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奏陛下,臣以為,此三地的治理,尤其是新羅和百濟的治理,應當采用人口置換之法,不能簡單遷移百姓過去。”
“否則新羅和百濟的原住民,或恐日久生變。”
聽楊廣如此說,房玄齡立刻就站了出來行禮。
“啊對對,陛下,臣也覺得應該如此。”
“將新羅和百濟的現有人口,悉數遷來我大隋,讓他們與我大隋漢人通婚,接受漢人文化教育。”
“隻有這樣持續下去,這些人最終才能全部成為漢人,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就連杜如晦也跟著讚同。
他們雖然沒有親自參與戰事,但卻也明白,凡遇戰事,就肯定會有死傷,有仇怨。
而若是如此的話,就不能讓那些原住民,繼續待在他們自己的國土了。
不然時間久了,這些人便會進行報複,反撲。
大隋此次的攻占,也就沒意義了。
故此這會,房玄齡和杜如晦最先想到的就是人口置換。
畢竟大隋的百姓,可比百濟和新羅要多出不少。
如此情況下,那些百濟和新羅的原住民,縱然到了大隋還想複仇,也會如同砂石入海般,很難再凝聚起來。
“嗯,此事朕也是如此考慮的。”
“隻是遷移何地的百姓,朕到現在都還未曾想好。”
楊廣也這才嗯了一聲,然後發愁說道。
“這。”
這下就連房玄齡他們,也頭疼了。
因為這事實在不好辦,百姓都是有故土難離情結的,想把一地的百姓,遷往另外一地,而且還是渡海前往番邦這種遷移,這就更難了。
但先前才承受了皇恩浩蕩的老陰比長孫無忌,卻忽然對著楊廣行禮:“啟奏陛下,臣以為,此次人口遷移,朝廷不能強製遷移。”
“強製遷移過去的百姓,也會心有不滿,產生亂子。”
“哦?不能強製遷移?這麼說來,你有其他法子?”
楊廣哦了一聲,詫異看著長孫無忌。
就連房玄齡他們也好奇。
當然也隻是好奇而已,因為他們已經大抵猜到長孫無忌的法子了。
果然,就在他們如此想時,長孫無忌也已經笑道:“回陛下,臣的法子隻有八個字,以利誘之,以恩穩之。”
“陛下可施恩於百姓,但凡願意主動遷移到倭夷,百濟,新羅三地的百姓,十年內免稅。”
“又或者土地任由百姓開墾,開墾完以後,隻需前往府衙報備,土地便可歸百姓所有。”
“如此巨大利益誘惑下,自然有人願意過去,過去了後,能得到好處,百姓方會感念陛下恩典,從而忠於朝廷。”
“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長孫無忌其實還有更陰的法子。
比如散播謠言,就說那三處地方發現了金礦,銀礦,寶藏等。
不過這些法子他不準備用,因為這種法子用了,若是那些人過去後,發現被騙了,也很容易就會產生仇恨心理。
他的妹妹如今已經是太子妃了,他可不會給自己人惹麻煩。
“嗯,長孫愛卿此言,倒也在理。”
“各位愛卿以為呢?”
楊廣嗯了一聲,然後才看向了房玄齡眾人。
“確實,臣等也覺得此法不錯,就是這十年免稅,會不會影響朝廷財政?”
房玄齡他們頷首,然後房玄齡才擔心詢問。
“對啊陛下,這十年,是否久了些?”
其他人也有些拿不準。
畢竟如今的大隋還處於擴張期,也是需要花錢的。
“這個無妨,朕忘記告訴你們了,朕在倭夷那邊,找到了不少銀礦,如今已經在讓人開采了。”
“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有銀子運抵大隋。”
但楊廣卻一笑說道,話剛說完,房玄齡他們就激動了,一個個震驚看著楊廣問:“陛下真找到銀礦了?”
他們雖然早就知曉倭夷有銀礦,但卻也沒想到,楊廣居然這麼快就找到了?
齊王更是立刻就對著楊廣行禮說:“啟奏父皇,兒臣乃親王之首,兒臣願永駐倭夷,為父皇,為三弟守住銀礦。”
齊王這是打算過去當山大王了,也省的留在洛陽,時不時就被老楊頭這位暴君父皇給胖揍。
“你去守著銀礦?”
但楊廣卻錯愕看著齊王,然後拒絕道:“不行,你隻能留在洛陽。”
楊廣說完就懶得搭理齊王了,但齊王卻疑惑問:“為何?為何兒臣隻能留在洛陽?”
齊王還真不明白,怎的本王如此命苦?
居然連去哪裡都不行了?
“為何你自己不清楚嗎?若是不清楚,就散朝了再說。”
可楊廣卻隻是瞪了齊王一眼,隨後就對著其他朝臣問:“眾卿還有彆的法子嗎?若是有,就一並說出來,大家議一議。”
“若是沒有,那就按長孫愛卿方才所言,一個月內,由內閣協同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以及戶部一起,給朕拿出一個人口遷移的具體章程來。”
楊廣都不明白,他怎麼會有齊王如此愚笨的兒子?
難道他就不知道,就他那身份,隻有待在洛陽,才是最安全的嗎?
天子腳下,雖然失去了些許自由,但卻能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