接下來的工作,你有什麼看法?”
張鬆趕忙說道:
“我可不敢居功,都是組織培養,百姓信任。事實證明,就目前而言,我提出的方案是適合長水這一方土地的,近期內我是不打算變動,不過我的個人意願不能淩駕於組織意圖,如果組織有新要求,我願意並且堅決服從組織的決議。”
組織部長點點頭,笑道:
“張鬆同誌,你有這個覺悟,這很好。是這樣的,經過組織研究討論,想對你的職務進行一下調整,你個人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