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正是因為安北府名的更改,以及李鳳娘與燕傾城等人之間的舊事新怨,加上聖上趙擴不日就將到達燕京一事兒,使得兩者之間的關係迅速降到了冰點。
李鳳娘不曾向燕王府的幾位夫人解釋過聖上趙擴要來燕京的目的,而燕王府的人,也從來沒有派人過來詢問過,為何聖上會選擇在這個敏感的時機來燕京。
李鳳娘的高高在上,甚至隱隱的咄咄逼人,讓燕王府的人實屬看不慣,畢竟,燕京可是他們從臨安遷至燕京的家,而李鳳娘如今的舉動,更像是希望趁燕王不在燕京的日子裡,把他們家在燕京的一切都奪走、困住一般。
虞允文雖然在儒州,而且也已經得到了聖上趙擴將要到達燕京的消息,自然,也隱隱聽到了一些關於燕王府跟安北府兩者之間不睦的事情,雖然他想要插手,可奈何……無論是燕王府還是安北府,都是女子在爭鬥,而他一個守衛燕雲十六州的將領,若是想要摻和這件事情,不管從哪方麵來看,都顯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順。
更何況,不管如何說,燕王葉青並沒有反出宋廷,所以不管站在那個角度來看,他虞允文如今也依然還是宋廷的臣子,自然,這件事情他便完全無法插手。
除非是葉青突然在遼陽登高一呼,在宋廷聖上趙擴將要到達燕京之前,突然宣布要自立為王,叛出宋廷,如此一來,他虞允文甚至就可以立刻下令屬下帶兵去攔截趙擴,迫使趙擴在未到達燕京前,便不得不掉頭南下、返回臨安。
不過虞允文雖然是沒辦法插手這件事情,但在一些細節上,可謂是一眼就看出了他的態度。
燕王府與安北府不睦已是事實,而整個燕京周遭的城防,也隨著葉青前往遼陽時,帶走了燕京唯一的一支拱衛燕京的大軍:破陣營。
所以如此一來,整個燕京周遭以及城內,幾
乎沒有像樣的軍事力量存在,畢竟,因為當初燕王的命令,幾乎所有的兵力都被調集到了燕雲十六州的各個關隘上,以防蒙古人可能會反悔的南下入侵。
但這幾日來,特彆是儒州這個關隘,足足有近五千人的精兵悍將,被調集到了燕京,而敢於從他虞允文麾下調走兵力的,而且還要有能力領兵的,在燕京就隻有一個人,那便是遼國公主,也被譽為鐵衣將軍的耶律月。
耶律月的麾下原本還有一支大軍,但從葉青攻下燕京後,就一直被放在渝關駐守,而在葉青進入金國後,這兩年要麼是駐守在渝關,要麼便是被調防到了金國遼陽,就連耶律月麾下最為得力的將領耶律乙薛、耶律石北,這兩年也都一直跟隨在燕王的左右。
所以隨著燕京的局勢,因為趙擴的到來而變得越發緊張之時,耶律月便開始斷斷續續的從虞允文的麾下調兵遣將。
耶律月沒有選擇從其他關隘調兵遣將,而是選擇了從虞允文的眼皮子底下調兵遣將,看似一個並沒有多大深意的舉動,其中卻是大有深意。
其一,耶律月之所以從虞允文眼皮子底下調兵,也是為了試探虞允文此時此刻對於燕京局勢的態度。若是虞允文不同意,甚至是阻止耶律月調兵,那麼也就足以說明,虞允文在趙擴將要來到燕京時,已經鮮明的選擇除了自己的立場,那自然就是站在了宋廷趙擴這一邊。
而若是沒有反對、阻止耶律月調兵,那麼同樣,也是在向燕王府傳遞一個消息,他是宋臣,但也是燕王麾下的將領,他的立場不管是誰來到燕京都不會更改。
所以這幾日來,耶律月連續從儒州調兵回到燕京,虞允文向來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有時候還會通過一些不經意的舉動,一些不經意的話語,來提醒耶律月,那些人可以放在燕京,那些人更適合留守儒州。
第二點也很明顯,耶律月是要通過從關隘上調兵遣將,來告訴李鳳娘,燕京雖然是宋廷的疆域,但並非是她李鳳娘與聖上趙擴可以為所欲為的地方,這裡顯然還有另外一個人,才是它真正的主人,而這個主人……就在燕王府內。
如此舉動,自然也是在警告李鳳娘,甚至是在警告還在半路上的趙擴,燕京絕非是臨安,也絕不會像臨安一樣,可以任由他們在此謀劃各種小動作,就像當年在臨安采取的一係列舉動來針對燕王那般。
這種事情,燕王府絕不會容許它在燕京發生,即便是當今聖上來到燕京以後,也絕不允許。
正是出於這幾個原因,使得如今的燕京城,無論是新城還是老城,都有著身披盔甲、騎著戰馬的兵士不分日夜的巡視,尤其是在燕王府、安北府的周遭,更是聚集了近千名的兵力鎮守、監視。
李鳳娘對於耶律月一係列的舉動自然是嗤之以鼻,在她看來,她不相信一旦等到趙擴到來後,耶律月還敢把這些兵力放在燕京城內。
當然,她也清楚,耶律月乃至燕王府的其他幾個女人,之所以同仇敵愾、合力如此做的原因,不過是因為當年的一些針對葉青的舊事,從而擺出這麼一幅大陣仗,來警告她李鳳娘而已。
所以李鳳娘也依舊認為,隨著趙擴到達燕京後,加上隨同的一些臣子,以及一些如今已經在燕京的臣子的諫言,到時候燕王府的那幾個女人,必定會迫於壓力而撤走燕京城的這些兵力。
如今兩方都在相持,而不約而同的,都在等待那個可以打破僵局的人出現。
李鳳娘眼中的不二人選並非是葉青,畢竟葉青還是宋廷的臣子,那麼就必須以臣子該有的覺悟來對待聖上駕臨這件事情。
而燕王府顯然並沒有把當今聖上放在眼裡,或者在她們眼裡,不管是李鳳娘還是趙擴,還是宋廷,不過都是想要在她們的夫君快要一同華夏時,而後緊忙過來分一杯羹。
這些她們也都能夠理解,但她們並不理解,為何要選在葉青不在燕京的時候,選擇在葉青正在與金國廝殺的時候過來,這個微妙的時機,使得李鳳娘與趙擴的舉動,在她們眼裡更像是小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