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能所混亂力場研究組已經重啟安全改造工作。
混亂力場研究組的核心人員,於飛、鄧雲珊、廖振宇,再包括張碩都長期待在實驗基地,一線指導主設備的改造工作。
張碩對於安全改造工作無比重視,他可不希望實驗組也發生同樣的事故。
和核子組織的情況一樣,安全改造工作、實驗重啟,也得到了上級部門的重視。
區彆在於國內更加重視安全工作。
其他國家和機構則是把混亂力場看作是‘先進技術’的搖籃,對於實驗重啟比安全問題更加重視。
國內則很清楚,混亂力場實驗研究的是基礎物理。
基礎物理的實驗研究,安全自然要比實驗本身重要的多。
幾個老師都不斷的來基地,還追根究底問及設備安全改造的原理,就是想弄明白確定安全有保障。
他們擔心實驗安全問題,更加擔心張碩的安全問題。
科技處王老師來到實驗組,就直接對張碩說道,“等實驗重啟以後,你可不要參與。”
“測試實驗也不可以,隻要是做實驗,最少遠離十公裡。”
“實驗,可以讓其他人來做,你要做更重要的事……”
於飛、廖振宇等人麵無表情的聽著。
吳建寧則是道,“王老師,你就放心吧,隻要是做實驗,我就會讓張碩教授遠離……”
“對,就要這樣!”
王老師認可道,“一定要看住他,絕對不能讓他接近實驗。”
“這件事就你負責了。”
“吳所長,每次你就在實驗基地盯著,讓他想進門都不行!”
“如果他在,就乾脆暫停實驗……”
王老師連續說了一大堆。
吳建寧臉上的笑容都僵住了,一說下來他每次都要參與實驗?
“我的命不是命?”
他當然不能這麼說,但仔細想想,在對國家科研重要性來說,自己和張碩……
無法比較!
王老師連續交代安全問題以後,也說起了個重要的事情,“原子核核力拆分,這個物理發現可以發表出來了。”
“這是我們討論後的決定。”
“正常發表,就像是發表其他理論、實驗研究論文一樣。”
張碩聽罷並不意外,他點頭道,“論文已經寫好了,就下一期《源點物理》吧。”
……
新一期《源點物理》,發表出來以後就震驚了世界。
上麵有兩篇論文,和‘未知核反應’直接相關,一篇是《新型核反應——原子核核力拆分》,另一篇是《以原子核核力拆分為基礎的電力轉化應用》。
兩篇論文,第一篇的作者是張碩,第二作者佟智國。
佟智國是原子核核力拆分的實驗驗證人員,他可以說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了實驗,對於實驗研究的貢獻非常大。
第二篇的作者也是張碩,第二作者是吳曉東。
吳曉東帶領團隊研發原子核核力拆分的電力轉化技術,研究已經走向了成熟,並可以支持以技術建造發電站。
研究深入到這一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佟智國和吳曉東隻有第二作者,但新型核反應發現以及以新型核反應研究應用轉化的研究,能混一個第二作者也相當了不起了。
第一作者,絕對可以憑此拿到國際學術大獎。
考慮到第一作者是張碩,他的能力和名望早已不用再討論,有個第二作者的掛名,也足以讓全世界記憶深刻。
新一期《源點物理》發布後,馬上引起了國際學術乃至輿論的關注,有消息靈通的人,早就知道新一期會有未知核反應信息。
原子核核力拆分,就是國際談到的‘未知核反應’。
“在特殊電磁乾涉的環境下,離子體發生電磁力到強力的‘強轉化’,並產生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元素損失質子和中子,特性發生變化。”
“原子核核力包含的強力,具有原子間傳導效應,越是密集的原子排列,傳導效應就越強,同時會讓反應加劇。”
“原子核核力拆分,本質上是主動製造的大範圍核裂變反應。”
“……”
主動製造,也就是人工主動讓元素發生裂變。
常規的核裂變需要特殊材料,比如,具有衰變特性的鈾礦,即便不進行人工乾涉,就衰變特性的元素也會存在裂變反應,隻不過速度非常慢而已。
人工乾涉,也隻是加快了衰變過程。
原子核核力拆分,則是主動去製造裂變,讓本來不具放射性的元素發生裂變反應。
國際學術和輿論大量關注張碩所發表的論文,而且沒有任何人站出來質疑。
因為,研究的真實性根本不需要解釋。
黃金製造、離子防空武器,必定都是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支持研發的技術。
另一篇論文也同樣令人震驚。
國際也才知道,‘未知核反應’支持的不止是黃金製造、離子防空武器,還支持一種‘新型能源技術’?
“在新物理的技術應用上,國內領先可不止十年、二十年,說領先一百年……也不為過啊!”
“竟然出現了一種新型的能源技術!”
“但是想想也不意外,核反應本來就是支持能源技術研發!”
“……”
當很多人還處在驚訝中時,有專業學者去研究了新型核反應能源技術論文的具體信息,然後就發現了更驚訝的事情。
原子核核力拆分,簡直就是一種完美的能源技術。
技術本身隻需要極少量的普通物質,就可以製造出大量的能源,其要比核聚變更加高效。
因為要持續添加材料,反應可控性非常強。
另外,和常規核裂變不同的是,原子核核力拆分反應廢物的放射性很低。
這麼多的優勢加在一起……
化石能源,豈不是要被淘汰了?!
還有,核聚變的研究還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