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的這一通招呼,也就造成了本來當日就想返回各自家族的王青揚他們,愣是在太原待了整整五日。
直到五日後,他們才一個個扶著腰離開了。
“嗬嗬,果然食色性也,溫柔鄉永遠是英雄塚。”
“就是不知這次,世家大族又要死多少人了?”
王秉之也在他們走了後,感慨一聲,很快就去找他的妻子,讓其種痘了。
......
“就是不知這次,又要死多少人了?”
與此同時,大隋洛陽城,禦賢王楊義臣的府邸,臉上有著一道疤的楊義臣,此時也同王秉之發出了類似的感慨。
因為他已經收到了楊廣通過兵部,傳達給他的,前往朔州督軍之旨意。
說實話,對於楊廣的旨意,他不意外。
因為這大隋,就沒人比他更能殺降了?
可就算這,這會他卻還是感慨了一下,畢竟年紀大了,人也就多愁善感了。
隻是他這話剛說出,他的房間外麵,一位看年齡應該也就二十六七歲,身材魁梧,麵容方正,斷劍眉,虎豹眼,看起來就與眾不同的青年,卻忽然走了過來,疑惑問:“族叔何故發出如此感慨?”
看見這位青年,楊義臣才笑了下道:“哈哈哈,我還當是誰呢?原來是敬德來了?”
“怎麼樣,在我這府裡當差,可還習慣?”
這名被他喚作敬德,全名尉遲敬德的青年,也頓時回複道:“習慣習慣,小侄多謝族叔栽培。”
尉遲敬德今年二十七歲,和楊義臣是同族,算是楊義臣的族侄。
也正是因為這層關係,前陣子他被楊義臣安排到了王府,做了楊義臣的親兵。
“嗬嗬,習慣就好,習慣就再曆練曆練,回頭我找個機會,讓你去軍中任職。”
楊義臣一笑,又和尉遲恭寒暄了會,尉遲恭這才再次問:“族叔還沒告訴小侄,您方才何故感慨呢?”
他對這事挺好奇的,確切的說,他是對那句死多少人好奇?
因為這很顯然要打仗啊?
而若是如此的話,或許他也能跟著?
“哦,這個啊,告訴你也無妨。”
“就是咱們陛下,從朝鮮半島讓人給我傳旨,令我前往朔州督軍,務必於開戰後一個月內,全殲了李世民所部。”
楊義臣其實不想說,因為這涉及到朝廷機密,可再一想,尉遲恭是他的侄兒,說了也沒甚,故此也就坦言了。
“什麼?族叔要前往朔州督軍?”
但尉遲恭聽到這卻興奮了,隨後立刻就問:“不知族叔能否帶著小侄?小侄也想去前線。”
尉遲恭說這話時,那一雙虎豹眼都在發光,看的楊義臣也一怔,然後才無奈道:“哎,你這孩子,彆人都不想上前線,你居然還求著去?”
“行吧,既然你姓尉遲,那就準備準備,明日隨我一起前往朔州。”
“我尉遲氏兒郎,也沒有誰是孬種。”
“不過你隻是個親兵,隨我到前線也沒有多大機會。”
“這樣,一會你跟我去見見觀王,讓他和內閣商議下,給你個參謀的官職。”
“如此也能有些機會。”
楊義臣作為身經百戰的老將,肯定知道小卒子想在戰場上立功不容易。
故此這會,他打算多給尉遲恭點機會,畢竟也是他侄兒。
“行啊,那要不咱現在就去見觀王?”
“小侄心裡著急啊?”
尉遲恭也笑了一下詢問。
“哈哈哈,你小子。”
楊義臣沒好氣的笑笑,然後才頷首道:“行吧,那就現在去,正好我也得跟觀王打個招呼。”
這話說完,楊義臣就帶尉遲恭去了觀王府上,把楊廣讓他去朔州督軍的事,對觀王楊雄說了下,讓他告知內閣一聲。
對於這事,觀王楊雄肯定不會有意見,皇帝都下旨了,他哪敢有意見?
所以立刻就笑道:“沒問題,義臣賢弟儘管去就是了,這些都是小事。”
“嗯。”
楊義臣嗯了聲,然後才指著身邊尉遲恭,對觀王說:“再有就是,小弟這裡有一族侄,名喚尉遲恭。”
“小弟想帶他去前線,讓他做個軍前參謀,不知兄長可否跟內閣說說,給次機會?”
“尉遲恭,見過觀王。”
尉遲恭也趕緊對著觀王行了一禮。
“尉遲恭?”
但觀王楊雄卻怔怔看著尉遲恭,然後才一笑道:“原來你就是尉遲恭啊?”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太子殿下一直在找你,結果你居然是義臣賢弟的侄兒?”
“這還真是緣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