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寫過一首詞,叫《廢話不廢》。
內容,忘了。
沒關係,我記得它的名字就夠了。
其實有時,我會想,為啥我的東東總是要寫那麼多廢話呢?好好地寫一些高大上的句子不好嗎?
好啊,但,我不喜歡。(潛台詞:我寫不出來)
我就比較喜歡寫一些廢話,因為接地氣。
而且,在我心中,廢話真的不廢,它可以轉換成有用的存在。
就像上一章節的內容,前麵那一大段的廢話,剛看到那裡時,的確是廢話。但,在結尾處,我加上了能照應那一大段廢話的句子。
嗯,簡稱,照應開頭。
於是,本來還是一大段的廢話就因為結尾處的那一句照應,而從廢話轉變成了鋪墊。硬生生地讓它的身份地位上了幾個層次,從而擺脫了“廢話”的命運。
換言之,廢話就如同垃圾,可回收利用。
嗯,哥在大學是學環保的,當然會好好利用那些“廢”的呀。
寫到這,內心裡的那個我,已經開啟了捂耳朵模式:又是借口!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
好吧,此處又應該要有改編自周董《借口》歌詞的出現了(會唱的朋友,最好邊看邊唱):
就算是我不懂,
能不能包容我,
請不要把高手當作你的要求。
我知道堅持要臉,
是你認為的借口。
請你低頭,
我會讓你一直看到最後。
就算沒好結尾,
我也能夠創作,
我知道你的痛是我寫的廢話。
你說給過我縱容,
要求是因為受夠,
如果要看,
請你原諒我。
如果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