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山參,還是四品葉。”
野山參這東西,不僅長白山有,大小興安嶺甚至毛子那邊也都是有的。
眼前的長著四片複葉的野山參,年份應該在25年到30年之間,至少值個六七百塊。
“果然好人有好報。”
“還借個屁錢了。”
雖然恨不得立馬就將這一株野山參收入囊中,但馬虎也知道欲速不達的道理。
對於這種山林珍寶,一定要慢慢來,否則就算傷了一個根須,那損失的都是..........錢。
他先是從帆布包中,取出用來挖山珍的小鏟子,接著拿出一根紅繩在人參葉莖上輕輕打了個結。
關於紅繩,有兩個說法。
一說是以前的采參人進山,通常不會采低年份的野山參,但會拴上一根紅繩當做標記,免的以後進山找不到。
後來,就逐漸變成了標準的采參流程。
第二個說法,則是出於一種敬畏之心。
在民間傳說裡,人參是有靈性的,尤其是那些生長了多年的野山參,更是蘊含著天地間的靈氣,被視作天材地寶。
不說生死人肉白骨,但用來吊命絕對沒問題。
貿然采挖會觸怒人參的“靈性”,將人參的靈性驚走,高年份的老山參就會變成普通的野山參。
兩個說法,馬虎都不信,他就信野山參值錢,換了一把56半還能有剩餘,所以必須加倍小心,按規矩來。
將紅繩係好後,他又在大黃和小赤狐奇怪的眼神中,對著人參雙手合十拜了拜,嘴裡念叨著:
“一挖一個金疙瘩,棒槌到手福氣大,年年歲歲好運繞,采參路上綻新花。”
說完,才拿起小鏟子,從人參枝葉外圍30Cm處開始挖土。
這野山參躺在土裡,誰也不知道它是怎麼個姿勢,是橫著躺,豎著躺,斜著躺,還是躬著身子。
所以想要抬參,必須將人參周圍一掌半寬的泥土全部挖起。
然後用手,一點點扣掉土塊,找到人參的根莖所在,在慢慢的清理掉浮土,中間必須全神貫注,小心異常。
損壞些須子,最多也就是損失小錢,但若是傷了根莖和主須那就壞了品相,損失可就大了。
用手輕輕扣掉一塊又一塊土塊,每一下動作都輕得不能再輕。
終於,隱隱看到了人參根莖的輪廓。
馬虎心裡一喜,但手上動作依然不敢放鬆,繼續耐心地清理著浮土。
經過好一番折騰,人參的根莖和主須愈發清晰地呈現出來了。
根莖不粗,和後世虛胖的養殖參完全不同,布滿了歲月的痕跡。
主須細長卻根根分明,上麵的珍珠點也格外明顯,看著就是年份十足的好貨。
“穩了,看樣子應該在二十五年,估計至少能賣1000塊。”
其實這株野山參要是不挖,在養個十五年,那時候經濟也發展起來了,就能賣上百萬的天價。
可惜,馬虎等不起。
他也賭不起,大青山林場有多少養窩子的,最後被彆人撿了便宜?
彆說是四品葉,就是十年以下的野山參,他也不會給彆人留一根毛。
挖參用了十多分鐘,但清理浮土卻花了他整整半個小時,隨後用剩下的繃帶細心包好放入帆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