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事故發生半個小時後,實驗主基地前已經亂作一團。
“讓讓,救人!”
“那邊還在冒白煙,不要過去!”
“不要靠前,消防呢?”
“該死的,記者不要過來,現在可不是采訪時間!”
“……”
救護車、警車、消防車等,各類車輛擠在一起。
從基地裡跑出來的人員、聽到消息前來采訪的記者、官員以及參與營救的工作人員。
每一個都在忙碌著。
這個時候,地下的幾個通道口依舊煙霧彌漫。
有救護人員戴著防毒麵具衝進去,但能進去的人還是太少了,有負責的官員不斷打電話喊著,“快來支援!”
“多來一些人,我們需要更多的人手,一定要帶上防毒裝備。”
“爆炸好像還沒有結束,裡麵還能傳來聽到響聲……”
這讓現場更加混亂。
不少媒體記者則是在外圍找個空地,就以背後的混亂為背景做出報道。
“這裡是強子對撞機實驗基地,今天進行的實驗中,地下實驗設備發生了重大事故。”
“據悉發生事故的很可能是混亂力場實驗組,我們能看到從地下通道口依舊彌漫著煙霧,而現在距離事故發生已經超過40分鐘。”
“我們還不清楚裡麵有多少人受困,有多少人傷亡,但可以肯定事故造成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
“這次是混亂力場實驗組的設備事故。”
“在實驗開啟前,國際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張碩教授,還提醒不要進行混亂力場關鍵節點的實驗。”
“顯然,他的提醒沒有用處,核子組織依舊堅持進行實驗,並出現了類似於去年費米的問題……”
“……”
“最新報道,地下已經緊急救出了超過三十人,但依舊有不少人困在裡麵。”
“身後所看到的通道,是通往地下主實驗基地,主實驗基地環繞粒子加速器建造,至少有超過三百名科學家和研究人員配合實驗並在地下工作……”
“雖然還沒有準確的數據,但可以肯定,這會是一次非常可怕的事故。”
……
大量的采訪,大量的報道,短短幾個小時之內,主實驗基地發生事故的消息就傳遍了世界。
核子組織進行實驗前,就吸引了國際眾多的關注。
實驗被認為和黃金製造、離子對空武器所蘊含的技術相關聯。
好多學者期待實驗能發現未知核反應的信息。
如此多關注下,竟然出現了重大的事故,引起的關注就更多了,大量記者采訪公布了很多消息,網絡上都能找到一張張照片。
即便還沒有官方數據,好多人也能依靠信息做出判斷,“這次比去年的事故嚴重多了。”
“去年事故的設備是在地上,隻是實驗間發生了爆炸,遠一些受到的影響就不大了。”
“這次是在地下幾十、上百米,爆炸還不是最可怕的,實驗間已經有應對爆炸的安全防護,最可怕的是設備持續產生大量煙霧。”
“受到地下通風影響,煙霧一直在地下通道蔓延,沒能第一時間跑出來,就可能會被困在地下。”
“毒氣、窒息,等等,各種情況都會危及生命……”
“救護人員到場,也沒辦法第一時間衝到地下救人。”
事故不受控的重要原因,就是實驗前的安全措施針對都是爆炸,根本沒有多考慮煙霧問題。
大概是沒人想到,事故會產生如此濃烈的煙霧。
不少人也想起之前的報道,國內新聞發布會上,新聞官就說起了張碩對於實驗的提醒。
“在沒有確定安全的技術手段前,不要去做針對節點的實驗……”
當時還有不少報道,讚歎了核子組織的安全改造工作,說改造的速度夠快。
還有報道諷刺說,張碩特彆去提醒是出於私心,是國內擔心其他國家或機構破解黃金製造、離子防控武器技術。
現在看來,是國內對於新物理研究更深入,察覺到了關鍵節點混亂力場的風險,才會主動到新聞發布會進行風險提示。
……
高能所,物理中心,混亂力場研究組辦公室。
張碩和於飛、廖振宇等人一起,查看著離子炮研發基地檢測中心發過來的資料。
資料包括殘骸數據信息以及現場拍攝的照片,做的是‘基於模擬超子衰變環境惰性氣體場力保護離子炮打擊’測試。
在進行了一段時間分析後,他們已經得到了結論。
“沒有問題!”
“從數據上來看,場力保護效果非常好,管道壁內層受到高熱的影響更大,場力影響則極小。”
“場力的阻隔率超過97%,考慮到模擬裝置保護並不完善,阻隔率已經超出預期。”
於飛做了總結後,滿是驚喜道,“可以肯定保護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