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其他地方文膽碎裂聲並不多,但景國學宮、皇宮附近和官員住宅區附近,密密麻麻的文膽碎裂聲或輕微開裂聲宛如鞭炮齊鳴,震得許多人還以為突然過年了。
&n.
文相薑河川站在聖廟前,喟然一歎。
“萬民哀歎送方運,一人碎裂百人膽。當真國士無雙。”
其餘考官靜靜地站在原地,無不為方運歎息。
考房中,方運寫完《阿房宮賦》後,閉目養神。
《阿房宮賦》在懸浮許久後,慢慢下落。
寫完詞賦,便是經義。
經義首重破題,可問題是現在隻有“秦”之一字,無題可破,還需要自己給自己出題。
方運仔細思索,腦海浮現無數涉及“秦”的眾聖經典。《詩經》中有《秦風》,都是秦國一地的詩歌,其中哪怕沒有“秦”字,任何一句也可成為考題。
《春秋》中涉及秦國曆史,隨便挑出一句也可成題目,至於其他眾聖經典可以入題的語句數不勝數。
方運眼前隻看到無數的文字與語句亂飛,心中毫無頭緒,越來越亂,總覺的這一句不錯,那一句也可,可細想之下,都不好,一定會有更好的。
方運這才明白一字題的可怕之處,經義考的都是眾聖經典的內容,都是實打實的聖道,哪怕考場的舉人文位低下,不能觸及聖道核心,可本質上依舊是與聖道相連。
若是有固定的經義考題,那考生隻要思考一個道理,涉及的也隻是一條聖道,可現在是一字題,涉及與“秦”有關的所有聖道,都要去一條一條思考,那所耗的精力簡直駭人。
“若是有選擇困難症之人參與此次會試,怕是淚灑考房。”
方運正想著。就見前方有一個舉人沮喪地低著頭,慢慢向考房外走去。
方運仔細看了一眼,這人舉人服十分新,看來是去年新晉的舉人,文膽不固,必然是因為要選題目太多思維混亂,導致追尋聖道之心動搖,引發文膽震動,不得不離開考場。
方運心中警惕,不再深入思考那些與“秦”相關的考題。而是學科舉輔導書籍上的方法,用筆把適合自己的題目一一列出來,轉化為文字,用眼觀而不是用頭腦去思考,最大可能避免思維混亂。
會試是進士試的第一試,更可能是最後一次考試,方運沒有絲毫的馬虎,從《詩經》《尚書》《論語》等書籍把適合自己的題目一一列出,足足列了兩百三十三道題目。
“渭陽。”
“晨風。”
“黃鳥。”
“車鄰。”
“秋。築台於秦。”
“晉侯及秦伯戰於韓。”
“秦誓。”
“四飯缺適秦。”
……
等寫完兩百三十三道題目,方運露出無奈之色,想選一個適合且有信心拿甲等的題目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