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都是討論實驗究竟是要乾什麼,而現在則變得非常的期待,他們對於參與如此重大的研究項目感到激動和興奮。
佟智國就是這樣。
在不了解實驗的情況下,他還擔心實驗會有風險,現在則開始期待起來,也不再想什麼朝九晚五的清閒生活。
實驗很安全,前景迷人!
這會成為功勳啊!
唯一遺憾的是,實驗還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實驗基地的位置太過偏僻,托卡馬克裝置拆解運送過來很不容易。
等裝置全部運送過來,還需要組裝和調試。
一等,就是一個多月。
在等待期間,張碩回了一趟蘇東,後來又去首都參加了混亂力場實驗,收獲也是很豐厚的。
新一次實驗拿到的數據增加了對於混亂力場轉變的理解,增加了對於強力環境的理解。
在實驗結束後,張碩還在《源點物理》上發布了一篇論文,論文的名字叫做《混亂力場和基礎力的轉變關聯》。
論文主要是描述混亂力場到於基礎力的轉變。
“我們認為,轉變過程會受到環境影響。”
“而當準備發生時,就已經是定向的,區彆隻是轉變需要的時間,很多情況下都是瞬時的。”
“這種成立的轉變並不是隨機的,和環境存在直接關聯,所以轉變是可控的。”
論文的後半部分,還對於基礎力關係進行了說明。
“四大力統一的交點是混亂力場,某種程序上,可以理解為混亂力場就是四大律的一致表現。”
“基礎力的相互轉化中,都是先轉為混亂力場,再轉為其他基礎力……”
“這個過程是瞬時完成的……”
在研究論文上並沒有引入弱力的說明。
但實際上,弱力的影響是很大的,隻不過是研究非常的複雜。
弱力如何發生作用,如何對實驗的進行乾擾,機製上還沒有能夠破解,相應的二級任務,完成度還不到40%。
張碩對於弱力影響實驗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大部分也隻是數學解析和分析。
……
當實驗基地一切都準備好,張碩早早的趕了過來。
基地的所有人都非常期待實驗。
第一次實驗進行的很低調。
李老師沒來,也沒有其他老師到來,就隻是約定時間,然後直接進行實驗。
實驗的方式則是把調節材料和核聚變材料混合在一起,並放置在真空反應爐內部,再利用超高溫射線進行加熱,過程中不斷監測數據。
實驗原理很複雜,但能發現實踐過程就很粗暴。
不需要托卡馬克裝置的磁場控製,主要設備就是真空反應爐還有一大堆的檢測裝置,檢測相關裝置顯然和實驗本身無關。
一切準備好,就可以開始實驗了。
當實驗即將開始的時候,張碩、佟智國,再包括薛柏坤、王強、呂崚等人,都遠遁去了四十公裡外的基地等待。
實驗的現場負責人是宋保國。
實驗確實適合核物理所團隊接手,因為直接反應就是核聚變,區彆隻是反應原料中加入了調節材料而已。
這方麵,宋保國團隊才是專業的。
“實驗能成功嗎?”
在抵達40公裡外的基地以後,佟智國等人也忍不住談了起來,然後直接問向了張碩。
“我希望能成功,但是第一次失敗也正常。”
張碩也有些期待,同時也做好了失敗的準備,畢竟是第一次實驗,設備控製在包括數據上會存在不確定性因素。
這是真話。
呂崚則是想到了另一個問題,他擰著眉頭問道,“這麼多人參與,是不是有技術泄密的風險?”
他值得是核物理所宋保國的團隊。
雖然每個人都簽署了保密協議,但宋保國團隊的一些研究員,還是存在泄密的可能性。
他們隻是實驗人員而已。
張碩不在意的笑道,“不可能完全保密的。”
“任何技術隻要有很多人參與,就肯定會有泄密的風險,關鍵是泄露的內容。”
“這個研究上,調節材料才是關鍵。”
“宋教授的團隊隻是負責實驗,調節材料是絕對保密環境配比出來的。”
“其中每一項元素以及元素含量,控製的都非常精細,差上一點都會影響到結果,所以,隻要把控住調節材料配比的關鍵,其他都不重要了。”
調節材料的控製也是技術應用的難點之一。
現在實驗中並沒有添加特定元素的環節,反應爐內部發生核聚變時,會稀少比例的調節材料元素,受到核聚變以及強力環境的影響,可能會裂解成其他元素。
雖然調節材料元素反應的比率非常低,但調節材料的作用是控製溫度,長時間元素損耗下,還是會影響到溫度控製問題。
要維持長時間的反應,就必須要階段性的添加特定元素。
這方麵還是要進行一定實驗,才能確定添加的比例並研究添加元素材料的技術。
當然,以上並不影響到實驗。
現在的實驗重要的是確定調節材料是有作用的,而確定的方式,就是核聚變反應會在一定溫度下長時間維持下去。
“隻要能維持超過十秒鐘,實驗也成功了!”
佟智國說的很確定。
其他人也跟著點頭,同時也一直在關注實驗基地的消息。
當到了計劃時間,確定實驗正式開始後,有些人一直等待基地的消息,有些人忍不住激動,不想等及時消息,就乾脆到外麵逛上一圈,想著回來就能知道結果。
張碩就是這樣做的,他和佟智國、薛柏坤等人一起到了基地外,閒散著溜溜腿、看看風景,後來發現有個小山坡,就乾脆爬上去看看,就當是爬山了。
等過了一個多小時,幾個人一起從山上走下來,才不急不慢的返回基地。
整個過程中,沒有人談實驗問題,仿佛四十公裡外的實驗和他們無關。
到門口的時候,就聽到房間裡麵傳來呂崚的驚呼聲,“基地那邊發來消息說成功了!”
“1500萬攝氏度以上,維持了17秒,後續反應衰減速度很慢,一直在維持……”
“現在是400萬攝氏度,還能檢測到及時熱度。”
“如果是常規實驗,到現在反應早就結束了,換句話說,調節材料的作用被驗證……”
“我們——”
“——成功了!”