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崇文院士就是衝著張碩來的,他是非線性偏微分方程領域的頂級學者。
他在相關領域發表過很多論文,工作成果得到了國際同行認可,放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顏崇文來參加研討會,並不是為了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又或者是NS方程數值模擬,而是為了張碩發表的‘費米子哈伯德模型’成果。
在一起進入大廳裡後,他就忍不住探討起了相關問題,“費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無窮儘多重離散法,應該也可以用作其他的數學模型吧?”
他說完讚歎了一句,“全世界來說,這方麵的研究都很少,你這個真是太了不起了!”
張碩道,“我也沒有具體想過,有些應該可以吧?不同的數學模型,牽扯到不同的拆分問題。”
“有些模型是可以拆分的,有些模型是不可以的,而即便能夠拆分,也需要研究各個模塊之間的關係,還是要針對性的進行研究。”
顏崇文聽著點點頭,“確實是這樣,我和其他人討論過這個問題,拆分很重要啊。”
他們說了幾句,約定抽時間一起討論一下。
顏崇文的想法是午飯後就討論,可以一起討論一個下午,但他很快發現根本實現不了。
來的人太多了。
張碩是高院的研究員、羅勇軍的學生,也是研討會的評審之一,說他是研討會主辦人之一並不為過。
齊誌祥是安排張碩招待顏崇文,但還有很多人主動去找過來。
張碩不可能隻和顏崇文說話。
第一個主動找過來的就是東港數學科學中心的李劍鋒。
李劍峰帶了兩個團隊的人一起過來,他們都是東港大學和數學科學中心雙聘的教授。
其中有個教授還很麵熟,張碩見到以後仔細想了一下,驟然想起對方是大一的高數老師宋學成。
“宋老師!”
張碩喊了一聲,立刻主動過去握手。
前身和東港大學確實存在矛盾,但存在矛盾的是周凱軍以及數學院行政管理層,和其他的教職工是沒關係的。
宋學成是大一的高數老師,後來幾年讀書期間也經常會碰麵。
宋學成也認識張碩,他熱情的雙手握住了張碩的手,“真是不一樣了!”
他感歎道,“你讀本科的時候就很優秀,幾個班裡成績是數一數二,現在了不得了!”
“看看你就知道了,數學,真是一個屬於天才的領域……”
宋學成心裡有頗多的感慨。
一個感慨是張碩的成就,他完成的成果真是太驚人了,年紀輕輕就走到了這一步,被認為是下一屆菲爾茲獎的有力爭奪者。
這簡直不可思議。
如果張碩能獲得明年的菲爾茲獎,他將會創造菲爾茲獲獎人最低年齡記錄。
在此之前,最年輕的獲獎者也有28歲,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獲獎的法國數學家讓皮埃爾塞爾。
好多被稱為數學天才的人,獲得菲爾茲獎一般都在30出頭。
邱成文獲獎年紀是33歲。
陶哲軒獲獎年紀是31歲。
彼得朔爾策獲獎年紀是30歲。
菲爾茲獎隻頒發給40歲以下數學家,但想要在30歲以前獲獎是極為困難的。
一方麵,30歲之前要完成頂尖成果很困難。
另一方麵,也需要一些運氣成分,菲爾茲獎是四年才頒發一次,若是有數學家在26歲完成了研究並得到全世界的認可,而恰好菲爾茲剛頒發了一屆,獲獎的年紀也會是30歲。
如果張碩無法打破菲爾茲獲獎的年齡記錄,也就是說明年的獎項不頒發給他,就很有可能會在下下屆獲獎。
到時候,他也已經30歲了。
宋學成和張碩聊了幾句,隨後和李劍鋒就說起了NS方程數值模擬的研究問題。
張碩的研究讓他們的項目破產了。
這還隻是一方麵。
李劍鋒團隊最大的感慨是,他們團隊在項目上所做的一切努力,竟然比不上張碩‘很隨意’的研究成果。
一個團隊努力兩年、三年,比不上一個人很隨意的研究……
這種差距實在太大了。
之所以說張碩的研究很隨意,是因為他中途完成了好幾個研究,像是傑波夫猜想的證明,再包括費米子哈伯德模型的研究,三個研究相差時間並不太久。
李劍鋒連續苦歎了好幾聲,隨後也問起張碩研究中的一些問題。
後來則是開口問道,“張碩教授,你下一步要研究什麼?我指的是在計算數學領域。”
他說的甚至有些緊張。
在NS方程模擬計算的項目宣告破產以後,他們正準備申請新的計算數學項目。
如果再碰到和張碩同研究的情況,就真是太尷尬了,李劍鋒以及團隊的所有人,對於研究超越張碩完全沒有信心。
張碩道,“我暫時沒有計算數學的研究了。”
“最近一段時間,我研究的還是NS方程,是進行奇點的理論論證。”
李劍鋒聽罷輕呼了一口氣,隻是做理論論證的話,和計算數學關係就不大了。
這樣雙方就不會做重複的研究。
他放鬆以後也感興趣的問道,“有什麼進展嗎?這可是數學猜想之一。”
宋學成也看了過來。
張碩道,“隻能說有一點點吧,有了基本方向。研究的難度太高,我是每天想一點兒,慢慢來吧,這種研究不是一下子能完成的。”
宋學成讚同道,“這種確實不能著急,如果能在研究的過程中有一些成果就已經很好了,換做是我,哪怕是研究20年、30年,都不敢說能有成果。”
李劍鋒笑道,“換做是我,都根本不會開始研究,純數學的論證太難了。”
他說著搖了搖頭。
宋學成則笑道,“這是真正屬於天才的領域,我們這種快過氣的人就不用想了。”
“哈哈。”
幾個人都笑了出來。
張碩和李劍鋒等人說了一會兒,就去招待其他人,航空集團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的黃軍偉、秦海帆教授找了過來。
黃軍偉、秦海帆,到來有兩個目的,一個就是參加學術研討會。
他們的工作長期接觸非線性偏微分方程,來參加研討會也會有一些學術上的收獲。
第二,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和張碩談一下他們研究中碰到的問題。
實際上,他們是希望邀請張碩去空氣動力研究院的,結果發出的邀請被蘇東大學委婉拒絕,給張碩的郵箱發的邀請也被拒絕了。
兩人都感覺很好笑。
空氣動力研究院對外也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他們邀請一個教授去講座,還拿出15萬的講座費,對方竟然直接就拒絕了。
常規來說,他們發出這種邀請的時候,哪怕是沒有一分錢講座費,大學,再包括被邀請的教授,都會很積極主動,因為過來做講座本身說明了研究被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