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秉之解釋完就期待看著觀王楊雄了,但楊雄卻並沒給他答複,隻是皺眉思索著,直到好大一會後,他才盯著王秉之的眼睛再次問:“你的意思是說,山東和江南兩地的世家準備聯合起來造反了?”
說實話,對於這個消息,楊雄挺意外的。
因為這些書文傳家的山東,江南兩地世家,壓根就不是造反的料。
他們造反,那跟送死沒區彆。
當然就算這,他也得先把這事核實清楚了再說。
畢竟這事若是真的,那就不是他們內閣能做主的事了,而是得東宮的太子定奪。
“是的王爺,因為齊王煽動百姓衝擊世家一事,讓他們看清了陛下對世家的態度,也知曉了他們終究會被滅,所以他們就打算聯絡王世充,李密,李世民三人,支持他們造反......”
王秉之也很快就把事情的詳細經過說了出來,說完又繼續道:“可我太原王氏和那李世民有怨,故此王某也隻能投靠朝廷了。”
王秉之現在最擔心的就是觀王楊雄不答應,若是他不答應的話,那麼他們太原王氏可就要有覆滅之危了。
“哈哈哈,投靠朝廷才是你們最明智的選擇,你比其他那些世家家主要聰明啊。”
但楊雄卻撫須大笑,笑完才又再次道:“這樣,你先在本王府上稍作休息,本王這便進宮一趟,將此事先稟報宮裡,不知你意下如何?”
“想必你也知道,本王雖是內閣大臣,但卻也隻是臣,有些事,本王還是得先跟宮裡通通氣的。”
“這是應該的,如此就勞煩王爺了。”
王秉之雖然不知如今的宮裡,還有誰需要讓楊雄這種內閣大臣稟報,但卻也不在意,隻要楊雄願意幫他就好。
“嗬嗬,小事小事,那本王去去就回。”
楊雄笑笑,當即吩咐府裡下人好生招呼王秉之,吩咐完這,他就讓人一邊去通知房玄齡,裴矩那些其他內閣大臣也一起進宮,一邊向著東宮趕去了。
不過此時的裴矩卻並不在府上,而是和裴蘊一道,帶著他們各自的兒子裴宣機與裴爽,正在楊安的東宮,想讓兒子跟隨楊安。
裴宣機今年三十一歲,身材魁梧,麵容方正,站在那裡即便不動,也能透露出一股子博學氣質。
可楊安看著他,卻糾結的不行,尤其是聽著裴矩此來,是為了讓裴宣機跟隨自己,楊安就更為難了。
因為裴宣機這個人吧,你要說他沒能力,那肯定不對,這廝怎麼說也是青史留名的。
可關鍵是,他留的名不怎麼好啊,這家夥屬於和許敬宗一樣,都是玩陰謀的那種老陰比,這就讓楊安有點不太想用了。
誰願意自己身邊待著個隻會玩陰謀詭計的啊?
倒是對裴蘊的兒子裴爽,楊安比較滿意。
儘管裴爽如今隻有二十來歲,個子也不是很高,鼻梁還有些癟,在曆史上留下的唯一筆墨也就是被宇文化及當做楊廣的忠臣給殺了,跟裴宣機的光輝事跡完全不在一個檔次。
可人家是忠臣啊,而且還是能隨主子一起赴死的忠臣,這樣的忠臣,誰不喜歡?
不過即便心裡各種思緒,楊安也不能明說。
怎麼著裴矩也是內閣大臣,當朝宰輔,不看僧麵看佛麵,他也得給裴矩點麵子,收下這裴宣機。
一想到這,楊安才沉吟道:“行吧,既然兩位大人願意讓兒子跟隨於我,那就讓他們跟著吧。”
“兩位裴家兄長,以後還請多多指點。”
楊安說著就看向了裴宣機和裴爽。
“豈敢豈敢,承蒙郎君不棄,我等一定誓死追隨郎君。”
裴宣機和裴爽也趕緊行禮,楊安這才嗯了聲,就準備說彆的了。
“啟稟郎君,房玄齡,杜如晦等其他內閣大臣來了,說是有要事求見郎君。”
隻是他還沒說話,東宮的太監總管黃德卻已經走了過來稟報,聽的楊安也一愣,然後才疑惑問:“他們有說何事嗎?”
就連裴矩眾人也好奇。
“沒有,列位大人隻說是要事,需得當麵向郎君稟報。”
黃德搖頭,楊安這才斟酌道:“行吧,那就請他們進來。”
“是,郎君。”
黃德領命,轉身就離開了,楊安也和裴矩幾人一起等著了。
不過也隻一會,很快他們就看見房玄齡,杜如晦,還有觀王楊雄那些其他內閣大臣過來了。
看到他們,楊安才對著觀王楊雄打趣問:“兩位裴大人來找小侄,是為了讓他們的兒子跟隨小侄。”
“伯父和其他大人來,莫非也是為了此事?”
“哈哈,伯父的兒子你爹已經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