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果將不涉及核心知識的部分交給彆人來做,那他的產能將大大提升。
又不想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管理組織,又需要很多的勞動力。
這種情況讓薑尋不禁有些頭疼。
可是很快,趙聽濤的建議卻讓他眼前一亮:
趙聽濤:“我覺得,可以試試‘蜂巢’形式的組織架構!”
“就是設置‘蜂巢’‘工蜂’‘蜂王’三部分。其中‘蜂巢’是提供生存環境,零準入門檻,可自由使用組織標識獲取基礎庇護,但是也不享受組織福利的人。”
“而‘工蜂’則是進行契約的優質成員,享有組織福利,比如傳承知識培訓資格等,但是也有相應的義務的求生者。”
“這樣一來,將組織成員進行區分,是不是會好一些?!”
聽完趙聽濤的建議,薑尋低下頭陷入了沉思。
認真權衡了下利弊,他發現,這種方式竟然十分合理!
這樣一來,既能保證自己不會被“組織”拖累,也能保證在需要時能找到大量的勞動力。
而且還能發展一批真正“核心”的成員,用來代替自己做一些事情。
不過,趙聽濤這小子從哪知道的這些東西的?
難道是他之前所在的組織就是這種形式架構?
小黑子,露出......
咳咳。
確認了大概的思路,於是幾人又開始針對細節進行一些討論,最後確認了思路:
首先,是設置“蜂巢”。
也就是類似於龍國庇護所那樣,先找一些合適且資源豐富的位置建造幾所大型庇護所。
環境被“黑血”侵占的人,可以通過“青山一級私人頻道”附帶的傳送功能傳送到這些庇護所中。
同樣的,他們要上繳一部分原始物資,作為庇護所的創建費用。
其次,就是每個大型庇護所中,都需要一個“陳望”這種核心人員,去進行管理。
保證庇護所內“穩定”的同時進行“收租”。
收上來的租金,主要用來維護庇護所的發展和安全設施。
同時,其中的10%作為“管理”成員的工資。
而以這種形式加入的“青山”外圍成員,擁有相對自由的權利。
隻要按時交租,所有的收獲,薑尋他們5人分文不取。
但是同樣的,他們也不會給這些人提供任何涉及到個人的保護,和資源的支持。
隻有在“庇護所”遭遇重大危險時,他們才會出手解決。
這樣一來,既能形成一個鬆散的組織,又能避免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管理。
而且,這種形式的“外圍成員”,雖然缺乏統一調度,也缺少一些身份認同感。
但是管理成本極低,成員的自主性強,也更符合末世生存者的心理。
算是一種不錯的組織形式。
薑尋幾人也都考慮過了,就算失敗了也沒關係。
就當是給無家可歸的求生者們,搭建一個落腳的地方。
反正付出的代價也不大,僅僅是一些基礎材料和初步的規章製度建立而已。
同時還能供養幾個作為管理層的核心成員,自己也能優先收獲一些珍稀物資。
確認了下沒有紕漏,薑尋安排趙聽濤去做這件事情,收上來的初始物資,多餘的都是算他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