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明軍在西部戰場上不斷取得勝利,消息傳遍了整個歐洲大陸,各國為之震動。一些國家為了避免遭受滅頂之災,主動派遣使者前來與明軍議和,表示願意稱臣納貢,成為明朝的附屬國。而另一些國家則不甘心屈服,聯合起來組成了一個反明聯盟,企圖集結力量,將明軍趕出西方。
麵對這一局勢,明軍將領們在營帳中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將領主張乘勝追擊,一舉擊潰反明聯盟,徹底征服西方;但也有將領認為,明軍勞師遠征,戰線過長,後勤補給困難,且西方各國地形複雜,文化差異巨大,強行進攻可能會陷入持久戰,對明軍不利。
此時,遠在京城的傑克也收到了前線的戰報,陷入了沉思。他深知,這是一個關乎明朝未來走向的艱難抉擇。如果繼續進攻,雖然有可能實現將整個西方納入版圖的宏偉目標,但明軍可能會遭受巨大損失,國內的經濟也可能因長期戰爭而不堪重負。若選擇與部分國家議和,雖能暫時穩定局勢,但又擔心錯失統一西方的良機。
經過反複權衡,傑克決定采取一個折中的策略。他一方麵命令前線將領與那些願意議和的國家簽訂條約,確立附屬關係,同時在當地設立軍事據點,以維持明朝的影響力;另一方麵,對於反明聯盟,明軍保持軍事壓力,不斷進行小規模的騷擾和打擊,消耗其有生力量,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與此同時,傑克還派遣使者前往西方各國,宣揚明朝的文化、科技和貿易政策,試圖從文化和經濟層麵入手,逐漸同化西方各國,為未來的進一步融合打下基礎。
在西方局勢逐漸穩定的同時,明軍在北方戰場上也遇到了新的問題。雖然明軍已經取得了一係列的勝利,但北方地域廣闊,殘餘的抵抗勢力分散在各地,不時發動叛亂,給明軍的統治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為了徹底平定北方的叛亂,傑克命令負責北方戰事的將領改變策略,不再一味地進行大規模軍事圍剿,而是采取“分而治之,安撫與鎮壓並重”的方針。明軍將領將軍隊分散到各個重要地區,建立軍事要塞,加強對當地的控製。同時,他們積極與當地的貴族和民眾進行溝通,承諾給予他們一定的自治權和經濟利益,以換取他們的支持。
對於那些頑固的抵抗勢力,明軍則毫不留情地進行打擊。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北方的叛亂逐漸被平定,局勢開始穩定下來。
在平定叛亂後,傑克著手對北方地區進行整合。他設立了多個行省,派遣明朝官員進行管理,同時鼓勵明朝百姓移民到北國,促進文化和經濟的交流融合。為了加強北國與明朝本土的聯係,傑克下令修建了多條道路和運河,改善交通狀況。
在經濟上,明朝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手工業技術引入北國,幫助當地發展生產。同時,北國豐富的礦產資源也被開發利用,源源不斷地運往明朝,為明朝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通過這一係列的措施,北國逐漸成為明朝版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朝在歐亞大陸的統治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