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人眼裡,這裡位於一排酒樓後,但在方運眼中,這裡白色龍氣環流,如同被白雲包裹,殺機重重。
那二百多妖兵把出口堵得死死的,兩側都是有危險的白色龍氣,隻有從正麵突擊才有機會衝破封鎖。
方運深吸一口氣,慢慢掃視眾人,緩緩道:“蛟王原本要在平妖文會中偷襲,但因為聖墟提前開始,蛟王這才提前從海中偷襲。若我們無人能衝出去示警,在蛟王收回虛樓珠的時候,必然會全部死亡。”
眾人慢慢點頭,沒有人懷疑方運的話。
“隻要衝破兩百妖兵的阻撓,我們就可以撕裂官印紅文向聖廟示警,但是,妖族統帥不可能給我們衝出去的機會,一旦我們這麼多人出現,它們必然會增派更多的妖兵。你們現在誰有辦法衝出去?”
無人應聲。
“既然無人應聲,那我就說出我的方法。我手中有一部兵書,可以把我們這兩百多人偽裝成十多人,讓妖族看不到其餘人,這樣敵方會掉以輕心,而這十個人也會麵臨巨大的危險。但隻要這十個人衝到妖兵陣前,我們兩百人一起現身,就能迅速衝破妖兵封鎖,一起衝出出口。現在,要選出十幾個人當誘餌。”
眾人大喜,對方運兵家的身份更是不再懷疑。
一人問:“你能不能把那十個人化成妖兵?”
“不行,我現在可把多化少、把少化多,甚至也可以把一人化成妖兵,但無法把兩百人化十幾人的同時,再把十幾人化為妖兵,那是‘兵書雙疊’,我文位不夠,無法用出。”
石隊長道:“方運不愧是兵家傳人,十幾個士兵為正,被兵法遮掩的兩百多人為奇,此時以正掩奇是王道,否則一個不慎讓妖族警惕,再派遣數百妖族進入,我們絕無勝算。現在我們就選十幾個人當誘餌,假裝向外闖。還有,挑選三十個最壯的童生士兵當先鋒,一旦衝到妖兵前,這三十個童生要殺出一條路,然後攻向妖將,讓其他人衝出出口撕開官印紅文救援。”
“由各位隊長決定,我來準備兵書。”
方運說著,心中考慮如何使用瞞天過海之計。
“這兵書不像戰詩詞,消耗完才氣就可以使用,隻要兵法持續使用,就會持續消耗才氣。這是第一次為兩百多人使用瞞天過海,不知道能堅持多久,之前不能浪費一點才氣。”
很快,五個隊長選出十五個人當誘餌,這十五個人雖然不想死,但都是主動參與,心中有大義在,視死如歸。
而其餘二百多人也沒有絲毫的僥幸之心,除了極少數的人害怕,大多數人都做好了死亡的準備。
方運看著這些普普通通的人,心中熱流湧動,引領大勢的或許是那些聖賢英雄,但真正推動世界的,卻是一個個普通人,他們才是這個世界的基石。
此戰人人都可能陣亡,方運不由自主脫口而出:“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儘,所以仁至。”
這話是一代宋代大儒文天祥臨終前的《衣帶讚》的前四句,意思是孔子說誌士通過犧牲來成全仁德,孟子說用生命去換取道義,但隻要把“義”之道做到極致,那麼自然也可以成就“仁”之道的最高境界。
這十六字一出,方運如手握聖權、口含天憲,悲壯的聖道之音向四麵八方傳播。
這十六個字乃微言大義,許多士兵原本聽不懂,在聖道之音的力量下,所有人都聽懂了,這是在說現在眾人正在英勇就義,若是能衝出妖族封鎖,發出示警,解救玉海港中數萬軍民,完成大義,也就做到了大仁,在臨死前已經不下於聖人。
每個士兵的心神都被這十六個字所感染,心中的恐懼、猶豫和負麵感情都被衝散。
幾乎所有童生突然之間覺得眼前打開了一扇大門,如同被開了竅似的,每個人都感到若是今天能活下來,明年的科舉必然能中秀才,以後甚至可能中舉人。
其中兩個秀才隊長最為激動,因為兩個人都感覺自己三年內必然可以中舉。
他們感激地看著方運,這幾乎就是傳說中的“雷鳴聖音”“顯聖開竅”,若非現在是危急關頭,他們必須要跪下拜方運為恩師。
那些妖族沒有絲毫的感應,但這裡臨海,聖道之音傳入海中,最後傳到龍宮正門之上。
那龍宮金色正門足足有千丈高,此刻突然生生拔高一尺,門庭生輝,神光四射。
百裡內的許多魚跟瘋了似的向這裡遊來,用生命來躍向龍門。
龍宮中,一個身穿宮裝女子輕咦一聲,扭頭望向玉海城的方向,它額頭有兩支白玉般的小龍角。
一同望向玉海城的還有龍宮中所有純血龍族的妖王和大妖王。
但是,龍宮深處傳來一聲冷哼,所有妖王和大妖王的目光都被無形的力量擋住,唯有那宮裝女子目光穿過海麵,看到玉海港外發生的一起。
玉海城李府內,李文鷹緩緩睜開眼睛,慢慢從坐起。
海市蜃樓內,等兩個秀才隊長吟誦完振奮詩《詠刑天》和增護詩《與子同袍》,方運看著士兵們堅定的目光,道:“各位,我們走!”
說完,方運一伸手,手中浮現兵書《三十六計》,他把才氣注入其中,就見兵書自動翻頁,裡麵“第一計瞞天過海”的字連成一線飛出,每一個字都被智之聖道的光芒包圍,吸收了大量的天地元氣後,化為一片白光籠罩眾人。
除了那被選出的十五個人沒有變化,其他兩百人在彆人眼裡已經完全不存在,所有的形象、聲音都被“瞞天過海”的力量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