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接著,我每天早上都會去墟買瘦肉和青菜,下雨天除外。回來後,切肉、洗菜、洗米。弄妥一切後,該學習就學習,該運動就運動,等到接近中午,就到廚房炒菜。如今,這些都成習慣了。相對於以前總是等到能吃飯再下一樓的我而言,簡直就是豬和牛的區彆。嗯?怎麼總有一種把自己形容成畜生的錯覺?
還是接著,在看中醫的期間,我都能很好地和醫生溝通,分析自己身體的狀況,聽取醫生的建議。回到家後,自己煲藥,水分和火候也都熟門熟路。相對於以前看醫生時表現得像塊木頭的我,和等阿嬸幫我煲好藥後叫我去喝的我而言,已經是小孩和大人的區彆了。
以上的,都是與我調理身體有關的改變,也是非常必要的改變。能做到,我還是挺開心的。
不過,關於學習的改變,我覺得還不夠,完全不符合我的期望值。
學習是附帶的,趁我在老家調理身體,有那麼多空閒的自由時間,不應該被浪費,可以用來好好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
身體健康最重要,然後才是學習。
隻是,當我穩妥了關於調理身體的那些改變後,卻沒法顧及到學習這一方麵的改變。
不是我不想改變,是我還沒找到一個突破點,一個能很好地協調我技術和藝術的突破點。
技術將是我未來掙錢的重要技能,而藝術卻是鞏固我整個精神世界的支柱。兩者看似沒有關聯,但又是密不可分的。沒有藝術輔助的技術,是沒有什麼創新靈魂可言的。同樣地,沒有技術支撐的藝術,就如同虛無縹緲的存在。
若是能將技術和藝術協調好,那麼對我而言,便是意味著鳳凰涅槃了。
其實,我每天花在藝術上的時間不一定要多,一兩個小時就好。其他的空閒時間,都用在技術上也沒關係。
隻是,還缺乏很重要的耐性。
如果沒辦法持續地讓自己保持在一個相對高的熱情狀態下,很容易就會產生厭倦,逃避,反感。所以,我可能需要像以前讀書那樣,用每節課四十分鐘的模式來對技術和藝術進行時間安排的限製。
三分鐘熱度,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熱度來時,所向披靡。熱度降時,一蹶不振。
所以,如果可以適當利用自己的“三分鐘熱度”,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效果。
比如,當我對畫畫有感覺時,也就是熱度上來的時候,那就去畫畫。當畫完一幅畫後,熱度散去了,又對學習有感覺了,即對畫畫的三分鐘熱度已經結束,而學習產生了新的三分鐘熱度,那麼就去學習。
嗯,這僅僅是針對我個人而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我的那“不羈放縱,愛自由”的性格,就如同這三分鐘熱度,自由地變換著猜不透的方向和目標。
改變自己其實是很難的,但不能因為難就放棄去改變,因為一旦改變成功,那就是青銅和王者的區彆了。
這篇東東,我本來是想寫一些電影的觀後感的,但沒想到,自己在開頭隨便寫的一句“最後一天”,竟然把我扯到那麼遠了。
好吧,有時候,未來也是這樣。
你以為會是那樣的,但沒想到,會是這樣的。
但無論怎樣,在你的人生軌跡上,那些什麼這樣那樣的,全都是小樣。
因為,你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你的一生都有著專屬於你的模樣。
呼,雞血打夠了,該結尾了。
哦噢。
yeah,我有我的yo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