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少年,還是保護少年罪犯。[ads:本站換新網址啦,速記方法:,.]
方運選擇前者。
方運合上輔修法典,離開文宮。
縣衙內,那些普通讀書人依舊不清楚方運的用意,但縣丞、主簿和其餘老吏卻和洪院長一樣,明白了方運是借此整肅學風,徹底杜絕書院欺淩!
申洺原本還想暗中使壞,但思索許久,看向縣丞陶定年,見陶定年輕輕搖頭示意,便輕輕點頭,表示絕不在此案上為難方運,否則極容易被抓住把柄,摘掉他們的官帽子。
前任典史就是前車之鑒。
倪賢看著洪院長離開,身體不由自主發抖。
任誰都知道,洪院長雖然有責任,但絕對不是主犯,甚至連脅從都算不上,但是,身為堂堂舉人卻被方運說關押就關押,而且已經聯係刑部甚至刑殿的人前來調查書院,這手段太狠辣了。
連洪院長都如此,那身為主犯之人會如何?方運之前可是說過,遊街三日!
倪賢的身體抖得更加厲害。
倪括呆在原地,看著兒子隻覺大禍臨頭,但是卻束手無策。
在場所有人都有同一個感覺,這個小方縣令太狠了!
那些老吏員最是膽寒,他們迎來送往許多縣令,見過貪的,見過壞的,見過蠢的,見過聰明的,見過嚴肅的,可這麼狠的卻從來沒見過!
不過是書院欺負人,有必要鬨這麼大嗎?
方運顯然已經給出答案。
如果不算外來的官員或將軍,寧安縣平均一年多才出一個舉人,這洪院長可比普通舉人更有權勢,連這樣的人都被收押嚴判,接下來的事情可想而知。
方運掃視堂下,所有人與他對視後立刻本能低下頭,不敢抗衡一縣之主的威嚴。
在審案的過程中,方運不斷收到典史於八尺的傳書,案情越發明朗。正是因為如此,方運才對洪院長的判罰如此果斷。
“洪院長之責,自有聖院追究,那麼。書院欺淩一案繼續。”方運說著,望向倪賢四人道,“本官源源不斷收到於典史發來的傳書,他正在帶領多個證人和受害者前來縣衙。不過……本縣禮法並重,教化與刑罰共存。在於典史來之前,本縣決定給爾等四人一個機會!四人之中,本縣定首惡兩人,脅從兩人,如何認定,如何量刑,則根據接下來四人的口供判定!為斷案需要,本縣分堂審判!”
在方運說出“分堂審判”四個字的時候,在場的所有讀書人無不大驚。
尤其是主簿申洺,差點跳起來!
分堂審判是法家法典的力量!
自人族有科舉以來。的確有人能在殿試中用出法典,但要麼是那種四五十歲才考中進士的法家讀書人,要麼是日後能名震一時的法家大儒甚至半聖,但有個前提,這些人都是主修法家力量!
就算方運輔修法家聖道多年,也不可能在這種時候擁有法典,沒有法典,憑什麼用分堂審判?
分堂審判在法家都是少見的力量,雖然在困敵方麵不如畫地為牢,在以一敵多的時候可以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運的刑名師爺夏京恩也為之一驚。他是年過三十的舉人,考進士無望,又對人族官場厭倦,最後決定投奔方運。希望能實現自己的理念,或許再過十年可考中進士,最後凝聚出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